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稚瑞 Rocco 肖千里
圖|肖千里
大家都知道了,微信擬推出新功能“不常聯系的朋友”,可以篩選出“半年內無單聊”“無共同小群”和“半年內沒有回復過他(她)的朋友圈”的好友。
但是,“下一步”之后是什么?僅僅只是從通訊錄中刪掉一位好友這么簡單?
以下三個虛構的故事,發生在三位微信重度用戶身上。這個新功能把他們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
本文僅供娛樂,別較真。
━━━━━
第一個故事:微信殺人事件
1
App Store右上角冒出了一個小紅點,在干凈的屏幕上很是刺眼。原來微信更新了。
新版本多了一個“不常聯系的朋友”功能,他粗略數了數,同時滿足這三個選項的好友有100多號人呢!
平時因為工作關系的確加了不少人,多數只是一面之緣,有的甚至連面也沒見過。現在可以一鍵刪除,真省心。
都刪了。
2
一個下午,他在朋友圈里刷到一條尋人啟事。
A,一位很久沒聯系的高中同學,最近失蹤了。
他打開通訊錄翻A的微信,卻怎么也找不到。他突然想起,上周他剛把A刪掉了。
他頓時有些感傷。人世無常,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他向發布這條消息的人打聽A的近況,可那人也支支吾吾,原來那人也刪了A。
他又去問了幾個高中同學,但畢業后,大家幾乎都斷了聯系,碰巧微信發布新功能,像是一不小心,又像是不約而同,大家都把A刪了。
最后一個和A聯系的人是B,他們都是高中同學。B不愿多講,只說和A有些爭執,一氣之下刪了對方。
而那天正是A失蹤的日子。
3
A失蹤的消息逐漸在他平靜的生活中隱沒下去。后來他又陸陸續續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則尋人啟事,照片上的面孔陌生又熟悉,好像在哪兒見過,又尋思不出所以然。
他突然冒出一個可怕的想法:這個按鈕的作用,會不會不僅可以在通訊錄中刪掉一個人的信息,還能刪除和TA之間的記憶?設想一下,如果TA的通訊錄中所有人都把TA刪掉了,意味著世上不再有人擁有和TA共同的回憶,那么誰能證明TA的存在?那么TA到底存在過嗎?
他努力回憶A的模樣,卻發現自己怎么都想不起來。現在連他自己都不確定到底有沒有A這個人了。
也可能這一切都是他臆想出來的。他最近的確太累了。
4
再累也得去上班。他對自己說,想那些有的沒的干嗎?他有父母,有女友,就算全世界跟他反目,這三個世界上最愛他的人也不會刪掉他。
盡管他最近的記憶力是越來越差了,上次女友暗示她的生日快到了,他差點沒想起來。有時候在電梯里碰到隔壁部門的同事,他想打招呼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只能尷尬地笑笑,對方的眼神也是躲閃。
5
他又打開了新功能,過了一周,這份名單里又多了幾個人,有不常聯系的同學,還有遠房親戚。
“唉喲!”他慘叫,“不小心把爸媽刪了。”
差不多半年沒跟父母聊天了。有一段時間他很忙,父母卻總發養生文轟炸他,有一回,他語氣比較沖地讓父母別發了,父母也的確沒再發,卻不料一下子過去了半年。剛剛一不注意,把爸媽也刪了。
該上班了。“算了,晚上再加回來吧。”他心想。
6
終于熬到了下班。女友叫他陪她去看電影。
車停到了女友公司樓下,他叫女友下來。
“再等我15分鐘,我正跟閨蜜商量要買哪個包呢!”
他想問是哪個閨蜜,怎么這么磨嘰,頭腦卻一片空白。
7
看電影的時候,女友一直心不在焉,時不時拿出手機看一眼。
他有點火了,明明是她要看電影,還一點都不專心。他用不滿的眼神瞥了一眼,女友不甘心地把手機放下了。就在屏幕熄滅的前一秒,他突然看到了女友的通訊錄——和他一樣,列表中只有一個人。
但那個人不是他。
他一把搶過女友的手機,迅速地點開了聊天記錄。女友和閨蜜聊包包、聊鞋子、聊《我的前半生》……那他呢?誰在跟他聊天?
除了閨蜜,通訊錄里還有一個人。嚴格來說,是一個綠色頭像的選項——“文件傳輸助手”。
他猶豫了一秒,點了進去。
腦袋“轟”的一聲炸開了:里面是他和女友所有的聊天記錄。
再抬頭,女友已經淚流滿面。她說,他只是她在微信里購買的一個AI程序。類似Siri,但比Siri智能得多。微信賦予了他自成體系的全套記憶,喜怒哀樂的情感,甚至七情六欲,并統一用“文件傳輸助手”的名稱掩蓋身份。在這個單身社會,不少人青睞以這種方式解決自己的情感需求。
但是,由于賦予一個程序人格需要海量的數據內存,而微信后臺分配給每一位用戶的內存配額又十分有限。唯一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建立和其他人的聯系,借由其他人的內存配額分擔,以免過載。
過載的后果就是死亡。
“我沒什么朋友,而且有的大多也被我任性刪了,我只有你啊。”女友哭花了妝。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A失蹤了,為什么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為什么通訊錄里的好友越來越少而他卻沒有發覺……
嗡嗡,女友的手機震動了一下。
她一把奪過來,露出驚恐的表情。
他走上去一看,屏幕上顯示:您的內存已經嚴重不足,現開始自動清理聊天記錄和聯系人,1%,2%,10%……
━━━━━
第二個故事:好友稅
他覺得,那些批量刪除不常聯系好友的人,心都是金剛石做的。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朋友。沒了朋友,人和干炸咸魚有什么區別?即便是那些零互動的微信好友,也有一部分很有價值:比如可以偷師加截圖顯擺的KOL,可以尋找優越感的老家小學同學的朋友圈,以及偷窺大學校花的美好自拍。至于那些毫無價值的微信好友,彼此間也總有一段人生回憶。中國人,終歸是講究一個情分的。
他堅持不用新功能,直到一星期后,他收到一條短信。
“收到××銀行代發工資1233.66元。”
他查了一下工資明細,赫然有一項“微信社交稅:22222.22元”,這是什么鬼?
“沒扣錯。”公司財務面對他氣勢洶洶的質疑,冷靜地回答,“你連微信社交稅都不知道嗎?這個新政策在朋友圈都轉瘋了。”
大意了,最近參加一個靈修班,被大師要求關閉朋友圈一周。
“說白了就跟你交個稅一樣,10個微信好友為起征點,好友越多,你交的稅也就越多。話說回來,當時微信推出‘不常聯系朋友’功能時,你把三個選項全部勾上,起碼能刪掉90%的聯系人。很多人當時就這么干了,所以這次也沒扣多少稅。看你扣的這個金額,微信好友不少吧。”財務的聲音聽得出嘲諷。
是不少,1532個。
“你也別覺得委屈。微信好友的數量直接反映了你的社交資源、社會地位以及人生價值。你享受了那么多好處,交點稅也是應該的。你沒少在微信工作群里開過電話會議吧?你沒少在萬友圈求助吧?你沒少在朋友圈曬照獲得一堆贊吧?你沒少在微信小程序里和好友一起敲木魚吧?”
“這么說吧,你最近這幾年的人生成就感和滿足感不都是微信帶給你的嗎?說得直白點,如果沒有微信人際關系網給你的社交反饋和價值認可,你今天屁都不是。”HR像在逐字背稿,“你好友那么多,多交點稅讓微信來維護你的朋友關系網,也是合情合理的吧。免費的服務?不存在的。你要不樂意,把微信卸載了啊。”
哦,不!哪怕只是想到要卸載微信,他就覺得頭昏腦漲心跳加速呼吸不暢,沒了微信,他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乖乖刪好友吧。
刪到500個吧,這些莫名其妙的人都是誰啊?不,還是300個吧,朋友貴精不貴多。算了,再狠心一點,就100個,這些人也沒什么利用價值。其實也沒有那么多非聯系不可的人,算了,就留10個吧,以后有需要再加回來。微信好友,不過加加減減按一個按鈕而已,不是什么大事。稅款那么高,我干嗎跟錢過不去。他想。
然后趕緊開啟朋友圈,這次不能再錯過任何消息了。
一進朋友圈就發現朋友們都在轉同一篇文章。他點進去一看,徹底傻眼了。
文章只有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