防止腸息肉癌變,老中醫:離不開兩個“早”,一種情況無需用中藥
大家都知道腸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化部位的惡性腫瘤,而且由于腸癌很具有隱蔽性,大多數在早期都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不少人發現腸癌時已經到了晚期。很多人對腸癌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它是一種突發疾病。但實際上,腸癌多是由慢性病轉化而來的,是一個多階段的漫長過程,其中將近八成的腸癌是由腸息肉轉化而來的,腺瘤性息肉更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在臨床上,腸息肉發展成腸癌可能會需要十多年的時間,如果能及早發現,并進行干預治療,患癌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小。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首先就是“早發現”。腸息肉簡單來說就是腸粘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贅生物,前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大多數人是在體檢的過程中發現的。臨床上發現,40歲以上的人群是腸息肉的高發人群,同時發病的風險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高的。因此,我建議40歲左右的人群即使沒有癥狀也要進行腸鏡檢查。此外,如果有腸癌家族史;長期腸道不適;有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平時喜歡吃高熱量食物、飲酒、久坐不愛運動等,以及長期精神抑郁的人也應該及時做腸鏡檢查,因為你們也是腸息肉的高發人群。其次是“早治療”。關于腸息肉的病因,中醫在《靈樞·水脹篇》中就有記載,認為其與脾胃虛寒、脾失健運,水濕聚而成痰,痰濁與衛氣交搏于胃腸,阻塞脈絡有關。因此在腸息肉的治療上要從調理、恢復臟腑功能入手,脾胃虛則補之,息肉則化痰散結?!肮瘫尽迸c“治標”同時兼顧,在消除息肉的同時,恢復脾胃功能,從而從根本上調理體內長息肉的內環境,這對息肉的預后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看診過這樣一位患者,女,50歲,有多發腸息肉,長期腹瀉,每天3-4次,曾做過2次腸息肉切除手術,術后不到一年再次復發。單位體檢中,又查出宮頸息肉,在當地醫院做手術切除。多次手術,導致患者氣短乏力,睡眠也較差,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于是找到我尋求中醫治療?;颊邅頃r乏力、心慌、失眠,還伴有口干、口氣重,舌體瘦小、干紅少津、脈虛弱無力。辨證為氣陰兩虛、脾虛濕蘊證,治療以益氣養陰,健脾滲濕為主。用蒼術、白術、茯苓、陳皮、厚樸、大腹皮、薏米、黃連、葛根、莪術、甘草等藥材組方?;颊叻靡欢螘r間之后,乏力感減輕,失眠明顯好轉,上方微調,繼續服用。患者目前仍在服用中藥調理中,自述身體狀況良好,體力恢復。如果是已經做過腸息肉手術的患者可以根據是否有慢性腸炎的癥狀。如果沒有,可以不服用中藥調理;如果術后腹痛、腹瀉、腸鳴等慢性腸炎的癥狀依舊存在,這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脾虛則會產生痰濕,痰濕聚結在腸壁上,就會形成腸息肉,因此息肉在切除后仍具有復發的可能。這類人群可以選擇中藥調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息肉的復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