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四章
王 琪[甘肅天水]
1
又到端午。
憂郁的小南風,輕輕地吹著,從江南吹到塞北,從戰(zhàn)國吹到今朝。
一枚棕子,像一顆忠貞的心,滑翔在楚國的天空。
一把艾蒿,像一叢愛國的詩,蓬勃在北國的大地。
汩羅江上,龍舟競渡。然而,八千里水面,訴不盡端午哀思;十萬條龍舟,載不動屈子忠魂。
千年打撈。打撈得起月色溶溶,卻打撈不起忠魂悠悠;渡得過萬傾波濤,卻渡不到十里春風。
2300米的高空上,至今回蕩著三閭大夫那穿越時空的聲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屈子來時,五月初五,還是一個平庸的日子;屈子走后,它就突出成了一個民族共同的節(jié)日。
《離騷》之前,只看見詩歌,看不見詩人;《離騷》之后,詩歌樹起了標桿,詩人亮出了身份。
端午之日,我的詩友,有一半,在汩羅江的蜃邊,聽濤聲陳述悼詞;另一半,在屈子墓的身邊,看白花朗誦詩歌。
葦葉青青,雄黃酒烈。我比楚人更愛屈原,我比詩人更愛詩歌。
一條嗚咽的江水,運載龍舟,亦運載詩歌。一座冰涼的墓碑,收藏火焰,亦收藏真理。而先生就一直站立在這真理和詩歌的山巔,眺望遠方。
我在北方一座小鎮(zhèn)的屋檐下,被一束苦艾滴下的清露,模糊了雙眼。
3
五月的風,律動成一架憂憤的琴,彈響了端午的辭賦。
天空的鳥,瘦削成一支思念的笛,吹奏起纏綿的挽歌。
苦艾熏過,雄黃浸過,孤獨的三閭大夫,把所有的憂郁和離愁,都洗練成一冊冊飄著棕香的哲思。
一部《離騷》,攤在歲月的額頭,凝結(jié)成不朽的民族信仰;半函《天問》,收存在歷史的胸前,燃燒成永恒的家國情懷。
曠世的屈原,懷沙沉江而去,那顆孤獨而永恒的靈魂,永世都住在水的中央,清絕而高古,遺世而獨立!
風吹大地,棕葉飄飄。只有青青苦艾,年年為他招魂!
而我,離棕子很近,離端午很遠。
4
艾蒿和棕子的清香,像五月的陽光,像端午的熏風,灑滿山川大地,江河湖泊。
剝開棕子,就如剝開往事。一片鮮嫩的棕葉,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割疼歲月如麻,切開往事如煙。
古老的村莊,年年都把糯米和紅棗,苦難和信念,層層包裹進一片片葦葉之中。水里煮過,火里蒸過,那信念會純而又純,那愛情會真而又真。
原野上的風,不停地推著時間遠去。回不到童年的故鄉(xiāng),在一枚枚粽子里,收藏風俗,貯存鄉(xiāng)情。
流年的棕子,古老的鄉(xiāng)村,曠世的屈原。
我是北山鹽堿地上的一窩苦艾,在端午的屋檐下,面對一枚枚棕子,我想起了苦難的母親,水邊的屈原和葦葉青青的祖國。
日月長存,屈子記在!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