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二戰“大逃殺”求生記
影視劇中的小歷史系列(十一):挖掘那些藏在熱播影視劇、電影背后的歷史真相


本文配合此音樂使用口味更佳: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Tranquillo (《鋼琴家》電影插曲)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Tranquillo Janusz Olejniczak;Tadeusz Strugala;The Warsaw Philharmonic National Orchestra of Poland - The Pianis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1
. 夾縫中求存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再沒有比立于兩個互相角力的強國之間更尷尬的事了,你隨便站哪一隊都討不了好,沒準兒兩邊還會暫時放下敵對情緒,合起伙來收拾你。比如,夾在德國和俄國之間的波蘭。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波蘭的領土數次被瓜分,每一回幾乎都有德國人和俄國人參與。好不容易一戰后能喘口氣兒了,僅僅過了二十年,被瓜分的厄運再次降臨到波蘭頭上。

 

1939年9月,蘇聯和納粹德國分別從東西兩面入侵波蘭,9月25日蘇德兩軍舉行聯合閱兵式,打家劫舍之后堂而皇之搞了個大新聞。旁邊的英、法和當時還沒有當上世界警察的美國,本指望用犧牲其它小國的辦法將納粹的禍水東引至蘇聯,結果傻眼了。

 


德國人:“走,上波蘭家打秋風去!喲,老俄也來啦。”

俄國人:“怎么滴,你能來我不能來?”

德國人:“哪能啊,常來玩啊。”心里卻默念:“我呸!”

 

2
.猶太人的命運

 

1941年蘇德徹底撕破臉開戰,納粹德國順勢占領波蘭全境。三年后,蘇聯紅軍反攻進入波蘭。整個二戰期間,波蘭約有600萬人喪生,首都華沙成為一片瓦礫。

 

德國占領波蘭全境后,在種族優劣論的直接影響下,境內的少數民族首當其沖就遭了殃,不但被納粹欺負,還被排外的波蘭人欺負。很多人以為波蘭的少數族裔就只有猶太人,其實不然,做為多民族國家,波蘭還生活著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立陶宛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馬扎爾人、羅馬尼亞人、吉普賽人等等。當然,猶太人是其中最命運多舛的族群,沒有之一。

 

二戰前, 波蘭是猶太人在世界上的第二大聚居地,僅次于美國。當時波蘭的猶太人口達350 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0 %、城市人口的40 %。 以首都華沙為例,猶太人占華沙人口的30 %, 是當時華沙最大的少數民族群體。二戰中波蘭猶太人約有近300 萬人喪生, 也就是說,死于二戰的波蘭人,每兩個人里就有一個是猶太人,相對于猶太人只占總人口10%的比例,這個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戰前的歐洲一直有排猶的風氣,而波蘭絕對是排猶的急先鋒,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何設在波蘭,不是毫無因由的。德軍占領時期,不少波蘭人爭先恐后地幫著德國人屠殺猶太人;哪怕是二戰結束后,波蘭人依然沒有停止對猶太人的迫害。為了牢牢捂住從猶太人那里強占來的土地、房屋和其它財產,波蘭人對幸存后回到家園的猶太人再一次舉起了屠刀。不少從大屠殺中幸存的猶太人,卻沒有逃過來自昔日鄰里的暗算。上世紀四十年代后期、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政府縱容的排猶浪潮中,波蘭猶太人曾經三次大規模地向海外移民,而如今留在波蘭的猶太人只有區區1萬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大門上的德語標志:勞動創造自由

 

3
華沙之殤


 之前做了一長串鋪墊,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今天要介紹的電影《鋼琴家》,這是一部以波蘭猶太鋼琴家的真實經歷為藍本的片子,囊括了2002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以及次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個人覺得,二戰猶太人題材的影片,包括《辛德勒的名單》以及《美麗人生》,都難以望其項背。

 

回到二戰時的華沙, 在德國人對猶太人出手之前,華沙猶太人的境況已經不妙,波蘭人針對猶太人的襲擊事件以及打砸搶燒屢屢發生,并且在無人阻止的情況下愈演愈烈。后來,猶太人被迫佩帶六角星袖標(六角星又稱大衛星,是猶太教和猶太文化的標志),并被德國人強行集中到隔離區,美其名曰“保護猶太人的人身安全,以及隔離傳染病”。

 


電影《鋼琴家》劇照中的袖標,表明了鋼琴家猶太人的身份

 

將近50萬猶太人擁擠在從前只能容納3.5 萬人的區域內,不得踏出隔離區一步,區域內的22道出入口由德國憲兵和波蘭警察守衛。隔離區的猶太人缺衣少食,無醫無藥,時刻受到饑餓、寒冷以及致命性疾病的威脅。一些猶太婦女和兒童,利用各種各樣的便利條件,偷跑出隔離區,用僅存的值錢物品換回食物,可是一經發現,輕則監禁,重則處死。

 

1942年7月開始,隔離區的青壯年陸續被送入勞動營服苦役,老人、兒童和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則被分批送往死亡營,大多數人動身的時候,以為只是換一個更差的居住環境,不會想到這是一條有去無回的死亡之路。

 


劇照:隔離區的猶太人被分批驅逐到集中營,行李物品的主人都有去無回

 

在驅逐隔離區猶太人的過程中,少數猶太人產生了警覺,并開始反抗。1943 年1月,隔離區陸續發生反對驅逐的武裝反抗運動,這也得多虧了波蘭抵抗組織偷運進來的武器。波蘭人有反猶的,也有幫助猶太人的,這也是影片主人公得以幸存的基礎。4月,德國人開始清除華沙猶太隔離區僅存的6萬人,隨即爆發了隔離區猶太人的起義。但這些武器匱乏,連飯都吃不飽的猶太人向荷槍實彈的德國軍人發動反擊,無異于以卵擊石,7000 人慘死在血腥鎮壓中,5萬多人被送往死亡營,至此,華沙猶太隔離區全部被鏟除。

 

盡管起義的結局慘烈,但仍然是值得銘記與稱頌的,抵抗而死,無論如何也比乖乖就范,然后活活死在集中營毒氣室強。27年之后,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正是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默哀。勃蘭特的“華沙之跪”,極大地提高了聯邦德國的外交形象,也為他本人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4
一個日耳曼人與一個波蘭猶太人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武裝起義爆發前后,僅有少量幸運的猶太人,逃出了隔離區,這其中就有《鋼琴家》角色的原型,瓦拉迪斯羅.斯皮曼。他不僅從大屠殺中幸存了下來,還熬過了二戰,并活到了2000年。

 


真實的原型

 

那么,除了運氣之外,他的幸存法則是什麼?

 

第一,健康的體魄。如果體質弱,首先就熬不過在隔離區的生活,不等進集中營,就會死于寒冷、饑餓和瘟疫。其次,在逃出隔離區后,東躲西藏的環境,使生存條件進一步惡化,象作者這樣的廢柴,一定活不過三天。

 

第二,強大的心理素質。籠罩在暴力和死亡的陰影之下,一個在敵戰區躲藏的猶太人根本無法預知到底能活幾天,每一天都可能是末日。加上他的父母、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全部被送往集中營(事后得知,他們無一幸存),和家人的生離死別,也很容易摧毀一個人的心理。這些,瓦拉迪斯羅都熬過來了。

 

第三,良好的人際關系。就算你身體健壯、心理強大,要是沒有其他人的幫助,在那種猶太人還不如過街老鼠的情況下,想要活下去,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一個幫助他的人,是使他免于被送往集中營的猶太警察,他將瓦拉迪斯羅從轉運隊伍里一把拉了出來,攆到了一邊;逃出隔離區后,瓦拉迪斯羅在波蘭電臺的同事和一些音樂家朋友,為他提供了藏身之處。所有幫助他的波蘭人,無不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救人。

 

第四,語言能力和一技之長。1944年11月,鋼琴家在外出搜尋食物的時候,被一位納粹軍官發現。瓦拉迪斯羅早年曾經在德國學習音樂,因此與軍官用德語交流毫無障礙。當得知衣衫襤褸、餓得瘦脫了形的猶太人是個鋼琴家的時候,這位名叫維爾姆.霍森菲爾德的納粹軍官,要求他彈上一曲。

 


這個橋段中,電影原聲用了波蘭鋼琴家Janusz Olejniczak

演奏的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片段。

 

此后,軍官告訴他更加隱蔽的藏身處,并時不時給他帶來面包、果醬,甚至把自己的一件軍大衣留給他保暖。

 

假如瓦拉迪斯羅不會說德語,不會彈鋼琴,假如這位納粹軍官不是音樂愛好者,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走向呢?

 

1945年1月,蘇聯紅軍進入華沙,身穿納粹軍服的瓦拉迪斯羅還差一點被紅軍誤殺,還好他又逃過一劫。

 



但是那位救過他的納粹軍官維爾姆.霍森菲爾德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被俘虜并押送到了位于蘇聯的戰俘營。從現有資料來看,維爾姆.霍森菲爾德在戰時是個猶太人同情者,他幫助過的猶太人不只瓦拉迪斯羅一個。在戰俘營中,維爾姆寫信給妻子,并列舉了他拯救過的猶太人姓名,讓妻子與他們取得聯系,希望以此獲得自由。

 


維爾姆.霍森菲爾德日記:我無法理解,我們怎么能夠對手無寸鐵的平民、

猶太人犯下如此罪過。我一次次地問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瓦拉迪斯羅是在1950年才輾轉知道維爾姆的遭遇,盡管他和其他被維爾姆拯救的猶太人積極奔走,這名前納粹軍官還是于1952年死在了蘇聯的戰俘營。據信,他死前曾經遭受虐待。

 

無論是德國戰俘營的蘇聯人,還是蘇聯戰俘營的德國人,甚至盟軍戰俘營的德國人,非正常死亡人數都是以百萬計。維爾姆只是其中的一個。

 


維爾姆.霍森菲爾德原型與劇中人物形象對比圖

5
兩個波蘭猶太幸存者跨越時空的對話

 

本片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生于1933年,他不但是波蘭裔猶太人,同時也是大屠殺幸存者。《鋼琴家》中的猶太人隔離區、親人被送往集中營、東躲西藏象老鼠一樣生活,也全部都是導演的親身經歷,他的母親死于奧斯維辛集中營。

 

童年的噩夢使他一度不敢拍攝二戰猶太人題材的電影,一直到年近七旬的時候,也許是為了對自己有個交代,也許是《鋼琴家》的原型于2000年去世對他有所觸動,才終于有了這部蜚聲國際影壇的杰作。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你能想象嗎,一個大屠殺幸存者拍攝的電影,鏡頭是如此隱忍克制,幾乎沒有煽情,極少對惡行進行過度渲染,從頭到尾只是冷靜地旁觀。述而不評,才是大師之作。相比之下,戰后出生的猶太裔導演斯皮爾伯格和非猶太裔天主教徒貝尼尼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單》以及《美麗人生》,雖然也是杰作,到底隔了一層意思,無法更深入地剖析人性。


上一期:半數烏克蘭影院拒絕放映的俄羅斯電影


作者有話說

 

受這部片子影響,作者找圖的時候,看了太多尸骨累累的圖片,幾欲作嘔,但全都沒有用在文中。

導演波蘭斯基這個人的經歷本身就像一部電影,他的第二任妻子在身懷六甲時被邪教教徒殘忍地殺害;自己后來又深陷“嫖宿幼女”的丑聞中,并因此被美國通緝將近40年。

看過這個故事,肯定很多人會聯想到蘇聯人在波蘭犯下的罪孽,比如卡廷慘案。據估計,戰爭中在蘇占波蘭地區有約150 萬波蘭人喪生,很多人雖非直接被屠殺,但也是因饑餓、勞累和疾病死于流放途中或勞動營和監獄里。因篇幅和主題關系,就沒有延展下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鋼琴家》的猶太華沙
歷史上真實的鋼琴家——電影《鋼琴家》背后的故事
他就是幫助《鋼琴家》活下來的德國軍官,結局令人唏噓
此文獻給維爾姆·霍森菲爾德
二戰納粹德國軍官中,曾經出了這樣一位“另類”:他笑容滿面地抱著猶
《鋼琴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六安市| 扶绥县| 黄浦区| 定远县| 保定市| 府谷县| 裕民县| 南岸区| 东安县| 合肥市| 沙坪坝区| 赣州市| 柏乡县| 从江县| 浦城县| 香港| 和静县| 正安县| 苏尼特左旗| 临沂市| 大厂| 青州市| 宾阳县| 长子县| 金堂县| 馆陶县| 临武县| 临漳县| 杭锦后旗| 三台县| 罗甸县| 榆社县| 汕尾市| 神池县| 广宗县| 定兴县| 兴化市| 昌乐县| 焦作市|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