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星”來了,堅持2周,不僅疼痛不見,連骨刺也消了!
時常會有人問:“我走路時間久了,腳后跟會特別痛”“平時腳后跟也疼”“腳后跟疼是不是長骨刺了?”
他們認為足跟痛就是骨刺“扎”的。其實,足跟痛的病人未必都長了跟骨骨刺,而有跟骨骨刺的人也并不一定表現出疼痛。
哪些情況容易引起足跟癥狀:
1.突然增加跑量、提高跑步強度的跑友身上。此外,越野跑也容易誘發足底筋膜炎。
2.超重或者肥胖人群由于體重較大,使得人體最低處——足底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自然足底筋膜容易受到過大的體重的牽拉,而導致勞損。
3.長期負荷,特別是肥胖、運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無菌性炎性損傷,尤其是在跟骨附著部,誘發跟痛,導致在跖腱膜的跟骨附著處常有明顯的壓痛點。
4.由于年齡增長、長期勞累,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松弛,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的周圍形成骨刺,從而引起關節炎。骨質增生反復擠壓刺激造局部炎癥反應誘發足跟痛跟骨骨刺并引起足跟疼痛見原。
足跟痛不及時治療會有哪些危害:
1、患者自己感覺在充分活動后如行走或跑步后,足跟部疼痛減輕,但是在長距離跑步后程,可能再次出現疼痛甚至被迫停下腳步,還有患者反映晚間足跟部疼痛會加重。
2、休息一段時間比如看電影、久坐工作后,或者足部在不負重一段時間后,站起行走的前幾步出現隱隱作痛。
3、腳步的穴位眾多,如果換上足跟痛的話,造成經絡不通,就會引起諸多的并發癥,帶來失眠、心腦血管疾病、女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等眾多疾病。
4、足跟損傷后,導致關節腫脹以及活動受限。如果不及時處理,晚期可發生跟腱厚、關節內粘連和軟骨變形等。如果反復損傷,形成骨刺或者喪失行動能力。
足跟痛的治療方法,自己就會,趕走足跟痛:
1、這里我們只需要用芒硝適量,紗布袋裝好,在晚上睡前先用溫水把腳泡熱擦干皮膚表面的水分,再把裝好芒硝的紗布袋平鋪在疼痛的足跟處,穿上襪子固定就好,一天換一次藥,一周左右癥狀就會有很好的療效。
芒硝,性寒味咸苦,具有軟堅散結,清熱瀉火的功效。臨床常用于治療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咽痛口瘡,目赤腫痛。因芒硝可以清熱利水,故在足底水腫的時候可以利水消腫;外擦還能治療咽痛,口瘡等癥。
2、“威靈仙陳醋”:將10克威靈仙研為細末,加適量陳醋調成糊狀備用;用熱水浸泡患足10分鐘,外敷紗布包扎,晚間用熱水袋熱敷,兩天換藥一次。
方中,威靈仙辛散溫通,性猛善走,既能祛風濕,又能通經絡而止痛,其味咸,能軟堅而消骨鯁。陳醋味酸甘、性溫,既可散瘀消積,又能使骨刺軟化,促進鈣吸收。
3、藥浸法治足跟痛
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以上幾種方法僅能起到緩解效果,要想真正治愈還需配合中藥外敷。聽一位廣西的大媽說'邢 郎 匠 貼'效果不錯。宔上一陶便可看到,深受好評。它是由透骨草、乳香、干姜、細辛五倍子等多種中草植物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對足跟腰腿肩頸疼痛有突出療效。一般二到三個周期就能很好康復。
平常需要注意:
1、注意休息,減少長時間站立以及運動。注意走路及運動時,要有科學的步態及姿勢,有間斷休息,避免足部持續負重,防止足部過度疲勞
2、經常按摩腳底不僅能對腳底起到護理作用,還可以消除疲勞,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是因為腳底是很多神經匯集的部位,經常按摩腳底可以刺激這些神經系統,從而起到保健功效。
3、泡腳是最常見的一種腳部護理方法,在秋冬季節,很多朋友都有腳底發冷的毛病,這個時候用熱水泡腳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帶動體內氣血運行,從而緩解腳部發冷的癥狀。
4、穿鞋時應選擇寬大、柔軟的鞋子,比如質地較好的旅游鞋,最好不要穿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