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在中醫中屬鼻淵、腦漏范疇,多因氣虛不固,外邪入侵化熱并滯留空竅,使竅隙閉塞,產生鼻塞流涕、頭痛腦脹、失眠健忘、煩躁易怒、全身困倦、食欲不振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它危害極大,不僅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工作,還會影響周圍的組織,如大腦、眼睛等,因此應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特效穴位按摩
No.1 按擦印堂穴
【穴位位置】位于額部,兩眉頭之間。
【按摩方法】將拇指側放于印堂穴處,輕輕擦揉3分鐘。按摩處產生熱感為宜。
No.2 按揉太陽穴
【穴位位置】位于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雙手拇指指腹端按揉太陽穴1分鐘。
o.3 點揉迎香穴
【穴位位置】位于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指腹端點揉左右雙側迎香穴各1~3分鐘。
No.4 按揉合谷穴
【穴位位置】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間,約平第2掌骨中點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左右雙側合谷穴各1~3分鐘。
辨證加減按摩
根據癥狀的不同,可以把鼻竇炎歸為風寒型、風熱型、膽熱型、脾氣虛弱型和肺氣虛寒型五種類型,治療時需根據病情采取不同的按摩手法。
風塞型
【病癥特點】鼻塞嚴重,流涕色白清稀,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舌質淡紅,苔薄白。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曲池穴1分鐘,或點揉大椎穴1~3分鐘。
風熱型
【病癥特點】鼻塞不利,嗅覺失靈,口鼻氣熱,流涕色黃而稠,發熱惡風,有汗口渴,時有咳嗽,舌質紅,苔薄黃。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風府穴、曲池穴各1分鐘,或用手指提拿肩井穴5~10次,手法應稍輕。
膽熱型
【病癥特點】鼻塞,鼻涕黃濁黏稠,有臭味,嗅覺差,頭痛,伴心煩不安,頭暈耳鳴,口苦脅痛,舌質紅,苔黃。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太沖穴、三陰交穴各1分鐘,或用手指指腹端推擦涌泉穴20次。
脾氣虛弱型
【病癥特點】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黏,嗅覺遲鈍,頭部發沉,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舌質淡,苔白膩。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穴1~3分鐘,或按揉脾俞穴、胃俞穴各1分鐘。
肺氣虛寒型
【病癥特點】鼻塞時輕時重,鼻涕色白量多,無臭味,嗅覺減退,伴氣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質淡,苔白滑。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肺俞穴、脾俞穴或足三里穴各1分鐘。
TIPS 自我保健
·加強營養,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之食。
·注意鼻腔衛生,養成早晚用鹽水洗鼻的好習慣,并經常給鼻部做按摩。
·早晨可用冷水洗臉,以增強鼻腔黏膜的抗病能力。
·游泳時盡量把頭部露出水面,避免鼻腔進水。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吸入刺激性的氣體,如粉塵、煙霧等。
·加強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氣候變化,謹防感冒。
·戒除煙酒,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