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是要覺悟,當信眾還停留在世俗追求的時候,說明我們出家法師的責任沒有盡到位,我們的教育引導不及時。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不管采取哪種方式,功德都是同等的。
沒有什么高低貴賤,虔誠與否的分別。
只要是自己由衷選擇的,適合于自身條件的,能夠表達內心的歡喜,能夠表達內心信仰的,都值得贊嘆。
方式平等 心態有別
正信的佛教徒心目當中沒有迷信,只有初級階段的信仰追求。
對于學佛初級階段的信眾而言,種種世俗的功利追求,就是他生活生命中的正信。
要理解包容他們。批評嘲笑甚至否定,不就是否定我們每個人的過去嗎。
不怕大家有求而來,就怕無覺而去。
學佛是要覺悟,當信徒還是停留在世俗追求的時候,說明我們出家法師的責任沒有盡到位,我們的教育引導不及時。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拜山有何不同
漢傳佛教拜山的淵源與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