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并沒有排除行動作為創造的其中一項工具,我們只是說,行動不是最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因為物質只是能量的外延,而行動只是意念的外延。
當你還沒有調和能量,你采取的行動通常都是徒勞無功的。
當你調和好能量,你會接收到靈感在適當的時候采取適當的行動,去收割你的造物。
你會采取很精準經濟的行動,而不是盲目龐雜的行動。
創造是先在能量的層面完成了,才到物質的層面收割。
能量的層面完成了再行動則左右逢源,如有神助;能量的層面完成之前就躐等冒進則左支右絀,處處碰壁。
創造的核心在意念,在能量。行動和顯化只是意念和能量的外延,屬于創造的下游與末端。
宇宙是豐盛的,但這并不表示你就無法創造匱乏的經驗。
兩個人競逐有限的資源,到底誰會得到?
如果兩個人都與自己所要的調和一致,兩個人都會得到所要。但這不表示,他們一定會得到原先他們所以為的。
比如說兩個人都相當公司的總經理,但是位子只有一個。
假如兩個人的振頻都能夠與所要合一,則兩個人都會當上總經理。
可能一個當上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另一個被其他公司挖角過去當該公司的總經理,也有可能兩個人都被吸引到不同的公司當總經理。
不是只有眼下這家公司需要總經理的。人們總是一開始就認定抓緊眼前的資源,然后說它是匱乏的。
為什么執意要當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呢?如果其他公司給更高薪厚利請你過去,難道不值得你考慮嗎?
所來之路不計其數。人們經驗匱乏是因為一開始就眼光匱乏,只是看到眼下,而沒有想到其他的萬有可能。
宇宙是豐盛的。剩下的問題是:你的心態豐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