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湖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蔬菜科研基地,成片菜薹長勢喜人。“再過兩天采收,就可達到基部直徑3厘米以上、長度35厘米以上的一級洪山菜薹標準。”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聶啟軍介紹,這是該所培育出的新品種——洪山菜薹1902。
洪山菜薹是備受市民喜愛的冬季時令蔬菜,也是武漢“地標性”農產品。近年來,武漢市江夏、新洲、蔡甸周邊紛紛引種洪山菜薹原種“大股子”,供應市場。有1700余年種植歷史的洪山菜薹,口感不錯,但前期產量不高,春節前供不應求。
為提高春節前的產量,同時最大限度保持其優良性狀,2016年洪山菜薹產業協會聯合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武漢市農科院等多家研究院所成立“武漢市洪山菜薹研發中心”,從事洪山菜薹提純復壯、新種質創制等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提高產量、保證品質來增加種植收益,讓更多人都吃得上洪山菜薹。”聶啟軍介紹,洪山菜薹1902歷經5年多代選擇育成,從播種到出薹、采收只要85天左右,比“大股子”提前15到20天。而且,年前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畝產達3000斤,是“大股子”的2到3倍。
▲洪山菜薹。
明年,省農科院將大力推廣這一新品種,以后市民整個冬天都能吃到更多更便宜的洪山菜薹了。
12月9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試驗田里,一塊鮮翠欲滴的小菜園格外引人注目。
油料所也研究蔬菜?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油菜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王新發解釋說,這是菜用型油菜新品種——硒滋圓系列油菜薹。
2019年,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帶領團隊利用聚合雜交、小孢子培育、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現代育種手段,育成全球首個硒高效蔬菜雜交種“硒滋圓1號”油菜薹。隨后在此基礎上又進行品質提升,培育出具有更強硒富集效能及更早出薹的——“硒滋圓2號”。
硒滋圓系列油菜薹具有極強硒富集能力,在全國多個非富硒土壤種植,其油菜薹硒含量在0.01至0.07毫克/公斤之間,還具有高鈣、高維生素C、高氨基酸和高鋅特性,營養豐富、口感脆嫩。
▲位于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內的硒滋圓系列油菜薹基地。
一個優質的蔬菜新品種除了好吃,還得好種。據了解,“硒滋圓1號”播種后2個月即可采摘,一次種植可采摘3茬到4茬,畝產量可達600公斤到800公斤。農民種植傳統油菜每畝純收入約500元,而種植硒高效菜用油菜品種每畝收益將達到1000元以上。
近兩年,科研人員加強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和種植示范,硒滋圓系列油菜薹已在全國推廣3000畝,其中湖北1000畝。王新發期待與更多企業開展合作,除推廣油菜薹種植外,深加工產品,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冬天打了霜的白菜,因其味甜,很受歡迎。12月7日,記者在武漢小白菜品種現場觀摩會上,看到一種叫“漢白玉”小白菜新品種,外觀像一朵盛開的綠花,不用等到打霜也鮮甜可口。
武漢市農科院蔬菜所副所長汪愛華介紹,為了讓市民四季都能吃到更甜更脆的白菜,該所2013年起選育白菜新品種。“漢白玉”歷經6年選育,株高16到18厘米,束腰頭大,葉片圓形,光澤度好。其含糖量是普通小白菜的2倍,粗纖維含量則明顯低于普通白菜,吃進嘴里沒有渣感。長江流域3-5月、8-12月可播種,播種后30到45天采收,畝產可達2200公斤以上。
今年4月初,“漢白玉”首次在江夏區紫金蔬菜合作專業社示范基地試種。“莖稈少、葉子多,容易炒熟,口感也好。”合作社理事長彭傳紅說,“漢白玉”不但口感優,抗性也好,復種指數高,畝產值高達2萬元以上,明年將進入武漢市菜場商超。
從“夠吃”到“好吃”“好看”,消費者對優質蔬菜日益強烈的需求,推動蔬菜種業供給側加快轉型升級。記者從省蔬菜辦了解到,當前,我省正聚焦五大優勢特色蔬菜產業,推進蔬菜提檔升級,豐富產品花色,提升效益。
12月14日,十堰市張灣區,市農技推廣中心正組織種植戶觀摩夏季引種的特色蔬菜新品種——西蘭苔。
當前除了科研單位,我省已涌現出一批專業化蔬菜育種企業。面對種業激烈的競爭,一些企業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向中高端市場“突圍”。
十堰市引進的西蘭苔種子來自武漢亞非種業公司。公司負責人賀亞菲介紹,他們加強與湖北省農科院等單位合作,用西藍花和芥蘭雜交選育出“西蘭苔”新品種,口感香甜脆嫩,近似蘆筍,可以鮮食,除在南方市場銷售較好外,在西北市場也推廣種植了1萬畝。
▲西蘭苔
武漢楚為生物公司與華農合作共建種業研究院,聯合研發出的10多款鮮食番茄新品種,主打口感,不僅覆蓋國內番茄核心主產區,種子還出口至韓國、俄羅斯等國。
多家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到15%用作研發已成為種企共識,未來還將加大投入。
專家建議,要加快收集、保存蔬菜種質資源,創制一批優質的育種新材料,有針對性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
今年7月,省農科院、恩施州農科院聯合企業,分別在宜昌、恩施開展櫻桃番茄、水果玉米、板栗南瓜、西蘭苔等新品種試驗示范,實現高山蔬菜品種多樣化、技術集成化、生產綠色化、口味優質化和營銷品牌化戰略目標。隨著產學研合作深入,更多品質優、營養好、顏值高的蔬菜新品種投入市場,蔬菜產業越做越強,市民“菜籃子”也會越來越豐盛。
公眾號新的推送機制出現后,有的粉絲發現不能按時看到《中國蔬菜》的推送了,怎么辦?
為了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大家記得給《中國蔬菜》設置星標哦!并點亮文章底部的「在看」,多多給我們評論、轉發,這樣我們就能最先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中啦!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劉巧林 杜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