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嚴寒,陽虛的朋友們更容易怕冷,冬季進補正當時,這個時候適當的補陽,可以助長人體本身的陽氣,還可以增強抵抗寒冷的能力。另外,適當的補陽可以幫助滋陰,所謂陰陽互生,采陽補陰。那么冬季補陽,都可以選擇哪些中藥進補呢?給大家推薦補陽效果好的一些中藥,包括補陽第一藥鹿茸。
鹿茸
凡是能夠補充人體陽氣,可治療陽虛證的藥物,即為補陽藥,又稱壯陽藥、助陽藥。陽虛證包括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但由于腎陽為人體之元陽,對五臟六腑起著溫照、生化的作用,因而人體的各種陽虛之癥多與腎陽虧虛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補陽藥主要以補腎助陽藥物為主。人體腎陽不足,則會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肺氣虧虛等癥。因此,補陽藥除了具有補益腎陽、補益精髓、強筋壯骨等作用外,還能夠用于脾腎兩虛、肺擇兩虛所導致的諸癥。
鹿茸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咸;歸肝、腎經。
【功效】
補釋壯陽、補益精血、強筋壯骨。
【養生應用】
1.中醫養生應用
(1)由于其具有補腎壯陽、補益精血的功效,因而可用于治療腎陽虧虛、精血不足所導致的畏寒、肢冷、陽痿、早泄、小便數頻、腰膝痿痛、頭暈、耳聾、倦怠、乏力、宮冷不孕等病癥。
(2)因其能夠補益精血,同時又兼顧補益肝腎之功,所以可用于治療精血虧虛所導致的筋骨無力、小兒發育不良、骨軟行遲等病癥。
(3)由于其能夠補益精血、補腎養肝,因而又可兼顧調理沖任、固攝帶脈之效,所以可用于治療婦女沖任二脈虛寒、帶脈不固、崩漏、帶下過多等病癥。
(4)因其具有溫補內托之功,亦可用于治療瘡瘍久潰不斂、陰疽內陷不起等病癥。
【用量用法】
取1~3克,研磨成細末,每日分3次服用。亦可入丸、散,隨方配制。
【注意事項】
服用鹿茸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以免驟用大量導致陽升風動、頭暈、目赤、傷及陰血。陰虛陽盛、血熱、胃火亢盛、肺有痰熱、外感熱病者,均不宜服用。
肉蓯蓉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咸;歸腎、大腸經。
【功效】
補腎壯陽、潤腸通便。
【養生應用】
1.中醫養生應用
(1)由于其具有補背壯陽、補益精血的功效,因而可用于治療陽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無力等病癥。
(2)因其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所以可用于治療腸燥、津枯所導致的大便秘結。
【用量用法】
每次用量為10~20克。可與熟地黃、菟絲子、五味子等伍用,用于治療腎虛、精虧、腎陽不足;可與鹿角膠、當歸、熟地黃、紫河車伍用,用于治療精血虧虛所導致的不孕;亦可與巴戟天、杜仲等合用,以治療腰膝冷痛、筋骨無力;與火麻仁、沉香同用則可治療腸燥、津枯所導致的便秘。
【注意事項】
肉蓯蓉雖可壯陽但卻補而不燥,其藥力較為和緩,因而人藥少則難有效果,服用時宜用大量。因其具有助陽、潤腸之功,所以陰虛火盛、大便稀薄、泄瀉者均不宜服用。腸胃實熱所導致的大便秘結者亦不宜服用。不宜使用鐵器煎熬。
杜仲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歸肝、腎經。
【功效】
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助陽安胎。
【養生應用】
1.中醫養生應用
(1)因其具有補腎益肝、強健筋骨之功,所以可用于治療肝腎虧虛所導致的腰膝酸痛、腰膝痿軟無力等癥狀;亦可治療肝腎虛寒所導致的陽痿、小便頻數等病癥。
(2)因其能夠補益肝腎,故有安胎之功效,所以可用于治療胎元不固所導致的胎動不安、習慣性墮胎等病癥。
(3)亦可用于治療肝陽上升所導致的頭暈、目眩等癥狀。
【用量用法】
每次用量為10~15克。服用時,炒后使用較之生用,療效更佳。
【注意事項】
由于杜仲屬于溫補之藥,因而陰虛、火盛者,均應謹慎服用。
益智仁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脾、腎經。
【功效】
溫腎固精、暖脾開胃、攝唾縮尿。
【養生應用】
1.中醫養生應用
(1)因其具有暖脾、溫腎、祛寒之功,所以可用于治療脾腎受寒縮導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治療時,多與黨參、白術、干姜同用,可增強溫脾祛寒的療效。
(2)因其既能溫脾祛寒,又能開胃攝唾,所以可用于治療中氣虛寒縮導致的食欲不振、多唾等癥狀。治療時,多與黨參、白術、陳皮等健脾養胃藥相伍用。
(3)由于其具有補腎助陽、固精縮尿之功效,因而可用于治療腎氣虛寒所導致的遺精、遺尿、小便余瀝、夜尿頻多等癥狀。可與烏藥、山藥同用,制成縮泉丸,以治療遺精、遺尿、尿頻等病癥。
【用量用法】
每次用量為3~6克。
【注意事項】
益智仁屬熱燥之品,能助火而傷陰,因此,陰虛火盛以及熱證所導致的遺精、尿頻、崩漏者,均不宜服用。
冬蟲夏草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歸腎、肺經。
【功效】
補腎助陽、滋補肺陰、止血化痰。
【養生應用】
1.中醫養生應用
(1)由于其具有補腎助陽之功,因而可用于治療腎陽不足所導致的陽瘦、遺精、腰膝酸痛等病癥。取此功效時,既可單用酒浸泡服用,也可與杜仲、仙靈脾、巴戟天等具有補腎助陽功效的藥材相伍應用。
(2)因其既能補腎助陽,同時又兼顧滋補肺陰,亦可止血化痰,所以可用于治療肺陰虧虛所導致的久咳不止、虛喘、勞嗽、痰血等癥狀。治療肺陰不足、勞嗽痰血時,應與沙參、阿膠、川貝等具有滋陰清肺、止血化痰功效的藥材相伍用。
(3)亦可用于治療久病或大病所導致的體虛難復、自汗、畏寒等病癥。
【用量用法】
每次用量為5~10克,宜煎湯服用,亦可人丸散。若與雞、鴨、豬肉同燉食用,則可起到較好的補虛之效。
【注意事項】
有表邪者不宜服用。
菟絲子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辛;歸背、肝經。
【功效】
補腎固精、補肝明目、縮尿止瀉。
【養生應用】
1.中醫養生應用
(1)因其既能補益腎陽,又可滋補腎陰,亦兼有固精縮尿之功,所以可用于治療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小便頻數、白帶過多等病癥。將菟絲子與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等伍用,能夠治療陽痿、遺精等證;將其與鹿茸、桑螵蛸、五味子等同用,能夠治療小便余瀝;將其與白茯苓、石蓮子同用,則能夠治療遺精、白濁、小便余瀝等病癥。
(2)由于其能夠補肝明目,因而可用于治療目暗不明。將菟絲子與熟地黃、車前子相伍用,對于目暗不明有較好的療效。
(3)因其能夠止瀉,兼顧健脾,所以可用于治療脾氣虛弱縮導致的大便稀薄、泄瀉、食欲不振。將菟絲子配以黃芪、黨參、白術,對于脾氣虛弱所導致的大便不實、泄瀉、納食不佳等有較好的療效。
(4)亦可用于治療肝腎不足、胎漏下血、胎動欲墮、陰虛消渴等病癥。與續斷、桑寄生、阿膠伍用可制成壽胎丸,用以治療胎漏下血、胎動欲墮。
【用量用法】
每次用量為10~15克。
【注意事項】
菟絲子雖為平補之品,但其藥性仍偏外陽,因此陰虛火旺、大便秘結、小便量少色赤者,均不宜服用。
單獨的使用一味中藥補陽的效果不如幾味中藥配伍使用,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功效,使得補陽效果得到最大的發揮。需要冬季滋陰補陽的朋友們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服藥。因陽虛導致一系列疾病的朋友們建議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