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8 ~2015.12),主任醫師、教授,首屆國醫大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早年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繼學于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并于1938年畢業于上海中國醫學院,師從章次公先生,深得其傳。歷任南通市中醫院首任院長(1956 ~1984)、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江蘇省政協常委暨南通市政協副主席、第1 ~2屆理事暨江蘇省分會副會長、南通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等職。 1987 年12月獲國務院批準為“杰出高級專家”,享有終身不退休待遇。 1991 年7月,國務院頒予政府特殊津貼證書。曾任南通市中醫院首席技術顧問,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鮮藥研制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及長春中醫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終身理事,中醫教材顧問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雜志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加坡中華醫學會專家咨詢委員,美國中醫針灸醫師聯合會高級顧問等職。
朱良春教授從醫已逾77載,是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學家,治學嚴謹,醫術精湛,對內科雜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經驗,提出對時興熱病應“先發制病”,痹癥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絡、久病多虛、久病及腎” 之特點,慢性久病“從腎論治” 等論點。先后研制了“益腎蠲痹丸”、“復肝丸”、“痛風沖劑” 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院制劑,“益腎蠲痹丸” 獲部、省級科技獎。主要學術著作有?蟲類藥的應用?、?章次公醫案?、?醫學微言?、?朱良春用藥經驗集?、?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朱良春?、?現代中醫臨床新選? (日文版,合著)、?章次公醫術經驗集?、?朱良春醫集?、?朱良春蟲類藥的應用? (第2 版) 等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90余篇。曾先后應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做學術演講。他因擅長用蟲類藥治療疑難雜癥,故有“蟲類藥學家” 之稱。他嘗取蘇東坡“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為座右銘,博采眾長,冶為一爐。章次公先生“發皇古義,融會新知” 之主張及張錫純之求實精神,對他啟迪殊深。他治學嚴謹,勤于實踐,師古不泥,銳意創新,頗多建樹,是一位理論聯系實際的中醫臨床家,年近百歲,仍為中醫事業之振興,發揮余熱。
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痹證或痹病) 技術,萌芽于江蘇馬培之、章次公,經國醫大師朱良春等借鑒前賢、師承研習、創新發展,形成了善用蟲類藥與草木藥配伍,協同增效,以“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融理、法、方、藥于一體、內治外治于一爐的獨特風濕病診療技術,自章次公肇始到朱良春等形成發展于南通,傳播于海內外,至今已100余年歷史。以此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濃縮益腎蠲痹丸為代表的“益腎蠲痹” 技術應用于多種風濕病的治療,經臨床驗證,可以解除疼痛,改善關節功能,預防關節畸形,防治內臟損害發展,為廣大風濕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益腎蠲痹法除了對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伴痛風結石、骨關節炎有確切的療效外,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白塞病、系統性硬化病在辨證的基礎上使用也有確切療效,經臨床觀察表明,患者堅持服用3 ~5 年,多能臨床治愈,經檢索證明,益腎蠲痹法代表性藥物益腎蠲痹丸是治療風濕病藥品中唯一具有修復骨質破壞作用的中成藥。
益腎蠲痹法是我國首批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在勤求古訓、傳承先師章次公學術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70 余年的臨床經驗總結而成。
朱良春先生從1959 年開始用益腎蠲痹湯治療風濕病,在此基礎上研制成“益腎蠲痹丸”(醫院制劑),在臨床應用20 余年后,療效滿意,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但未能進行開發。其女朱婉華在傳承朱良春先生治療風濕病經驗的基礎上,1985 年按新藥審批方法和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作進行研究,經五年努力,于1989 年1 月6 日獲新藥證書。該藥已轉讓江蘇清江制藥廠、廣東華南制藥廠生產,解決了廣大患者買藥難之苦。現已應用該藥治療我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和英、日、美等國患者百余萬人次,使成千上萬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重返工作崗位。 “益腎蠲痹丸治療(類風關) 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金橋計劃” ( “八五” 中醫科技成果推廣計劃第十七項),“益腎蠲痹丸” 為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向全國推廣用藥,列入全國醫保用藥。 2002 年1 月,“益腎蠲痹丸” 列入國家科技部“十五” 重點攻關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與產業開發“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方案研究” 課題治療組用藥(課題編號: 2001BA701A17);2006 年10 月,“益腎蠲痹丸” 列入“十一五”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疑難疾病中醫防治研究“基于二次臨床研究的中醫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評價” 課題治療組用藥(課題編號: 2006BAI04A10);2007 年12 月,“益腎蠲痹丸” 列入“十一五”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醫治療常見病研究“痛風性關節炎中醫綜合治療方案研究” 課題痛風慢性期治療組用藥(課題編號: 2007BAI20B034)。
1985 年朱良春教授根據多年治療痹證的經驗,從理論上提出頑痹(類風濕關節炎) 從腎論治的觀點,其女朱婉華等和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合作,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在國內首創Ⅱ型膠原加不完全佐劑加寒濕因素所致的大鼠動物模型上證實益腎壯督、蠲痹通絡法對類風濕關節炎滑膜炎癥的滲出、骨質的破壞有修復和改善作用,從而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 1987 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四等獎、南通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85 年,朱婉華、朱建華、朱建平等和南京中醫藥大學計算機研究中心合作,將朱良春先生治療風濕病的經驗研發成?朱良春主任醫師痹證診療軟件?。 1988 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四等獎、南通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該軟件在總結朱老50 年治療痹證學術思想和用藥經驗基礎上,對痹證中常見、多發、難治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病、腰椎增生、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風濕熱等八個病證進行了醫理設計,共設141 個主證,36 個兼證,證候分類較為全面,對每個證均設有西醫診斷標準,理、法、方、藥齊全,人機符合率達98%,經專家評審達國內領先水平。此軟件已轉讓南京、安徽等醫院使用,受到好評。
1995 年1 月,朱婉華率領研發人員租賃南通第二制藥廠的車間,改建成了南通良春風濕病醫院(后改名為南通良春中醫醫院) 制劑室,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1 種醫院制劑,其中包括濃縮益腎蠲痹丸、蝎蚣膠囊、痹痛寧膠囊、扶正蠲痹膠囊Ⅰ號、扶正蠲痹膠囊Ⅱ號、寒濕痹顆粒、濕熱痹顆粒、朱氏溫經蠲痛膏、痛風顆粒等九種治療風濕病的醫院制劑。
科技研發的同時,益腎蠲痹法診療技術的相關成果已在臨床應用20 余年,通過“十五”科技部攻關計劃、“十一五” 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 風濕病重點專科建設臨床應用再次證實了它的實用性、安全性、有效性,造福于廣大風濕病患者。
益腎蠲痹法的形成既依托于上述科研成果,又通過臨床實踐檢驗不斷地完善,并逐漸形成行之有效的臨床路徑,目前已梳理完成11 個常見病種的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包括: 濁瘀痹(痛風性關節炎)、尪痹(類風濕關節炎)、大僂(強直性脊柱炎)、骨痹(骨關節炎)、陰陽毒(系統性紅斑狼瘡)、狐惑病(白塞病)、燥痹(干燥綜合征)、皮痹(系統性硬化病)、周痹(復發性風濕癥)、疕痹(銀屑病關節炎)、頑痹(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 2005 年度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科技成果推廣項目,2010 年被定為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 年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 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與南通良春中醫醫院啟動了“全國名老中醫經驗、名方、特色診療技術傳承促進工程” 項目。
據英籍醫史學家馬伯英考證,朱良春教授是我國最早撰文提出“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的學者。朱老指出,“病” 和“證” 是一種因果關系,兩者具有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疾病是證候產生的根源,證候是疾病反映的現象。否定或肯定病和證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而兩者結合起來研究則相得益彰,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和療效。如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硬皮病等都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如不進行生化檢查、組織切片,就容易造成誤診,對病情的轉化、預后的判斷也不能有正確認識,往往容易貽誤病情。又如強直性脊柱炎,75%的患者早期是被誤診的,該病的致殘率極高,如果只辨病,不辨證,就錯過了早期治療,如此時能辨證用藥,就能把握住最佳治療時機。
朱老指出,我所提倡與強調的“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的精神,不僅是“合于時務” 的務實之舉,也是先師章次公先生“發皇古義,融會新知” 和“雙重診斷,一重治療” 學術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風濕病相當于中醫學的痹證,對久治難愈、病情頑纏的痹證,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朱良春先生據證認為,當以?太平圣惠方?之“頑痹” 名之。朱良春先生認為頑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絡、久病多虛、久病及腎的特點。同時患者多有陽氣先虛,病邪遂乘虛襲據經絡,風、寒、濕、熱之邪內侵,氣血為邪所阻,壅滯經脈,留滯于內,濕停為痰,血凝為瘀,痰瘀交阻,凝澀不通,深入骨骱,膠著不去,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腫痛以作。故此頗棘手,不易速效。五體痹久治不愈,累及內臟,又可轉為五臟痹。朱良春先生通過長期實踐,明確認識到: 此證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虛的一面,又有邪實的一面;且病變在骨,骨為腎所主,又督脈統督一身之脈,故確立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的治則。
朱良春先生積多年潛心鉆研之功,總結出蟲類藥具有攻堅破積、活血祛瘀、息風定驚、宣風泄熱、搜風解毒、行氣和血、益腎壯陽、消癰散結、收斂生肌、補益培本、清熱解毒、開竊慧腦、利水通淋、化痰定喘等十四大功用。應用蟲類藥得心應手,認為蟲類藥既能極大提高療效,又具有其他藥物不能替代的作用。 1978 年,朱良春先生出版了?蟲類藥的應用?專著,填補了我國中醫學史上蟲類藥臨床應用著作的空白。 1994 年出版?蟲類藥的應用(增訂本)?,2011 年出版?蟲類藥的應用(第二版)?。
益腎蠲痹丸就是朱良春先生善用蟲藥治療頑痹的代表方藥,方中20 味中藥,蟲藥就占了九味之多。一般治療痹證中藥都喜選用大隊祛風燥濕、溫經通絡之品。但風藥多燥,易于傷陰耗液,損傷正氣。朱良春先生一方面遵前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之意,加重當歸、熟地黃、淫羊藿、骨碎補等養血祛風、補腎培本的草木之品。另一方面強調“蟲蟻搜剔,鉆透剔邪” 的特性,集中使用露蜂房、全蝎、僵蠶、烏梢蛇、地龍、土蟞蟲等血肉有情之蟲類藥。蟲類藥為異體蛋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別是鮮動物藥,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消腫止痛、減輕病變關節滑膜組織炎癥、膠原纖維沉著、修復軟骨細胞增生等功效。大隊蟲藥與草木藥熔為一爐,起到協同加強作用。
朱婉華教授在繼承其父朱良春先生學術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發展,根據益腎蠲痹法研制開發了一批相應的藥物,摸索出一套相對標準化的使用規范,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進行驗證修訂,以使得益腎蠲痹法技術臨床應用更符合客觀實際,更有利于大范圍臨床推廣應用。
益腎蠲痹法包括A、B、C 三種治療方案。
1. A 方案 蠲痹湯(隨癥加減) +濃縮益腎蠲痹丸+蝎蚣膠囊
蠲痹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隨癥加減): 每日1 劑,早晚各煎服1 次?濃縮益腎蠲痹丸: 每次4g,每日3 次?蝎蚣膠囊: 每次1.5g,每日3 次。
2. B 方案 蠲痹湯(隨癥加減) +濃縮益腎蠲痹丸+扶正蠲痹膠囊
蠲痹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隨癥加減): 每日1 劑,早晚各煎服1 次?濃縮益腎蠲痹丸: 每次4g,每日3 次?扶正蠲痹膠囊: 每次1.6g,每日3 次。
3. C 方案 蠲痹湯(隨癥加減) +濃縮益腎蠲痹丸+金龍膠囊
蠲痹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隨癥加減): 每日1 劑,早晚各煎服1 次?濃縮益腎蠲痹丸: 每次4g,每日3 次?金龍膠囊: 每次1.0g,每日3 次。
A 方案中蝎蚣膠囊為干品動物藥,B 方案中扶正蠲痹膠囊為草木藥與鮮動物藥混合品,C方案中金龍膠囊為純鮮動物藥,價格C>B>A,起效時間A>B>C,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經濟條件酌情選擇,臨床研究證實三方案均是較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理論: 提出“頑痹”、“濁瘀痹” 等病名,“久痛多瘀、久痛入絡、久病多虛、久病及腎”的病機認識觀。對于風濕病之“頑痹”,朱老指出: 痹病頑纏者多有陽氣先虛的因素,病邪遂乘虛襲踞經隧,氣血為邪所阻,壅滯經脈,留滯于內,深入骨骱,膠著不去,痰瘀交阻,凝澀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腫痛以作。故治頗棘手,不易速效。通過長期實踐,明確認識到: 此證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虛的一面,又有邪實的一面,病變在骨,骨為腎所主,故確立益腎壯督以治其本,蠲痹通絡以治其標。
病證: “疼痛、腫脹、僵直” 三大主證的病證認識觀,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雙重診斷。
治則治法:“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病證結合、扶正逐邪、通閉散結”。
用藥特點: 喜用大隊蟲類藥與草木藥相伍,協同增效。
代表方藥:研發國家級新藥益腎蠲痹丸和金龍膠囊,為全國醫保用藥;開發益腎蠲痹丸的第二代產品濃縮益腎蠲痹丸、痛風顆粒、蝎蚣膠囊、扶正蠲痹膠囊Ⅰ、扶正蠲痹膠囊Ⅱ、寒濕痹顆粒、濕熱痹顆粒、朱氏溫經蠲痛膏等醫院制劑。
外治技術: 針灸、推拿、膏貼、腹針、導平、中藥熏蒸、火療。
國際上將風濕病對人體的危害稱為5D: 致殘( disability)、死亡( death)、痛苦(discomfort)、藥物副作用(drug reactions)、經濟損失(dollar lost),足見風濕病可對人體的健康和經濟造成嚴重危害。風濕病包括兩百多種疾病。據統計我國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這三類患者就有1 億多人。益腎蠲痹法應用“辨證和辨病相結合” 的診斷方法、“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 的治療法則、蟲類藥和草木藥相伍的組方原則,是中醫治療風濕病的創新,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少,堅持服藥五年大部分患者能達到臨床緩解甚至治愈。該治療方法除了對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有確切的療效外,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白塞病、系統性硬化病、銀屑病關節炎在辨證的基礎上使用也有確切療效,為廣大風濕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各類風濕病患者,飲食忌口、功能鍛煉、堅持治療三者缺一不可,能做到這三點的都能達到臨床治愈的滿意效果。
飲食禁忌問題是中醫學的組成部分,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黃帝內經?指出“心病忌溫食,肺病忌寒食……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等,人們選擇的食物如果與疾病適宜,則有利于身體健康,有利于疾病康復,如果選擇不相宜的食物,則不利于疾病的轉歸。臨床上我們發現風濕病患者不宜食用牛羊肉、海鮮等發物,很多患者,治療效果很好,病情穩定后就不注重飲食宜忌,最終導致復發,前功盡棄。因此在治療此類疾病時首先強調飲食忌口。
臨床上風濕病患者最易忽視功能鍛煉,其實,堅持功能鍛煉確實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 的作用。我們在臨床觀察到,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關節功能的改善,維持關節正常生理功能,保持良好的活動度,防止關節出現畸形或僵直攣縮,防止或減輕肢體廢用及肌肉萎縮,降低致殘率,延緩疾病的進展,同時又能調節心理,消除焦慮和提高生活質量,振奮精神,增強康復的信心。而且功能鍛煉簡單易掌握,無成本,有療效,應作為治療各類風濕病必不可少的輔助治療。我們認為,應把鼓勵患者堅持不懈地進行功能鍛煉,看作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的地位來認識。因此,除發熱、血沉過高的患者外,我們都鼓勵進行功能鍛煉,并在眾多患者中普及推廣,使之變成行之有效的利民之舉。
目前對許多風濕病西醫基本無良好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未能明確診斷的未分化型風濕病。中醫辨證論治是解除患者痛苦,改善關節功能,預防關節畸形,防治內臟損害發展的有效途徑。朱婉華教授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即提出對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早期藥物治療是緩解癥狀和控制疾病進程的關鍵,可大大降低患者致殘的發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對初發風濕病患者及經西藥治療無效的患者采用益腎蠲痹法,治療一至二年后病情穩定再遞減藥物,服中成藥鞏固治療共需五年,均可達到臨床治愈。除少數患者有蟲類藥異體動物蛋白過敏反應外,未出現不良反應,證明益腎蠲痹法是經過臨床檢驗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朱婉華教授因其在風濕病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授予“終身貢獻獎”。
本文由王芳摘編自朱婉華主編,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編寫的“國醫大師臨床研究”系列《朱良春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一書第一章,內容略有刪節、調整。
《朱良春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醫大師臨床研究》分冊之一,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是在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直接指導下編撰而成。全書圍繞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這一主題,系統闡釋了朱良春先生“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的學術觀點,全面介紹了風濕病的基本知識、病因病機、常見癥狀與證候、治則治法,以及朱良春益腎蠲痹法治療風濕病的理論體系、學術淵源、常用方藥和診療技術;針對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病、銀屑病關節炎、頸柞病、腰椎間盤突出等常見風濕病的診療規范,體現了益腎蠲痹法的診療特色。其中的病案均為朱老先生與其傳人朱婉華主任的臨證經驗精粹,大部分屬首次發表.彌足珍貴。
【版權申明】本文為科學出版社中醫藥分社訂閱號——科學出版社杏林書苑(sci_tcm)原創發布,轉載請保持內容及公眾號相關信息的完整!
你身邊的中醫藥寶庫!
科學出版社杏林書苑(sci_tcm)
科學出版社中醫藥分社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