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干,喝多少水都干。皮膚干燥沒有水分。活動時關節之間有異響。這些現象說明身體里缺少了津液。津液是由脾胃運化而產生。津和液都屬于液體。是水源。但津和液在體內的分部和功能各不相同。
津~質地清晰,不粘稠,在體內的流動性比較大,容易在體內游走,傳導,分布于皮膚,孔竅(五官等),肌肉,有時還滲透到血脈。
液~質地粘稠,流動性小,分布于骨關節,臟腑骨髓和大腦。對臟腑骨髓,大腦起到濡養的作用。
例如
1.傷悲哭的時候。會流淚,流清鼻涕。 像受寒感冒流的那種清鼻涕。
2.還有一類人困乏無力打哈欠的時候。鼻子酸酸的會有清鼻涕。
3.還有一種現象。當穿衣服很熱的時候沒有脫外套。身體很熱會發現好像有清流鼻涕的感覺。稍微不注意就會感冒。
4.有人受熱就會流清鼻涕。如吃熱湯面等等這些現象。
沒有生病為什么要流清鼻涕?
是因為氣虛。中氣不足。肺氣虛。肺主一身之氣。當氣虛的時候,第一時間表現的是肺的問題。
對整個津液的運行和傳輸起到重要的作用。肺通調水道。
津液的生成和運化。初步的過程。
吃的食物進到脾胃。脾胃先把食物進行運化,產生最基礎的精微物質。脾胃是氣血唯一的生化源泉。
精微細物是身體里邊的所有能量最基礎的原材料。
比如我們去加工衣服。最根基的原材料就是布。有布才能做成各種各樣的服飾。而脾胃在這里就相當于布這個角色。
脾胃屬于最基本的物質原材料的提供者。要變成氣血、精液、腎精等。要靠其他臟腑之間的協調。
比如:血是由脾胃產生的精微細物上傳到心臟的一瞬間變成紅色成血。血是心臟的功能和脾胃共同完成的。
心肺功能不好的,甚至腎精虧虛,腎陽不足,往往會出現消化系統(脾胃)的問題。即使消化系統還好,也可能心火過旺,氣血就差了。不能理解為心火旺了,馬上消化系統就差了。還沒有達到馬上導致消化系統差的那一步,但是心臟功能對整個運化暫時起到一個不協調作用。養胃是根基,胃養好了。別的臟腑也要去調一調。這樣就能完成整個體內氣血,津液的生成。
肺
吃的所有食物進入脾胃。運化成為精微細物。精微細物里面就有津液,上傳于肺。肺通調水道。肺把津液先給膀胱通過氣化,再通過三焦再次氣化,傳到身體各個組織,所以才能達到滋養四肢百骸,皮膚毛孔等。
所以在整個運化的過程中。肺是第1個交接者。第一個是從脾胃接收到津液。完成通調水道。
所以清的鼻涕也是津液的一部分。
這不是痰。所謂的痰也就是體內的津液,由于脾不能升清降濁。脾胃運化產生的一些津液不能很好的進行傳輸和疏導。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
肺為什么儲痰呢?吃的東西過多,產生的津液過多,肺不能傳導通調水道了。這些津液在體內堵的時間長了,就成了邪氣,就成了痰。比如臟腑功能好的人吃肉就不能生痰。臟腑功能不好的就容易生痰。吃同樣的肉。不是大家都會生痰。就是因為有的人能把這些津液進行傳導在體內運化掉,就不會讓這些津液在體內儲存的時間太長。堵的時間不長,它就很難生成痰。
所以清鼻涕是津液的一部分。所有和肺相關的受邪的一些問題它都會表現出來。
在整個傳導過程中,肺通調水道,膀胱氣化和三焦的輸布。三焦會把津液輸布全身。
例如
唇干,口干,喝再多的水都干,喝得多,尿的多。因為脾不運化水,肺也不傳導水,直接下注膀胱,排出體外,脾虛,肺氣虛的人容易尿頻。(水是外在的東西,變成津液需要通過脾胃的運化。)
腎與膀胱相表里,腎在津液排泄和輸布起主導作用。腎屬水,是水的臟器。津液也是水液的一部分,所以能起到主宰作用。
有的人說話十分鐘嗓子就干了,有的人半個小時都不干,為什么?后者腎精足,腎里藏的精能補充所消耗的津液。
腎陽虛的人,膀胱沒有氣化能力,也容易尿頻。
下午晚上尿頻,是腎虛
上午早晨尿頻,一喝水就想尿,是肺氣虛脾虛。
口干,皮膚干,尿頻,下肢寒涼,小腹寒涼,腰涼腰酸,這些是腎虛,腎陽不足。
吃涼的拉肚子,消化不好,說話多了氣短,容易咳嗽,健脾養肺。
流清鼻涕就是傷了肺氣。不能通調水道。肺氣失宣,氣上逆為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