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學雷鋒三月來,四月走。然后,在部隊學雷鋒,往往就是老三樣兒:先修電器,再理發,結束,來個量血壓。
無論在部隊還是在地方,雷鋒精神,在一些人眼里,總是被莫名其妙地誤解,甚至被淪為一種“傻”與“拙”的代名詞。
一提及雷鋒精神,一些人就會感覺落伍,跟不上時代了。實則,雷鋒精神原本就應是時代的主流精神,到什么時候都不應過時,只是她的生存空間與孕育土壤,被一些人人為地壓縮了。
近一段時間,自己在單位負責編寫學習雷鋒精神方面的大課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結合個人在部隊、私企及現單位的工作經歷,愈發覺得,雷鋒精神,所體現的境界與格局,才是職場當中的頂級智慧。
為什么這么說,雷鋒精神,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中“上”與“善”元素,完美融合的智慧晶體,毫不夸張地講,隨便一種精神,無論哪種場合,都值得我們學一輩子,踐行一輩子。
01
雷鋒說:“一個人的作用,對于G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
螺絲釘,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鉆。而這個字,放到工作上,其實可以釋義為“專”,即專注的意思。
雷鋒將自己比喻為“螺絲釘”及其所發揚出來的“螺絲釘精神”,體現的則是服從性與選擇性相統一,更為可貴的是,還能做到永不生銹。
也就是說,不變質是大前提,在此基礎上,既能做到在本職崗位上,不說不講,又能將個人的作用發揮與單位所需相一致起來,持續地發揮著自身的作用,體現著自身的地位。
當下,有的人對于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是安逸時則笑,困難時則惱,實則就是缺乏一種螺絲釘精神。
當你未能將個人的作為與組織的需求相一致、相協調,尤其是遇到挫折時,想到的總是自己,少有單位與領導,你的想法注定難以實現。畢竟,你不是太陽。
02
雷鋒說:“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要學習時間是有的。問題是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
這里面的“釘子”,實則體現的則是一種擠勁。正如,一塊好木板,上面一個眼都沒有,但釘子能釘進去,靠的就是,一個擠勁,一個鉆勁。
提及雷鋒的業余時間利用,無非就是兩件事:做好事,讀好書。而在早期《雷鋒》這部電影中,我們會看到雷鋒經常坐在書桌前與駕駛室內,學習《毛選》與各類駕駛技術。
可以預見,倘若不是因為生命長度的原因,雷鋒考學、提干成為一名干部,乃至成為一位博聞多識、一專多能的軍中棟梁,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當下,已經步入職場的我們,時常抱怨學習沒時間。試想,你現在又不是學生,哪有整塊的學習時間,靠的就是點滴的業余時間,更確切的說體現在8個小時的那部分時間。
有的人選擇讀書與考證,有的人選擇追劇與玩游戲,還有各類五花八門的應酬等等,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天壤之別。正所謂,時間對誰都是公平的,你的時間用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
03
雷鋒說:“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鋒精神當中的“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會讓人很容易想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消費觀念”,然后,不由地喊到“這都什么年代了,還這么摳門。”
由雷鋒所說那句話中的“兩最一看齊”,不禁讓我想起職場中非常主流的一句話: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何為高調做事?就是狀態拉滿,動力滿格。時時刻刻高標準,讓領導與同事都覺得你是拼命三郎,無可替代。
何為低調做人?就是降低欲望,放棄攀比。讓個人的幸福指數,不隨別人生活水平變化而變化,而是將其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職場當中,時常會聽到“上班如上墳”這樣的感慨,背后的原因,一方面集中在,個人能力無法應對當下職場剛需所發出的無奈。
另一方面,則是看到其他人可以一邊干著順手的工作,過著悠哉的生活,領著美麗的工資,所爆出的“恨意”。有的人,則直接選擇躺平或者提前過著與自身年齡并不匹配的“退休”生活。
而當你對當下的職場生活倍感不滿意的時候,有兩種選擇,提升你的能力,調低你的欲望,少些多巴胺,多些內啡肽,這樣或許更穩妥。
04
雷鋒說: “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才能充分體現自身價值。”
可以說,正是這種“大善”換來的是全社會的認可,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講。
從小的方面來講,《士兵突擊》當中的許三多,他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多做有意義的事情”。
而這一信條,讓他在軍營中,通過一個人獨修一條路,獨守一間房,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職場當中,倘若認定一項“向善”的工作,擁有了堅持下去的不竭動力,那么帶來的則是長期主義,這種精神蕞為可貴。
像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圣”的稻盛和夫,視工作為一種修行,把每一件產品,做到極致認為是一種善行,并且堅守了一輩子。
記得自己一位做自媒體同行,起初在運營個人的公眾號時,因為定位領域小眾化,時常遭遇閱讀量不足百位數的境遇,但他非但沒有放棄,反而堅信,只要發布的信息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早晚會得到他人的認可。依然,樂此不疲地堅持每天更文。
如今,個人所經營的公眾號,已經成為擁有10萬+粉絲的大型賬號了。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讓人主動奮進的,不是背后的鞭子、腳下的泥濘,而是心中的熱愛和遠方的燈塔。”選擇自己熱愛且對別人有意義的事情,往往會讓你一路高歌,突飛猛進。
05
雷鋒有句名言:“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雷鋒的一生做了數不清的好事,他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幫助一切有困難的人。
不知何時,身處職場中的我們,往往信奉這樣一句話,職場就是利益場,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一種傳遞。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未免有些絕對與過于現實。至少在部隊,戰友情宜,兄弟感情還是依然硬硬邦邦存在的。
在部隊,有一種信任,叫做戰時可以將后背留給戰友;在部隊,有一種情誼,叫做平時可以將個人得榮譽、受表彰的機會,拱手送給更需要的人。
無論,在部隊還是回地方,人際關系固然有現實利益的附屬,但倘若一點兒人情味的人際關系都不存在的話,這樣的人際關系也注定不會長久。
當下,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更容易被現在的普通人所接受,達成的是施者與受者的雙贏,實則就是一種助人為樂的具體體現。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學雷鋒,好榜樣”,而雷鋒之所以能成為我們的榜樣,是因為他相對完美地集合了“上”與“善”的人性終極追求,且處處閃顯著人性的光輝。
從這一層次上來講,今天,我們學雷鋒,已經并不完全學的是他本人,更確切的說,學的是雷鋒身上,雷鋒精神中所彰顯的精神內核:向上,始終追求進步;向善,始終做有意義的事。走到哪里,從事什么事情,皆是如此。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