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請點擊關注,您的這一舉動,既會激起筆者的寫作動力,更會讓您的認知收益持續累加!
現實人際交往當中,你是否會有下列這樣的情緒體驗呢?
1、同事都在嘮嗑,聊得熱火朝天,而唯獨你沒能參與進來,一方面,你著實不想參與,另一方面,其他同事也在有意地不想讓你參加;
2、別人發朋友圈時,點贊與祝福一大堆,而自己發朋友圈時,既沒人點贊,也沒人評論;
3、節假日在群里發紅包,別人發的紅包,時常會被一搶而空,而自己發紅包,盡管數量不多,但被別人領取,卻少之又少,有時還會出現被退回。
倘若,這樣的情況持續出現,那么,或許你正在陷入人際交往的孤獨狀態。
對于人際交往孤獨這一話題,美國心理學博士、著名的辯證行為療法治療師卡魯恩·霍爾在《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緒》這本書中,談及孤獨時,指出每個人都有孤獨的經歷,甚至說,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而如何破解孤獨需要我們積極而有效地與他人建立連接。
所謂人際交往中的“孤獨”,在進化論里有一個相應的解釋,孤獨是一種較為平常的情緒,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
而對于人際孤獨,zhu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指出人際孤獨在我們的生活中較為普遍。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工作遠離了身邊交好的朋友,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在新的環境中沒什么交心的朋友從而感到孤獨。
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身邊沒有什么人說話,對于人際交際也難以跨出新的一步。
在心理學的層面來講,孤獨是主觀的。它取決于我們是否認為自己和周圍的人,在情感和社交上是隔離的。
身體有了疾病我們會積極的去看醫生,但是心理上的這些煩躁,易怒,孤獨我們更多時候選擇的卻是無視。
生活中我們承受的心理傷害比身體傷害要更多,它對我們的影響也更大。但是我們卻賦予身體比精神更多的價值。
一般而言,短暫的或偶然的孤獨不會造成心理行為紊亂,但如果你經常感到孤獨,你生活中的困難看起來就會更加嚴重,你的快樂就會變得少之甚少。
如果你一直在奮力解決你的困難,那么,孤獨會大大增加你的苦惱。除了情緒的痛苦,長期或嚴重的孤獨可引發某些情緒障礙,會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孤獨感還會增加與他人和社會的隔膜與疏離,而隔膜與疏離又會強化人的孤獨感,久之勢必導致疏離的個人體格失常。
擺脫孤獨,就如同將已經關閉的大門重新打開一樣,需要的是積極而又主動與他人建立連接。具體可以從4個方面,做正向努力。
日常當中,我們最為常用的電子設備,可謂就是手機了。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手機對于人際交往也是一柄“雙刃劍”。
使用得好,可以使我們的交際圈變得越來越大,人際溝通與交流也會變得越來越充分。否則,終日與手機為伴,沉迷于瀏覽各類手機App,無疑于是在作繭自縛于我們的人際交往,進而會使個人的人際交往變得步履維艱。
因而,就需要我們切實地將手機這一電子設備變成一種交際工具,積極而又高效地促成與他人之間的人際往來。
除卻手機上一直被最為廣泛使用的交流工具微信,還有各種知識類學習app、游戲軟件等,都具備在線即時聊天、分享、評論等功能,這些都是可以被用來作為人際交往的工具。
以微信為例,要充分利用這款軟件改善自己的人際處境,則可從兩個方面或者細節入手:
1、每天利用集中的一段時間,刷到朋友所分享的好內容、好視頻,要積極地加以點贊,包括好友求選票、求助手的內容,也可以給予有力地支持,不要小看這一看似無所謂的舉動,時間長了,前期的付出,也一定能會得到相應的回饋。
2、適合地發一發朋友圈。可以選擇在周末假日、逢年過節等時機,及時地將自身的祝福、生活有感悟、學習心得等內容也相應地發布到朋友圈,既可以讓大家從側面了解到真實的你,也可以增加彼此間互動交流的概率。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盡量少發一些每天同質化的內容,例如,每天的運動打卡、學習打卡還有與之相類似的內容,這樣的內容,只需到一定時候,曬一下成效或者結果,如,成功減肥10斤、背記單詞100個等,就可以了。
否則,長此以往,就會使人形成審美疲勞,而減少對你的關注度,甚至會屏蔽掉你的內容。
將電子設備變成人際交往的工具,就是需要你對他人保持一顆好奇心,放下評判并接納他人本來的樣子,以助人的心態,去與他人構建彼此間的良好互動,你會慢慢地發現由此帶來的人際變化。
閑聊看起來似乎毫無意義。你可能經常困惑,有些人總是不厭其煩地討論天氣或當地的新聞,然而,當你和一位新認識的朋友di一次見面時,你直接討論私人的事情,相信,這位新朋友一定會感到很尷尬,或者突然想要離開。
所以,閑聊往往是人與人交流的開始,也是突破人際孤獨壁壘的利器。它可以讓大家彼此感覺舒服,并愿意進行geng深入、更私人的交流。
閑聊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前備好談資,都說手上有糧,心里不慌。與他人閑聊前,要盡可能地多準備一些關于最近的電影、烹飪、減肥等彼此都會相互關心,而且熱度始終不減方面的話題,以利于開始閑聊,都能找到共鳴。
其次,把握節奏,就是閑聊時既不要滔滔不絕、一發不可收拾,也不要沉默不語,一言不發,而是要做到用三個到五個簡短干凈的句子,來傳達你的信息或者提出問題,然后停下來等待對方回復。
如果,你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那么就要仔細傾聽別人的談話,即使談論的主題不是你感興趣的,你也要問點問題,或者做些評論,而不能聽而不聞,否則很容易冷場。
還有,就是控制幅度。即使是與閨蜜之間的閑聊,也要控制話題內容的隱私幅度,暴露太多的隱私,會打亂談話和建立關系的節奏,過度的分享,也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不自在,畢竟,誰都不愿意成為你情緒宣泄的垃圾桶。
閑聊的目的,在于跟對方構建與打造長期互惠互利的人際關系,而不是抓住一次機會進行漫無目的的閑扯、亂說或者發牢騷。
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
面對面的志愿者工作,可以更多地接觸到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人士,不失為一個擺脫人際孤獨的有效方式。
從事志愿服務具體可以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直接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如為殘疾人、孤寡老人、孤兒、扶貧開發、社區建設還有環境保護等提供志愿服務;動員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隊伍;參與志愿者組織的管理、策劃、后勤等支持性工作;為志愿者組織捐款捐物。
當你幫助他人時,你就更容易與他人建立連接,你所幫助的人或者同為志愿者的人,不太會像那些你隨意結識的人那樣,輕易拒絕或傷害你。盡管這還不是你的最終目標,但這是能讓你擁有更多朋友的重要一步,而這正是突破人際孤獨的關鍵所在。
人際交往中的孤獨往往都是由相互間交往的不順暢、不愉快造成的。而這種不順暢、不愉快又是因我們的選擇不當或者不會選擇造成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因不恰當的說話方式、溝通時機還有看問題的角度等,使得這種良好的關系被破壞掉了。
比如,若你對日常的評論高度敏感,那你就要學會如何與朋友在交流中保持互相謙讓。如果你已經選擇與一位言語粗暴的人交往。那么,你可能需要學習,如何挑選尊重你的人并與之為友。
選擇的正確與否,將直接決定著交往能否順利進行。要做好做對這方面的選擇,需要把握核心原則在于選擇去做正確而又有效的事情,來加強你們之間的關系。
對此,你需要果斷地放棄原先的執念。不必過于在意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是要想到贏得了一場爭論卻很可能會傷了與對方先前建立的友誼與感情。當然,如果你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就不會為沒能爭論過你而感到難過了。
還有,要適時考慮別人的想法。特別是涉及彼此間的利益往來時,要將對方的利益訴求放在首位進行思考,如果只是一廂情愿地做自己想的事情而不顧及他人的利益,那么,最終的做法不但毫無意義,而且還可能會弄巧成拙。
另外,還要了解現實的處境。比如,單位領導要求加班,但你卻認為加班無益于工作的順利進行,雖然,你認為是自己是對的,但結果是你沒有得到加班費,除非你不想再上班了,否則,這樣的選擇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擺脫人際交往的孤獨,在于敢于接受、大膽實踐,與不間斷的人與人接觸中,才能使人際關系得以恢復與維護。
人際交往的孤獨,是我們在職場里經常遇到的人際交往問題。俗話說,解鈴還需系鈴人。當我們不斷地承受因孤獨而使得自身的人際交往變得舉步維艱時,還是要從下面4個方面出發,做出一些改善與改變:
1、將電子設備變成交際工具;
2、學會適時閑聊;
3、嘗試做面對面的志愿者工作;
4、選擇正確的事和做有效的事。
若人際交往中的孤獨是一座堡壘,需要做的就是迎難而上,主動出擊,直至迎來轉機。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專注職場領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內心深處的荷爾蒙。
做下屬,出眾,當領導,出局:原來能力是門技術,而領導是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