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隨處可見的一段關于“莫生氣”的精彩文字嗎?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墻上的日歷,畫框,還有紙扇上都有。這段經(jīng)典文字是這樣的: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fā)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生氣是我們?nèi)粘W畛R姷囊环N情緒,很多時候生氣大過于開心,那么這樣就不好了。一個只會生氣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情緒,做到盡量不為小事生氣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的聰明之處,是善于利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表現(xiàn)渠道,用理智駕馭情感。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每個人都只有短短的一生,何不讓自己活得快活、瀟灑一些呢?
杜月笙說過一句話:
上等人;本事大,脾氣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氣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氣大。
常言道:
“脾氣人人有,發(fā)脾氣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才是本事。”
生氣是常見的情緒反應,它時不時會讓人情不自禁地表現(xiàn)出來。或許正是因為太常見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把生氣當回事。殊不知,生氣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它能毀壞一個人的學業(yè)、事業(yè)、人脈、家庭和身體等。可以說,生氣是人生幸福的最大障礙之一。
“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于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過于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人,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的人,在外面受氣,回家一股腦的發(fā)泄,因為這些你最親的人對你的包容度往往是最大的。“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發(fā)脾氣,是一種教養(yǎng)。”
朋友,真的凡事莫要生氣,生氣了只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佛家把發(fā)脾氣稱為“火燒功德林”,一把怒火,能燒盡一切福祿功德。要學學佛家的彌勒佛,笑口常開,輕松自在。
人生在世,是為了快樂喜悅而來的,不是為了生氣煩惱而來的。人的情緒有喜怒哀樂等,喜擺在首位,所以我們開心要比生氣來得多才對。生氣在佛家稱為嗔,是三毒之一,貪、嗔、癡之一。一個愛生氣的人身體一定不會健康,而且這心火難消就會被業(yè)力所牽引到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說生氣可能引起疾病、失業(yè)、諸事不順等。
想調(diào)服嗔恚的害處,需要的對治方法就是忍辱,面對生活、家庭、事業(yè)、環(huán)境等等不如意事要泰然處之,不要亂發(fā)脾氣,那是沒有絲毫好處的,阿彌陀佛,說了這么多,希望大家看了不要再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