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筆觸清淡,略帶感傷,表達感情溫婉含蓄,細水流長,將張愛玲精妙絕倫的語言表露無遺。亂世動蕩,才子佳人,相愛卻不能相守。這老生常談的劇情,在帶著油煙味的老上海,徐徐展開。世均曾說:許多婚姻都是相愛的人不能結合,能結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這句話像是宿命一般,飽含憂郁,毫無保留,生生的印證在幾位主人公身上。最后只剩下讀者合上書后的一聲嘆息,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命中注定的悲劇,半生的情緣,卻等同于一生。漫璐,漫漫人生路,卻是命運多舛,紅顏薄命
一個曾經純善的女孩,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折掉翅膀,放棄初戀,走進燈紅酒綠的世界。在那個時代,她本可一走了之,但她沒有,她是那樣的善良和無私的。那個污濁不堪的世界,她毅然跳進,當她走出來時又剩下什么呢?一個發臭的名聲,一副骯臟的身體,以及不再年輕的容貌。她以為她還有家人。家人又給了她什么?長輩們的不理解,弟弟的引以為恥,甚至自己最引以為傲的妹妹的不愿多談。她極度自卑。于是她叨叨念念著“這時候叫我嫁人,我嫁給誰”,最后她選擇了什么條件都不好的祝鴻才,至少他可以讓她減少自卑。可命運不打算放過她,她不孕以及丈夫的花心使她的人生更加的凄慘。
漫漫人生路,她該如何打發呢?她把與豫謹的感情作為她一生中“雖凄楚,卻很有回味”的精神寄托。然而再次相遇,謹豫的移情別戀和羞于承認讓這個掙扎在懸崖邊緣的女人徹底崩潰。久積于心得不平,怨恨,嫉妒,痛苦,屈辱像火山的巖漿一樣爆發,像一把火焰一樣在她心口燃燒,無處可放,它們迸發出一股比傳統父權男權更可怕更令人窒息更令人無處可藏的力量。這股力量瘋狂的毀滅所有人的幸福,她自己的幸福,曼楨和世均的,叔惠和翠芝的,她把月老牽好的紅線徹底打亂。她從“向往美好生活”變成了“嫉妒。破壞美好生活”,從一個受虐者變成一個施虐者,從一個“被吃者”變成一個“吃人者”。她以受害者和施害者的雙重身份展示了封建宗法社會中女權覺醒與壓迫斗爭失敗的悲劇。
我一直不明白故事為什么只用少些筆墨寫她的死亡。臨死前去建議自己的妹妹嫁給自己的丈夫以保全自己的偷來的兒子,而阿寶只是說了一句“大小姐走了”以表示她的離去。我以前一直想知道她后悔了沒有,以前我一直討厭的女人怎么可以這么悄然無息的死掉。現在看來或許是作家的慈悲,這個可憐又可悲的女人,她終于離開了這個滄桑的人世間,作家不愿她的死亡也變成一場觀禮,不愿打擾了她去尋找心靈的平靜。
命運以其不可知的魔力,把人導向不可預計的未來。在不可琢磨的未來,人以自身的性格編織各式各樣的網,它們有的是彩色,有的是黑白,有的是遺世獨立,有的是環繞緊扣。它們以不同的姿態,以各種方向編織,影響自己與他人的人生路途。有時,一個不經意間,它會偏離軌道,導致另外一個人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路。于曼楨,是漫璐。那于漫璐,又是什么?命運結成纏繞復雜的大網,人被命運的網所束縛,而網卻是人自身所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