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先老腿”,歲數一大,腿腳就開始不靈活。其實,這是一個膝關節老化的過程。軟骨磨損越大,傷害越大,疼痛越難忍。
年輕時,關節軟骨正常,很少見有持續的疼痛(除滑膜炎外)。歲數一大,膝關節軟骨退變加速,關節老化,關節疼痛即接踵而至。
膝關節承受上半身所有的重量,體重越大,對膝關節的壓力就越大,磨損的速度也更快。
根據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所發布的骨性關節治療指南里推薦:凡是BMI超過25的,應適當減輕體重,保護關節的同時,也會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幾率。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而糖尿病與骨關節炎的因果關系,也是近幾年的臨床研究熱點。據部分文獻表明,糖尿病與骨關節炎具有正比出現的關系,糖尿病作為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可以加重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關節軟骨沒有神經支配,也沒有血管(這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冬天到了,一摸膝蓋感覺是冰涼冰涼的),其營養成分必須從關節液中獲得。適量有規律的運動(健步)對關節的磨損和損傷幾乎為零,而恰恰這種運動使得軟骨細胞不斷得到壓應力刺激,擠壓關節液,關節軟骨才得到營養。所以,正常的關節運動對于維持關節軟骨的正常結構起重要的作用。
與之相對應,軟骨的代謝廢物也必須排至關節液中。因而,過度的、過量的、不正確的運動方式除了影響局部軟組織,還會加重軟骨磨損,而這種微磨損一方面刺激滑膜分泌關節液,表現為急性滑膜炎(膝關節的紅、腫、熱、痛);另一方面,磨損碎屑改變了關節內環境,不利于軟骨的修復,甚至導致了骨關節炎的發生。
門診中,越來越多20歲左右的年輕人患有膝關節周圍疼痛,這個時候非常需要鑒別診斷。一部分,源于運動損傷,如半月板撕裂,ACL損傷等。另外一種常見的是生長發育痛。除此之外,很容易被忽視的是青少年的髕骨軟化癥。最后,某些年輕患者關節力線有問題,膝關節內翻或是外翻,就是約定俗成的O型腿和X型腿,長期負重,導致軟骨過早磨損,疼痛影響生活質量。
1.可以適當補充氨基葡萄糖、軟骨素等一些成分(食療、保健品或者藥物等),關節腔內補充潤滑液,保持關節軟骨的營養及潤滑,減少磨損。
2.提升鈣質 ,多補充奶制品,年輕時多鍛煉,增加骨密度,特別是女性絕經后,會有大量鈣質流失,改變軟骨下骨的骨重塑過程,這對于骨關節炎也是誘因之一。
3.加強適度的,循序漸進的體育運動,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同時做好運動前的熱身,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發生的幾率。
4.關注鞋子的磨損習慣,如果出現一邊磨損嚴重,說明膝關節力線很有可能出現問題,需盡早矯正,避免膝關節磨損。女士們,還要盡量少穿高跟鞋。
5.減重,保持適當的BMI指數值。減少爬山、爬樓梯等危險因素的累積。膝蓋,承受全身重量,特別是上樓梯時,是體重4倍的重量。
#清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