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蓮 -主治醫師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中醫院
來源:i學院之家
主訴
患者戰某,女,39歲,因“停經39+1周,下腹部陣發性疼痛4+小時”于2016年10月26日上午1:43急診入院。
現病史
平素月經規律,末次月經2016年1月25日,停經40天自測尿HCG陽性,來我院彩超檢查示宮內早孕,孕初期惡心、嘔吐反應明顯,孕3個月自覺胎動至今,孕期定時產檢無異常,因下腹部陣發性疼痛4+小時入院。
既往史
否認肝炎、腎炎、結核、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史,2008年行甲狀腺結節剔除術,無外傷史及食物、藥物過敏史,預防接種隨社會進行。五官、呼吸、循環、血液、消化、內分泌代謝、骨關節、神經精神等系統回顧無特殊。有子宮肌瘤病史10年。
家族史
否認遺傳病及腫瘤病史,否認類似病史,父母健在。
月經史
14歲初潮,周期30天,經期6天,經量中,色暗紅,伴輕微痛經。平時白帶量中,否認同房出血史。
孕產史
G3P1L1,未避孕。
體格檢查
入院查體:T36.3℃,P76次/分,R19次/分,BP107/87mmHg.一般情況好,皮膚黏膜無異常,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頭部及其器官無異常。頸部見一橫行手術疤痕。頸軟,頸靜脈無怒張,氣管居中。胸廓對稱無畸形,乳房發育好,呼吸運動自如,雙側語顫正常,叩診清音,雙肺呼吸清,未及干濕性啰音。心前區無震顫,心率76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未見腹壁靜脈曲張,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雙腎區無叩痛。脊柱、四肢活動自如,關節無紅腫,雙側膝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專科查體:妊娠腹型,腹圍103cm,宮高35cm,胎心150bpm,頭先露,觸及不規律宮縮,外陰經產式,陰道通暢,分泌物不多,陰道粘膜無充血水腫,宮頸容受60%,宮頸軟,宮口容指松,胎膜未破。骨盆測量各徑線均在正常范圍。胎兒體重估計3800g。
輔助檢查
超聲報告單
心電圖:
入院診斷
1.39+1周妊娠;
2.子宮肌瘤;
3.高危妊娠。
入院治療
治療思路及治療方案:
入院查體心肺未聞及陽性體征,宮高35m,腹圍103cm,先露-2,不規律宮縮,宮頸容受60﹪,宮口容指松。胎膜未破。孕婦為經產婦,頭胎新生兒出生體重3300g,骨盆測量各徑線均在正常范圍,可經陰試產,胎心監護I類,10月26日8:46向其告知風險后在產婦及其丈夫的要求下靜滴縮宮素引產。
胎監圖:
治療后效果評估及下一步治療方案:
于今日15:40分人工破膜,16:30分患者出現煩躁、四肢及頭面部麻木,立即予地塞米松10mg靜推,欲抽血查血常規加血凝四項時,發現血液呈高凝狀態,抽血抽不出,且病人逐漸出現精神萎靡、寒顫,考慮羊水栓塞,立即再次肌注地塞米松10mg,予氨茶堿250mg肌注、罌粟堿60mg靜推、阿托品1mg肌注,同時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準備急癥手術。
術前診斷
1.39+1周妊娠;
2.子宮肌瘤;
3.高危妊娠。
手術過程
5分入鐘后入手術室,患者神智逐漸恢復清醒,問答自如,麻醉成功后,患者左側15°仰臥于手術臺上,胎心145bpm,常規消毒手術野皮膚,鋪無菌單巾,取恥上3cm橫切口長約13cm,逐層開腹至腹腔,洗手后檢查子宮如足月妊娠大小,呈紫蘭色,子宮下段形成好,約10×8cm,決定行子宮下段剖宮產。于反折腹膜附著處下方2cm分開漿膜層,向雙側圓韌帶根部方向撕開,鈍性分離后下推膀胱,自下段分離處中央橫行分開肌層,刺破羊膜吸出清亮羊水約300ml,向兩側圓韌帶根部頓性撕開子宮肌層,以LOA位助產娩出一成活女嬰,嬰兒營養發育好,清理呼吸道后哭聲響亮,apgar評分1、5分鐘均評10分,余外觀未見異常,斷臍后交臺下助產師處理,宮壁注射催產素30u,胎盤胎膜自行娩出完整,檢查見宮壁及宮腔表面可見紫黑色小血凝塊,子宮肌層呈紫蘭色,干紗布清理宮腔,1號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子宮肌層,并水平褥式包埋漿肌層。
縫合過程中見子宮肌層顏色逐漸轉為淡紅色,檢查子宮刀口無滲血,洗手探查宮底近右側宮角處有一6×5×5cm肌壁間肌瘤。其瘤體上另凸起一3×2cm大小的肌核,表面散在炎性顆粒,因考慮患者為羊水栓塞,有難以控制的產后出血的可能性,與患者丈夫溝通后,為減少風險,保險起見,肌瘤未作處理。探查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清理腹腔,反復清點紗布器械如數無誤,逐層關腹。手術順利,術中岀血300ml,導尿100ml,色清。術中各項生命體征平穩,麻醉效果滿意。產婦于18:15返回病房。
新生兒體重3650g,胎盤胎膜完整,20×23×2.5cm,胎盤約1/2小葉呈黑色,質脆,臍帶長70cm,附著于中央。
術后治療及患者情況
產婦生命體征平穩,陰道出血無異常,恢復好,于術后第四天治愈出院。
2016年10月27日06時29分
患者一夜病情平穩,夜間睡眠好,陰道流血不多,無特殊不適。查體:血壓波動在90-120/59-79mmHg,皮膚黏膜無出血點,心肺未及陽性體征,腹軟,刀口敷料清潔干燥,宮縮好,宮底平臍,陰道流血不多,持續導尿通暢,尿色清,術后尿量2400ml。新生兒一般情況好,吸吮好,二便調,臍部干燥無滲出,大小便已排數次。今晨產婦復查血常規及血凝四項以觀察病情變化指導后續治療,繼續嚴密觀察母嬰情況變化。
2016年10月27日17時27分
患者今日病情平穩,夜間睡眠好,陰道流血不多,無特殊不適。查體:血壓波動在85-120/65-80mmHg,心肺未及陽性體征,腹軟,刀口敷料清潔干燥,宮縮好,宮底臍下一指,陰道流血不多,持續導尿通暢,尿色清,今日尿量2000ml。新生兒一般情況好,吸吮好,二便調,臍部干燥無滲出,大小便已排數次。今晨產婦復查血凝四項(靜脈血):PT 12.50 S、APTT 35.40 S↑、TT 16.50 S、FIB 3.59 g/l、PT% 88.60 %、INR 1.07 ,五分類血常規(靜脈血):PT 12.50 S、APTT 35.40 S↑、TT 16.50 S、FIB 3.59 g/l、PT% 88.60 %、INR 1.07 ,五分類血常規(靜脈血):WBC 19.71×109/L↑、RBC 4.08×1012/L、Hb 128 g/L、HCT 37 %、PLT 198×109/L。明日復查肝腎功、電解質組合指導進一步治療。繼續嚴密觀察母嬰情況變化。
2016年10月29日 18時34分
患者術后第三天,自訴進少量飲食后無腹脹不適,拔除導尿管后自解小便通暢,無異常。查體:T36.8℃,BP109/72mmHg,乳汁分泌通暢,心肺未聞及陽性體征,腹軟,腹部刀口對合好,無紅腫、硬結,宮縮好,血性惡露量少,無異味。新生兒一般情況好,吃奶好,臍部干燥,大小便無異常。今日復查五分類血常規(靜脈血):WBC 9.77×109/L↑、RBC 4.04×1012/L、Hb 124 g/L、PLT 204×109/L,血凝四項(靜脈血):APTT 33.80 S、TT 18.60 S、PT 12.30 S、FIB 3.59 g/l,肝功組合1號(空腹血清):ALT:7.4 U/L、GGT:8.4U/L、AST:14.6U/L、TBIL:12.47umol/l、TP:51.0g/l↓、ALB:29.1g/l↓,腎功組合1號(空腹血清):BUN:2.26 mmol/l↓、UA:229 umol/l、CRE:40.7umol/l↓、B2MG:1.9 mg/l。今日吳新榮主任查房囑改流質飲食為半流質飲食,減少液體入量,繼續抗生素預防感染,請繼續觀察母嬰情況。
治療中輔助檢查
凝血功能:
血常規:
肝功能:
電解質:
心得體會
該病人發生羊水栓塞時宮縮壓力60-80mmHg,胎心監護及胎心無明顯異常,于人工破膜后1小時患者出現煩躁、四肢及頭面部麻木,意識模糊,抽血發現血液呈高凝狀態,抽不出,且病人逐漸出現精神萎靡、紫紺、寒顫,羊水栓塞的表現。經過抗過敏、解痙、擴血管治療后癥狀得以緩解,為進一步處理贏得了時間。
思 考
1.在發現血液高凝時可否給予肝素?
2.如果當時用藥不及時(延誤時間超過5-10分鐘),是否會誘導纖溶亢進?
3.如何把握羊水栓塞時肝素使用的最佳時機?
4.請老師們對該病人的診斷及治療做進一步的指導和評價。
羊水栓塞發病機制的再認識
羊水成分進入母體循環與羊水機械性栓塞
過敏反應學說
補體激活途徑
炎性介導途徑
組織因子途徑引起的凝血活化
參考文獻來源:連巖,王謝桐.對羊水栓塞的再認識.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5(4)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