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痰濕排濁要義
我們從肺經的循行的一句話:取于中焦!為什么土生金?不僅是脾胃生肺氣,脾胃也是生痰,所以痰濕來自于脾胃。
所以要驅痰濕,首先要把我們的脾胃疏通,取于中焦,就在我們肚臍上四寸中脘這個地方,把這里疏通開,這一塊非常關鍵,中脘下二寸是下脘,上一寸是上脘,中焦疏通了,接著就是疏通肺氣,肺的濁邪它停留在我們的胸口。
它怎么排出去呢?關鍵處我們的手上,從胸走手,確上肺,橫出腋下,我們沿著鎖骨的下緣,向著我們肩關節這塊就是肺經最關鍵的循行,肺經的募穴中府,云門,就在鎖骨下緣跟我們肩關節邊緣這里,把這里疏通呢,痰濕就可以向我們的手上排出去。
手上有關鍵幾個關卡,第一個關卡,就是我們三角肌邊緣這里地方,舉起手來這里就發硬,就在這里邊塊,有肺氣虛,痰濕重的,大家摸一下這個地方有很多淤結,這是第一個關口,整一塊把這里疏通。在三角肌止點,剛好我們天府的位置,中府,天府 二個府啊。往手上排啦!
第二個關鍵點呢,我們的尺澤,沿著肘橫紋向下推,推到這個窩下面有肌腱擋住的,肱二頭肌腱擋住了,這個尺澤,今天最當旺的穴位,疏通開這個非常關鍵啊。
接著最微妙的在這個地方,我們的腕關節,腕橫紋,是太淵,肺經的原穴,上一寸是經渠,所以我們增強肺氣,增強抵抗力,把陽氣生發起來,調動我們的抵抗力,,最后就把痰濕之邪從手上排出去,,當然你正氣強了之后呢,很多朋友會出現打嗝,甚至會嘔,我們儲藏在身體里面的痰自然而然有力量排出來,多種形式,不僅靠我們的經絡循行,還靠我們的發汗,還有吐痰,甚至嘔,甚至往下排,因為起于中焦,下落大腸,肺和大腸相表里,所以往下排,往上排都可以排寒濕。
今天分享到這里,感謝大家的大力支持,感謝大家 。
感恩鄧主任??????
壬寅日
肺經
尺澤
2021,10,21
?? ?? ?? 《內經》曰:“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于秋氣。
??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谷道,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液涕。
??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逆之則傷肺。
?? ?? ?? 手太陰肺經循行路線:
??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上脘~中脘~下脘)?? ,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中府~云門)?? ,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天府~俠白)?? ,下肘中(尺澤)?? ,循臂內上骨下廉(孔最)?? ,入寸口(經渠~太淵)?? ,上魚,循魚際(魚際)?? ,出大指之端(少商)?? 。
?? 其支者,從腕后(列缺)?? ,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接手陽明大腸經)。
?? ?? ?? 手太陰肺經穴位解析:
?? 中府(云門下一寸)
為手太陰肺經的募穴。此穴能夠聚集肺氣,將風寒濕發散出去,可以寬松解郁,令郁悶之氣宣散出去。常拍打點按中府穴,人心開氣朗,不易郁悶咳嗽。
?? 云門(鎖骨外端下方凹陷處)
此乃行云流水之門戶,專治心肺氣血流通受阻,乃是缺氧缺氣首選穴位,故凡心慌胸悶者,此穴為首選。
?? 天府( 腋下三寸)
肺如天,府者聚集也。天府穴,能集中氣血,可治療一切氣不歸元,虛不納氣之癥。比如心慌哮喘,短氣乏力,咳逆多汗等。點按此穴,皆能集中天地清氣,臟腑靈氣,使呼吸有力,身強體健!
?? 俠白(天府穴下一寸)
俠白穴,乃手太陰肺經行氣之夾道也。此穴最善行氣解郁,治療胸悶咳嗽,煩滿嘔逆諸癥。拍按此穴,能提高氣血對沖能力,瓦解肺部郁悶之氣,包塊頑疾。
?? 尺澤(肘橫紋從上往下推不動處)
為肺經的合穴,屬水。具有降金生水,潤澤深層之意。對骨蒸勞熱有神奇功效,對咽干口燥效果顯著。
凡津液不能潤澤五臟六腑,尺澤穴,能從肌表寸部一直潤澤到深處筋骨尺部,堪稱甘霖布澤神穴,灌溉萬物靈竅!
澤有沼澤之意,拍打尺澤,可以緩解消渴、燥病、五官干澀、六腑秘結,四肢拘攣,手腳抽筋。
?? 孔最(距腕橫紋七寸)
為肺經的郄穴。此穴最善開通竅,是治肺部、孔竅出血最得意之穴,比如咳血、吐血、流鼻血。凡有關孔竅不通或出血者,孔最穴皆能管之。
拍打孔最穴,可以讓一竅不通之人,靈氣充足,腦竅靈光,智慧增長!
?? 列缺(立掌, 手臂陰陽交界處向下推到橈骨小頭處)
為手太陰肺經絡穴,別走陽明。此穴上至巔頂痛,下醫腸胃沉悶,堪稱肺與大腸相表里、共連絡之要穴。
但凡人體陰翳在胸,如霧霾遮天,點按列缺,便是霹靂驚天,遂得雨過天晴,云開霧散,如此經身舒暢,溝渠通暢,郁悶得消,晴明涼爽。
列缺配太溪,有云升雨降,人工降雨之妙,可消炎癥火燎。
列缺配風府,有電神、風神攜手之妙,能舒肝理氣,治療周身一切郁結之疾。
?? 經渠(太淵上一寸)
為手太陰肺經的經穴,屬金。此穴乃十二經絡渠道也,是肺朝百脈的通道。善能瀉熱逐瘀,精通接經順氣,對于跌打損傷,胸中沖撞,逆氣咳喘,背痛腦熱等癥有奇效!
拍通經渠,便無干燥之疾,如眼干、鼻干、口干、皮膚干、六腑腸道干、四肢手腳干。
?? 太淵(腕橫紋上,在橈動脈橈側凹陷處)
為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和輸穴,屬土。此穴善醫咽干口燥,能治喘滿咳嗽,可調心浮氣躁,解郁降火。故,諸般郁熱,喜得清涼者,如肝郁化火,目珠脹痛,人爆粗口,太淵主之。
按摩太淵后,吞口水都特別甘甜,可消五官炎火,善療七竅冒煙。
?? 魚際(在第一掌指關節中點,赤白肉際處)
為手太陰肺經的火穴,屬火。此穴在掌內側豐滿肉際處。肌肉豐滿處,氣血繁華,故此穴善療傷消炎。
勤拍打點按魚際,能加強脾胃消化功能及生殖功能。
?? 少商(去指甲0.1寸處)
為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屬木。此穴嘴最善通瘀瀉熱,乃咽喉腫熱神穴,鼻衄發燒要穴!
勤按此穴,能收攝心神,可收伏狂躁。此穴肅降肺氣力量極強,多動大拇指少商穴,有助于通便排血,通腸化積,通腹排氣,通里消炎。
?? ???? 主任的秘密
?? 1、肺經起始在中焦消化道處,肺的源頭在于脾胃,中焦是提供十二條經絡能量關鍵的地方。要想身體好,先把中焦(入口),大腸(出口)疏通好。
首先把上脘~中脘~下脘~大腸疏通好;
接著大腸募穴~天樞點按五次;
最后沿天樞~肋骨~腹股溝(胃的二十幾個穴位都在這段上),由上往下疏通。
先中間后兩邊,這樣就把人體十二條經絡的生化之源全部打開了。
?? 2、推推手指調肺與大腸
肺經與大腸經都相交于絡穴—列缺。立掌,沿著手臂上陰陽分界線處,從上往下推,推到不動處就是列缺穴。
列缺~魚際~少商(肺經),列缺~商陽(大腸),把這兩段疏通開就可以很好的調理肺與大腸的氣機,時間最好在早上五點到七點,效果最佳。
?? 3、經渠(土穴)~太淵(金穴),土生金,疏通這一段可以很好的激發肺經的經氣。
【原文】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翻譯】肺手太陰經脈,從中焦腹部起始,下繞大腸,返回循著胃的上口賁門,上貫膈膜,入屬于肺,再由喉管橫走,至于腋下,沿上臂內側,行于手少陰和手厥陰之前,下達肘中,順著前臂內側上骨的下緣,入寸口,循著魚際,出拇指尖端。它的支脈,從手腕后,直出食指尖端內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原文】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脹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于人迎也。【翻譯】由本經脈氣所發生的病變,肺部感覺脹滿,氣不宣暢,喘咳,缺盆里面疼痛,甚者病人就會交叉雙手按著胸部,這叫臂厥。從本經所主之疾病來說,容易發生咳嗽,氣上逆而喘,口渴,心煩,胸滿,歸臂部的內側前緣作痛,手雖厥冷,而掌心發燒。本經氣盛有余,會出現肩背疼痛,如感冒風寒,為自汗出的中風癥,小便次數多而尿量減少。如果氣虛不足,也會出現肩背疼痛,怕冷,氣短呼吸急促,小便變色。象這些病癥,邪氣盛就用瀉法,正氣虛就用補法,屬熱的就用疾刺法,屬寒的就用留針法,脈虛下陷的就用灸法。對于那些不實不虛的病癥,就從本經取治。所謂盛,是指寸口脈比人迎脈大三倍;所謂虛,是指寸口脈反小于人迎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