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先由圓號奏出該協奏曲的主導音調,接著銅管的引子破霧而出,引出琵琶和樂團互相呼應的節奏旋律,活潑、生動、逗趣。在一陣生機盎然、富于動力性的過渡句后,獨奏琵琶以散板節奏再奏主導音調。這個標志英雄氣質的音調貫穿全曲,反映出內蒙古草原的清新、明朗與朝氣蓬勃。
第一部分(草原放牧)
這是個呈示性的段落,由兩個對比主題組成。
樂隊的引子過后,琵琶奏出的呈示的第一主題,節奏輕松活躍,旋律明朗歡快,刻畫“小姐妹”歡樂、活潑的放牧情景;第二主題反映了“草原放牧”的另一面,表現了蒙古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秀麗風光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活潑可愛的小英雄形象,抒寫了內蒙人民對家鄉草原的熱愛和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贊美之情。
第二部分(與暴風雪搏斗)
大提琴奏出詭異的沉重低音,預示著暴風雪即將來臨。隨著音調升高,節奏壓縮,琵琶模仿暴風雪的輪音及樂團與打擊樂的精彩段落,描繪了暴風雪席卷草原、冰雹打散羊群的栩栩如生的場面。英姿挺拔的“小姐妹”主導音調由琵琶響亮地演奏,表現出小英雄保護公社羊群的堅強決心和蔑視暴風雪的英勇斗志。
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行)
這是個慢板樂章。一開始,“小姐妹”在十分艱苦的寒夜中,孤單、艱難卻無畏地前進著。由長笛演奏的悠長而深情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來自一首歌頌人民領袖的歌曲,這是小姐妹心靈深處緩緩流出來的歌聲。
第四部分(黨的關懷記心間)
在圓號和大管的三連音音型伴奏下,由短笛、長笛、小提琴奏出了熱情的旋律,明朗開闊,充滿了樂觀向上的氣氛,表現了小姐妹想起黨和領袖的諄諄教導,增添了與風雪寒夜搏斗的信心。黎明時分,馬蹄聲由遠而近,援救的親人帶來了黨的溫暖。這部分的中段,是“草原放牧”第二主題的變化再現,樂團和聲豐富飽滿,和琵琶一起歌詠一段相當優美的旋律,以寬廣的曲調來傾述對祖國的熱愛,并推動樂曲達到最高潮。
第五部分(千萬朵紅花遍地開)
這部分是全曲的尾聲性質,音樂再現“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這時的音樂變得更加歡快、活躍、明亮,猶如綻開的朵朵紅花遍開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跡傳遍了祖國大地。我們可以聽到,音樂更加突出了蒙古族的特色,音樂由小調轉換到大調,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使音樂主題顯得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