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么不愿加父母好友
不想讓父母看到自己“瀟灑”的生活,曬照片都感覺束手束腳。
隨便發一條消息、一張合照,會被三姑六婆像犯人一樣審問。
難過的事情不能說,真心不想讓父母擔心。
加了之后呢?
曾經在孩子心中像“百科全書”一樣的父母漸漸變老,頭發白了,走路慢了,年輕人的世界好像對他們關上了門,在他們呵護下長大的兒女也漸行漸遠…….
2015年的春節。看春晚的時候,我的視線一直是盯著手機的,時不時的號召大家集體搶紅包,媽媽在一旁溫暖的笑笑:“你們在干嘛呢?”“搶紅包啊,媽,你也快來。”“你們自己玩吧,我不會。”當時我們都忽略了母親的失落,沉浸在搖紅包的喜悅里。表妹突然說:“表哥還說加班呢,原來是約會去了啊。”媽媽問你怎么知道。我把手機拿給她:“你看,他自己發的朋友圈,我們都看見了”母親靜靜的坐在那里,感覺很落寞。
我才想起,我為母親換了智能機,下載了微信,可我從來沒有教過她使用,也沒有關心她會不會使用。突然悔意涌上心頭,一年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屈指可數,幾天通一次電話,有的時候心情不好還不愿接電話,總覺得他們啰嗦又重復。那一刻,我輕輕的抱了抱母親:“媽媽,我教你玩微信吧!”
兩代人相隔遠了,交流也越來越少了,本來就無法時刻陪伴在父母身邊,作為子女,讓他們出現在我的手機里,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把父母當朋友,分享外面的喜怒哀樂,即便有時候會讓父母擔心,但是有何不可呢?給父母這樣的權利,讓他們知道我們的一些不順利,讓他們給我們安慰,給我們建議,這樣父母才會覺得自己是被子女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