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肌為單羽肌,位于脊柱腰段兩側。
起止點:起于第12胸椎和第一到第五椎體側面和橫突,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和髖關節的前內側,止于股骨小轉子。
功能
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外旋。
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前屈,骨盆前傾。
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只有部分可被觸及,使觸診極具挑戰性!
什么時候使用到腰大肌?
徒步旅行、爬山或者步行下斜坡
從稍傾斜的位置起身
對抗重力屈身解開足踝上倒吊的繩索。?
功能
1.腰大肌的主要功能是屈髖。但當股骨固定時,其聯合髂肌可在腰椎部位增加脊柱前凸的曲度,使骨盆前傾。當然還有種理論認為只有表淺的腰大肌肌束才可以增加脊柱前凸度,而深層肌束的可能會降低脊柱前凸度。
2.腰大肌在走、跑和跳之類動作中,和髂肌共同屈曲髖關節,稱髂腰肌。它們除了有共同作用外用,還有不同的功能。
3.腰大肌在姿勢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站立時,腰大肌和腰方肌及豎脊肌肌群一起使骨盆向前傾。這肌肉必須拮抗使骨盆向后傾的臀肌和腹肌的力量。這些肌群共同維持軀干和骨盆之間的對線。
上述維持骨盆姿勢肌之間的失衡較為常見。可造成軀體疼痛和功能障礙。在久坐或長期駕車的人群中,腰大肌通常會縮短或緊張。直立時,縮短的腰大肌使骨盆過度前傾,從而壓縮腰椎。這種姿勢稱為骨盆前傾,常伴有嚴重的腰椎前凸及腰痛。
腰大肌的觸診(功能解剖學)
1.仰臥位,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
2.面對受試者腹部站在一側,用雙手指尖觸及髂前上棘
3.向內上方滑動手指,深處至腰椎體外側(注意:腹主動脈位于此區,應由外向內觸診,以免壓迫此結構)
4.手指輕輕地壓到腰大肌的斜纖維,來回彈撥以便觸及肌肉。
5.受試者輕微抵抗屈髖,確認觸及位置是否正確?
腰大肌觸診(推拿按摩解剖學基礎)
觸診時,一邊緩慢的觸診,一邊與患者交流,任何時候感到不適或不安全時請將手慢慢移開。腰大肌位于腹主動脈外側,當手觸到一個強大的動脈搏動時請將手往外移動!
1.仰臥位,輕微屈髖外旋,術者找到髂前上棘和臍,并將雙手疊放在這兩點之間
2.慢慢的將手指沉入患者腹部,配合其呼吸觸診,呼氣時移動手指。在患者呼氣初期手指呈劃圈狀移動,這樣有助于器管移向腹部周邊。當手指觸診到深層時,注意保持手指穩定并朝向桌面(仰臥于桌子上)方向。
3.請患者輕微屈髖,以確保觸診到的是腰大肌,而非其他周圍組織!當觸診到腰大肌時,能夠感覺到一個明確的堅實收縮的肌肉。
問題提示
腰大肌位于髂前上棘和臍之間嗎?
觸診時的手指朝向脊柱了嗎?
緩慢的移動手指,能允許其周圍組織放松嗎?
如果沒有感到肌肉收縮,請試著再向深處移動些~
腰大肌側臥位觸診
患者側臥位時腹部內容物遠離腰大肌,為腰大肌觸診提供一個較安全的姿勢!
患者屈髖將雙腿放在術者膝上,找到臍和髂前上棘,并將雙手疊放在這兩者之間
隨著患者的呼吸,彎曲的手指沉入腹部,觸診腰大肌的表面,可輕微屈髖,感受腰大肌收縮。
腰大肌拉伸(精準拉伸)
髖部屈肌是導致腰背部問題的罪魁禍首,它們有足夠的力量和位置優勢產生負面作用,只要長時間坐著工作,這些肌肉就會縮短,縮短的肌肉,最終導致站立或走路時腰背部出現疼痛。
拉伸這些肌肉的運動有很多,但安全有效的方法少之又少,如果不小心犯了錯誤則會加劇疼痛。
腰大肌緊繃的癥狀
1.腰背部出現疼痛
2.腹股溝或大腿內側疼痛
柔韌性測試
雙膝彎曲平躺,向胸腔方向抬起膝蓋。抓住一只膝蓋繼續往膝蓋方向了拉,小心的伸直另一條腿并放在地板上。伸直腿的腳,不要向兩側偏倒。
提示
如果在拉伸的過程中腹股溝或彎曲腿出現擠壓痛,或者腰背部出現疼痛,請不要做這個動作。
動作要領
1.坐在一張穩固的桌子上,背部平躺在桌面上,雙手朝胸腔胸腔方向拉起雙腿。
2.整個背部緊貼于平面,雙手握住左膝,小心的伸直右腿,直至右腿自然懸空!
3.如果依然朝胸腔方向拉左膝,并且腰背部緊貼桌面,那么這就是正確的起始點。
4.放松懸空腿拉伸5~10秒。
5.右腿朝天花板方向抬起,以產生抗阻力,保持5~10秒。
6.繼續放松懸空腿以進一步拉伸,直到達新的終止點,腿部自然垂下10~20秒。
7.重復2~3次。
常見的錯誤
1.身體躺的位置離桌面太遠,限制了懸空腿的活動
2.身體躺的位置離桌面太近,導致腰背部的拱度增加
3.腿部向胸腔方向提的距離不夠。
小貼士
1.有時找到合適的位置進行這一拉伸有一定的難度。餐桌非常合適,為了保證桌面牢固,確保躺在桌子的對角線位置,而不是桌子邊緣。
2.為了保護背部,必須向胸部方向上提左腿。
3.始終保持腰背部緊貼桌面,左腿保持不動,右腿慢慢的放下并放松。
腰大肌——前深線(解剖列車)
1.腰大肌被定義為髖關節的屈肌,但對其是否具有髖內旋或外旋的功能也時有爭議,在脊柱運動中的作用爭議更大。
2.作者通過臨床經驗,確信腰大肌是一個三角形結構的肌肉,上段可屈曲脊柱,而下段則伸展脊柱,如果上述的功能區分是有效的,那么,腰椎可通過腰大肌的各種滑動與脊柱后方的多裂肌達到平衡而得到完美的支撐,而無需考慮腹部肌肉的張力。
3.腰大肌是在脊柱和下肢之間主要支撐的繃繩,它連接的上部與下部,呼吸與行走,并以復雜的方式與其他局部肌肉共同作用來穩定各種運動。
4.腰大肌、髂肌和恥骨肌,從小轉子到髖骨及腰椎形成一個扇形,這個復合體的長度和平衡的張力對于結構的健康和動作的自由度是很重要的。
5.人類的腰大肌獨特的環繞在骨盆前側,在其他動物身上沒有這樣的腰大肌結構,在多數的四足動物身上,腰大肌只有在股骨伸展到極限的時候才能碰到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