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顯鵬
筆者作為一名反貪偵查人員,從跟師父開始學習辦案開始,在每個案件偵查終結時,都會在案卷內附一份辦案人員出具的《到案經過》,那么這個《到案經過》到底屬于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一、《到案經過》的證據屬性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證據包括八種,即:1、物證;2、書證;3、證人證言;4、被害人陳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6、鑒定意見;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8、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但是對于《到案經過》到底是屬于哪一種證據種類以及是否屬于證據,理論中卻存在著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到案經過》是司法機關出具的書面說明,具有書面形式,并且司法實踐中公訴機關普遍將《到案經過》作為書證向法庭舉證,而法院亦將《到案經過》作為書證予以審查認定,按照實踐操作慣例應當將《到案經過》作為書證使用。
第二種意見認為,《到案經過》不是書證,而是一種特殊的證人證言,因為書證的本質特征是在訴訟開始以前就已形成的,而《到案經過》是在偵查活動終結以后司法機關辦案人員針對案件相關問題作出的特定說明,需要偵查人員就偵查過程中所感知或經歷的有關案件的事實、偵查和調查活動的事實進行說明,即作出證言。
第三種意見認為,按照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我國法定的證據種類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等八種,從證據的歸類看,將《到案經過》歸為證人證言或者單純地認為是書證均不恰當,《到案經過》僅僅是一種證據材料,而不是一種法定的證據形式。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雖然《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八種證據種類,但是并沒有排除或者限制證據種類僅限于這八種,司法實踐中也并沒有因為這一問題而將《到案經過》予以排除。同時,一旦證據受制于成文法載體與表現形式的限制,相當多的證據載體將被排除于證據范圍,失去證據法定資格,從而導致法律規則的失靈。
二、《到案經過》的必備要素
關于《到案經過》的制作要求,法律上沒有直接的相關規定,但是我們可以結合其他的規定來推導出《到案經過》的制作要求。
首先,《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對偵查機關出具的被告人到案經過、抓獲經過等材料,應當審查是否有出具該說明材料的辦案人、辦案機關的簽名、蓋章。
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到案經過》必須有辦案人的簽名和辦案機關的蓋章才具有法律效力,否則需要經過補證后才能被法院采納。
這是關于《到案經過》的形式要求,至于內容要求,可以從《到案經過》的名稱中看出,《到案經過》需要寫明案件來源、立案時間、刑事強制措施的使用和變更過程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時間、到案地點、到案方式等細節或情節。
綜合以上兩條要求,在制作《到案經過》時要做到以下四點:首先是格式要規范,《到案經過》的落款必須要由案件全體承辦人進行親筆簽名,必須要有案件承辦部門的公章。其次是語言要精準,《到案經過》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不能含糊其辭,不能產生歧義。第三是說明范圍要在案件承辦部門的職責范圍之內,一旦越過職責范圍,會引發爭議,甚至會對整個《到案經過》的法律效力造成影響。最后是內容要客觀、全面、細致,《到案經過》中關于程序性事項的說明必須要與卷宗中其他法律文書相互印證,不可自相矛盾。《到案經過》不可過于簡單,特別是能夠認定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減輕處罰等情節的事實描述要做到客觀、全面和細致。
三、律師應該如何審查《到案經過》
通過以上敘述我們知道,《到案經過》雖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沒有直接聯系,但其中往往隱含了違法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自首、立功等情節,尤其是刑訴法司法解釋中規定的委托他人代為投案、親友陪同投案、僅因形跡可疑被盤問即交代自己的罪行、及到案后犯罪嫌疑人主動交代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等等從寬情節,查清這一過程不僅關系到法院正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也關系到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到案經過》主要反映的是從犯罪嫌疑人到案至案件終結的整個流程,相對于偵查終結報告來說,《到案經過》能夠讓閱卷人更加快速、直觀的掌握案件的辦理情況。
在司法實踐中,《到案經過》對于案件相關事實(實體性事實和程序性事實)有著印證性作用,特別是其中的案件來源、立案時間、刑事強制措施的使用和變更過程及有關犯罪嫌疑人的到案時間、到案地點、到案方式等細節或情節方面的說明將直接影響到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否主動投案、是否如實供述罪行、是否態度良好等都將對認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自首情節、減輕刑事處罰情節等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在審查《到案經過》時,必須結合卷宗中的其他材料如訊問筆錄中關于嫌疑人是如何到案的內容以及傳喚證、強制措施文書等材料一同審查,確認《到案經過》是否與其相矛盾。
作為刑事案件的辯護人,如果能夠通過對《到案經過》的審查發現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情節,是非常有意義的,特別是辯護律師應該結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中關于自首的認定標準來審查《到案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