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水木君。
一部僅12集的國產(chǎn)網(wǎng)劇《隱秘的角落》,突然在這個夏天開啟了刷屏模式。
“帶你去爬山”的表情包,毫無預(yù)兆地火遍了微博和朋友圈。
三個十來歲的孩子,在暑假相約去爬山拍照,卻無意間用相機記錄下了一樁謀殺案。
你猜,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孩子們選擇報警,將殺人犯繩之以法?
不,三個孩子選擇用相機里的證據(jù),反過來敲詐了殺人犯30萬。
沒錯,這部劇打破了我們一貫對孩子認(rèn)知。
你永遠不知道這些表面陽光燦爛的孩子,背后的陰暗面究竟有多可怕。
而當(dāng)孩子們隱秘的角落被猛然揭開時,也給了成年的我們當(dāng)頭一棒:
原來每個人的最終歸宿,其實都是原生家庭。
⒈
壞孩子背后,是隱身的父母
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里,概括了7種“有毒的父母”。
分別是天下無不是型、不稱職型、操控型、酗酒型、身體虐待型、言語虐待型和性虐待型。
毫無疑問,朱朝陽的父母,應(yīng)該屬于典型的“不稱職型”和“操控型”。
本劇最大的反轉(zhuǎn),“最壞的孩子”朱朝陽,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父親朱永平婚后出軌,在他小學(xué)時跟母親周春紅離了婚,重新組建起美滿的家庭。
當(dāng)父親跟后母王瑤生了女兒朱晶晶后,分給朱朝陽的父愛就少得可憐起來。
朱永平對兒子開始變得一無所知,甚至連兒子成績年級第一的事都是從牌友口中得知。
可對女兒朱晶晶,朱永平卻萬般寵愛,細(xì)無巨細(xì),這樣的對比讓朱朝陽心里有了巨大的落差。
朱朝陽十分渴望來自父親的關(guān)愛,總是滿懷期待地等著父愛的再次光臨。
但無奈,父親的長期缺席,讓他變成了難得一見的,客客氣氣的“陌生人”。
客氣地關(guān)心一下他的學(xué)習(xí),客氣地給他一點零花錢,客氣地給他買點東西。
然后,只要后母王瑤和妹妹朱晶晶一召喚,父親立馬就又消失不見了。
朱朝陽對父親的每一次渴望,都無奈地變成了失望。
而與之相反的是,母親周春紅卻因為婚姻的失敗,將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他身上。
朱朝陽就是她的驕傲,就是她的全部。
她為了兒子辛苦工作,忙里忙外,甚至為了兒子堅決不再婚。
然而,尷尬的是,對于朱朝陽的內(nèi)心世界,她卻并不關(guān)心。
身為學(xué)霸的朱朝陽在學(xué)校總是孤身一人,同學(xué)都不喜歡他,甚至偶爾對他進行校園霸凌。
可當(dāng)班主任向周春紅反映這一情況時,她關(guān)心的并不是孩子的感受,只是反復(fù)強調(diào)成績。
“你只管好好學(xué)習(xí),其他的都不重要。”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周春紅都會用這句話回應(yīng)朱朝陽。
她總是在不斷地跟朱朝陽強調(diào)父親的不盡職,自己的不容易,一遍遍復(fù)述著命運的不公。
仿佛只要朱朝陽學(xué)習(xí)好,就能擺脫所有的不幸。
而面對這樣蠻不講理卻又付出全部的母親,朱朝陽除了懂事,別無選擇。
對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最痛苦的不是父母分開,而是家庭破裂之后,愛也變得畸形起來。
所以,當(dāng)父愛缺失,母愛又扭曲的時候,朱朝陽選擇了封閉自我。
內(nèi)心的感受不再重要,扮演好“好孩子”就行了。
然而,這樣粉飾太平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朱朝陽的心理不可控制地扭曲起來。
當(dāng)他小心翼翼想要拉近跟父親之間的距離,找回曾經(jīng)的父子關(guān)系時,朱永平卻總是視而不見。
所以,每一次來之不易的父子團聚,對朱朝陽來說都是再一次沉重的打擊。
父親陪他買球鞋,卻還沒等他試完,就匆忙轉(zhuǎn)身去陪妹妹挑裙子了。
當(dāng)妹妹毫不在意地踩過父親給他買的新球鞋時,朱朝陽的心態(tài)崩了。
他終于意識到,原來他執(zhí)念的父愛,居然早已隨著父母婚姻的消亡而消失不見。
父親的解釋永遠都是在重復(fù)“王瑤阿姨不開心”“妹妹還小需要爸爸”……
可孩子哪會相信這些敷衍,朱朝陽將一切都單純地理解為,“是妹妹奪走了爸爸全部的愛”。
所以,當(dāng)朱晶晶高喊著“我要爸爸打死你!”“爸爸說了只愛我不愛你!”時,朱朝陽心里的那根弦終于崩斷了。
他親手將同父異母的妹妹從五樓推下,朱晶晶死了。
錯誤無法重來,朱朝陽的人生也開始往失控的方向走去。
而作為父親的朱永平,終于因為他的冷漠和偏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你看,子女就是父母的延續(xù),你給孩子什么,孩子就回報你什么。
如果他們都不曾被溫柔地對待,那么天真和善良怎么會永遠都在。
⒉
每一個孩子變壞時,都掙扎過無數(shù)次
朱晶晶的死,已經(jīng)無法挽回。
但朱朝陽的黑化之路,其實完全可以避免。
不過可惜的是,父母又錯過了他一次次無聲地求助。
妹妹死后,他以為終于能得到父親多一點的疼愛,然而他卻徹底失望了。
父子溫情的場面非但沒有發(fā)生,反而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妹妹的死招來了后母瘋狂地報復(fù),朱朝陽被毆打,被貼大字報,被當(dāng)眾羞辱……
但當(dāng)他想要得到來自父親的庇護時,卻只得到了一句略帶歉意的:
“王瑤阿姨的心情希望你能理解。”
而當(dāng)他轉(zhuǎn)頭望向母親求助時,母親同樣沒有理解他的無助。
“她再來怎么辦?”
“你又沒做虧心事,怕什么。”
于是,朱朝陽雖然父母俱在,卻像個孤兒獨自背負(fù)起了整個世界。
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家庭錯過了孩子的“求救信號”,將孩子推向了無邊深淵。
而令朱朝陽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是,最后將他徹底推下深淵的,居然是最渴望握住的父親。
朱永平帶著他故地重游,送上昂貴的進口泳鏡,讓他誤以為等待已久的父愛終于回歸了。
可當(dāng)父親試探性地問出,“妹妹的死跟你有沒有關(guān)系”時,一切都破碎了。
他失望于父親,原來真的不相信自己。
而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父親包里藏著的錄音筆時,一切都結(jié)束了。
所有父子親情的幻想都死在了父親的背叛下,朱朝陽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那個“好孩子”了。
他被自己的父親宣判,你是有罪的。
于是,他不動聲色地將錄音筆放回包里,用“父愛”反將了朱永平一軍。
精心編織的謊言,努力煽情的語氣,居然打動了多年鐵石心腸的父親。
誰都想不到,被虛情假意套路的孩子,最終用同樣的套路回報了父母。
你看,孩子模仿父母,總是精準(zhǔn)無比。
孩子的行為不過是在復(fù)刻父母的烙印。
放棄了父愛的朱朝陽,又再一次從母親那里領(lǐng)略到了失望。
被后母糾纏不休的周春紅,一時沖動曝光了與上司的私情,卻迎面對上了兒子的震驚的眼神。
可還沒等朱朝陽消化這一事實,母親卻爆發(fā)了。
一場“喝牛奶”的戲,讓所有觀眾重返小時候,真情實感的重溫了一把窒息的母愛。
母親盯著兒子把牛奶喝下去,不能嫌燙,不能喝慢了,一定要一口氣喝下去。
她要兒子屈服,要兒子體諒,然而,她其實完全不必如此偏激。
這樣歇斯底里的方式,反而加劇了朱朝陽內(nèi)心抵觸,他用眼睛無聲地反抗著。
可周春紅卻并不理會,而是更加粗暴地用手去擦了兒子的嘴。
明明她是個弱者,可她偏偏要在母子關(guān)系里做一個獨裁者。
原本母子相依的場面,硬生生變成了一場親情的決裂,怎能不讓人痛惜呢?
為什么父母就是不懂,你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如何反饋你。
所以,當(dāng)醫(yī)院里周春紅再一次聲嘶力竭控訴前夫,斥責(zé)兒子時,朱朝陽陽果斷回?fù)袅耍?/p>
你們只在乎自己。
你看,你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什么都懂。
他們只是懷著對父母最后的期待,選擇了沉默。
當(dāng)父母不再對孩子溫柔時,孩子又如何對父母保持善意。
于是,一心執(zhí)著得到家庭溫暖的朱朝陽,徹底黑化了。
從考試永遠年級第一的“數(shù)學(xué)天才”,一步一步墮落成處心積慮,借刀殺人的“壞孩子”。
但仔細(xì)想想,朱朝陽是從一開始就是個“壞孩子”嗎?
不是,他最初不過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而已。
當(dāng)朱晶晶墜樓時,他第一時間擔(dān)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擔(dān)心“我爸該怎么想我?”
這正如劇中另一主角張東升所言:
“你們有沒有特別害怕失去的東西?”
“有時候為了這些東西,我們會做我們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沒錯,朱朝陽害怕的從來不是犯錯,而是恐懼僅剩的父愛也徹底消失。
所以,當(dāng)錯誤無法挽回,求救的手又被父母甩開時,他選擇了徹底墮落。
沒有哪一個孩子生來就是“惡魔”,只不過是“無心”的父母把他們推向了深淵。
⒊
我不是變壞了,只是沒有被愛過
這個世界有一條潛規(guī)則:大人犯錯,孩子買單。
朱永平和周春紅的錯,最終由朱朝陽買單。
而另外兩個孩子,嚴(yán)良和普普,也早已成了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嚴(yán)良比朱朝陽只大一歲,卻是個標(biāo)準(zhǔn)的問題少年。
而最初提出跟張東升做交易的,正是嚴(yán)良。
開口就是三十萬,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是在敲詐勒索,反而自覺正義感爆棚。
而這樣的價值觀,全都來自于原生家庭的影響。
嚴(yán)良的父親是一個地痞流氓式的人物,經(jīng)常跟人打架斗毆進局子。
在他年紀(jì)尚小時,就因吸毒被抓了起來,再也沒有出來。
父親雖然不在了,可嚴(yán)良卻沿著他的軌跡在不斷長大。
不愛讀書,喜歡打架,偷雞摸狗,滿嘴謊話。
每次遇到矛盾,首先想到的是用暴力解決,深信用拳頭可以擺平一切。
最終,在與張東升的搏斗中,他死于自己崇尚的暴力。
而作為同樣是孤兒的普普,也是個被迫變壞的“壞孩子”。
她小小年紀(jì),卻有著不輸成年人的心機,總是能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和弱勢來引導(dǎo)對方幫忙達成目的。
“對不起,嚴(yán)良哥哥,都是我不好。”
她哄得嚴(yán)良帶她逃出福利院,為她打架、勒索、甚至拼命。
“謝謝你,朝陽哥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她讓謹(jǐn)小慎微的朱朝陽愿意次次鋌而走險,跟著他們一起做壞事。
不僅是對同齡人,對成年人她一樣得心應(yīng)手。
淚眼婆娑地假裝迷路,就讓當(dāng)了幾十年警察的陳警官輕而易舉相信了她。
而當(dāng)她一臉天真無邪的對著張東升時,一個創(chuàng)可貼就感化了殺人犯。
讓張東升心甘情愿被訛30萬,甚至為此不惜背上了高利貸。
普普的種種表現(xiàn),絕非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能做到的。
不是她說要為弟弟治病需要三十萬,三個孩子也不會走上與虎謀皮的道路。
所以,有人說,普普才是最讓人細(xì)思極恐的那一個。
但細(xì)細(xì)深究起來,哪有什么恐怖的小孩,不過是又一段被父母摧毀的童年罷了。
劇中對普普的背景交代模糊,但小說中她的身世卻描寫得十分清楚。
母親重男輕女,眼里只有弟弟,唯一對她好的爸爸,還因為殺了媽媽和弟弟被槍斃了。
這樣的變故導(dǎo)致了她對身為受害者的母親充滿恨意,卻對殺人犯的父親處處維護。
她的是非善惡觀是完全不合常理的,僅憑一點,誰對她好,誰就是好人。
所以,當(dāng)朱朝陽對她好時,她愿意為他保守秘密,守口如瓶。
當(dāng)張東升對她好時,她又忍不住開始同情起這個殺人不眨眼的男人。
而就是出于這樣的同情,她最終死在了張東升的手中。
死前的那一刻,她還相信張東升是個好人,因為他幫了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盡管我們不愿承認(rèn)。
但一切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總會在無形中引導(dǎo)著命運回歸到最初的傷痛。
⒋
致敬每一個被傷害過的孩子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壞孩子,有的只是缺愛的孩子。
善良的孩子一旦因為缺愛走向了邪惡,那將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
毀掉朱朝陽的,不是突然闖進他家里的兩個孩子,而是不作為的父母。
他雖然父母俱在,卻如同一個孤兒,在無助地時候只能投靠愿意陪伴他的“壞孩子”。
而嚴(yán)良和普普更是悲哀,父母因為犯罪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最終,孩子也沿循著父母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注定的結(jié)局。
值得一提的是,朱朝陽的原型恰好是這部劇原作《壞孩子》的作者紫金陳。
他的童年跟朱朝陽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他選擇讓自己不斷變強。
而等他比父親強大時,他終于能夠跟童年的自己和解了。
原生家庭的幸福,能夠治愈一個人一生;
原生家庭的不幸,往往用一生都難以治愈。
紫金陳是幸運的,可現(xiàn)實中多得是不幸的朱朝陽、嚴(yán)良和普普。
這些孩子只能被動地選擇接受不幸的原生家庭,無處可逃。
這部劇的結(jié)尾說“獻給童年”,一部犯罪的劇,卻說要獻給童年。
究竟是獻給誰的童年?
走過童年的我們往回看,也許終于能明白。
不是獻給童年,而是在致敬曾經(jīng)那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