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技擊本是為了自衛,因而太極拳的技擊往往是站在一個弱者的立場上來進行的,研究的也就是弱者在守勢時制勝強敵的技法。
這一點遵循老子的 “反者道之動” 理論,體會任何事物都有與其相反方向發展的規律,故太極拳技擊中才會有 “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 的戰略對策。
太極拳中的 “圓” 并不純粹是為了審美,客觀來講,“圓” 的出神入化正是體現在太極拳的技擊中,若是在技擊中能很好體會圓的應用,技擊的要領大致也就領會了。
太極拳技擊高明之處是,無論對方使出多么大的力,都可以以腰為軸,旋轉滾側將來力化為無形或將其化為自己的力順勢打力,這其中便是運用 “圓” 的奧秘所在。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陰陽理論和技擊思想的真實體現。
推手練習時,在相互粘隨的運轉中使用方法,致使對方動搖或失去重心。 以 “舍己從人” “粘連黏隨” “不丟不頂” “隨曲就伸 ”為運動,講究 “后發先至” “先化后發”。
抓住對手出招時由于重心移動而帶來的平衡變化的有利時機,后發制人。抓住對方 “舊勁已過新勁未發” 之機,以 “沾連粘隨” 的方法貼合對方來力,與對方來勢意氣相通,感知對方的攻擊意圖、運動方向和力度大小,承其來勢,隨其所動,占住中定,以腰為主宰,渾身成圓,正切他力使之難以轉換不可抗拒我之勁力,因勢乘變,來叫順送不與抵抗,借他力為用,不讓對手建立新平衡,使對手重心處于運動中,順勢制服對手使之跌倒。(王軍,論太極拳中的圓)
在目前的太極推手實戰中,“圓” 思想的運用很重要。可以把對手看成一個立體的圓,以身高為直徑,兩腳為圓的支撐點。在以把對方摔倒為得分手段的前提下,設法把對方這個 “立體的圓” 迫使其滾動,而不是平移。
從技術上來講使對方“滾動”是指對方的重心快速大幅偏移,而支撐腿被固定或不能快速跟上,導致摔倒;否則支撐腳如能迅速加以調整,以 “平移” 的方式進行化解,就不會讓對方達到目的。
如果對方發力進行拉摔動作時,可以看作對方這個“立體的圓” 有自發運動的趨勢,這時就要設法脫離其附著點(對方兩手的抓握),并順勢朝其用力方向增力,加速“圓”的 滾動,才能達到 “四兩撥千斤” “借力打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