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中貿圣佳春拍,在前兩次的推送中,我們已經介紹了陣容鼎盛的書畫和瓷器兩大部分:
中貿圣佳春拍【九希:牧心齋明清御制銅爐專場】
而今天我們要為朋友們隆重推薦一個極為特殊的專場,盡管一個專場總共只有9件拍品,但已經稱得上是史上首次了,這便是中貿圣佳聯合業內知名的頂尖文房品牌共同推出的【九希:牧心齋明清御制銅爐專場】,收藏圈的朋友對于牧心齋應該非常熟悉了,近十年來曾經多次在國內一線拍賣公司推出文房專場,每次都引發了市場的熱潮,牧心齋的銅爐收藏尤其享譽業界,牧心齋所著述的明清銅爐著作,也成為了業界的經典!
中貿圣佳春拍【九希:牧心齋明清御制銅爐專場】
而本次,牧心齋聯手中貿圣佳所呈現的,不夸張的說,是一個全球首創的專場!為什么這樣說呢?
銅爐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門類,小小的銅爐,創造過不少千萬元級別的高價市場記錄,但與此同時,銅爐領域卻還有很多我們至今未能搞懂的問題。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
說起明清銅爐,可能還有一個大眾認知度更高的代名詞——“宣德爐”,當年,大明宣德皇帝得到了一批暹邏國進口的“風磨銅”,親自參與設計、監造,從《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提取造型元素,最終達到了古代銅爐的傳說中的巔峰!但由于宣德爐太過于出名,以至于從宣德朝開始一直到近現代,數百年來官方到民間,無數后世仿造宣德朝的銅爐,全部都落上了“大明宣德年制”款,以至于真正的宣德爐,早已淹沒在了成千上萬的后仿者之中,成為了一個傳說了。所以,至今,無論是兩岸故宮等官方機構,還是民間所藏,哪一個銅爐是真正的宣德官造,都沒有定論了。
左圖:清初 “獻賢氏藏”款戟耳爐 王世襄舊藏
右圖:明 “李曲江制”鬲爐 王世襄舊藏
中國收藏市場的銅爐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的影響,從2003年的嘉德王世襄儷松居長物專場到2010年的匡時王世襄舊藏銅爐專場,不少銅爐從當年的幾十萬翻到了上千萬元,而如果細細分析,王世襄所收藏的,大部分都是明末清初的私家款文人爐,官造銅爐所占比例并不高。在這十幾年的市場風潮之下,其實明清宮廷銅爐相比較文人爐來說,反而成為了一個價值洼地,造成這種洼地的另一個原因,或許還是在于學術研究滯后于市場,那些落“宣德年制”的銅爐,哪些是真宣德,哪些又是官造銅爐?
2018年中貿圣佳秋拍
清康熙 四方大鼎式爐連座
成交價:529萬人民幣
這些年來,學術和市場一直都在對明清銅爐的斷代進行深入研究,如這種帶有“宣德年制”長腳篆書款,制作規整官氣十足的銅爐,我們已經能夠一致將其認定為清中早期的官造銅爐了。
2019年中貿圣佳春拍
清康熙-雍正 四方壓經爐
成交價:379.5萬元
又如這件四方壓經爐,也是十分標準的“宣德年制”篆款,典型清代宮廷造辦處鑄款之風格,既有素正之法度,亦具婀娜之風姿,帶有康熙仿古的獨特風格,又有雍正一朝官造器物典雅的風貌,因此拍賣公司將其斷代定為康熙-雍正,稱得上十分嚴謹,但如果底部款識能夠落本朝官款,顯然就有著更加明確的斷代了!
中貿圣佳春拍【九希:牧心齋明清御制銅爐專場】
說到這里,相信朋友們應該會了解本次中貿圣佳【九希:牧心齋明清御制銅爐專場】的超牛之處了,一個專場,九件銅爐,從正德、嘉靖到康熙、雍正、乾隆,全部都落本朝官款!每一件,都可以作為這一時期御制銅爐的標準件,整個專場難得之處正在于此!如今所見的相當部分明清銅爐,都落上了宣德款,而落本朝官款的,反而極少,根據不完全統計,這么多年市場所見,如落雍正本朝款的官造銅爐數量就十分稀少,應該不會超過七八件,落嘉靖官款的,更為稀少!可想而知,要把這些本朝款官造銅爐集合起來做成一個專場,難度得有多大,沒有長期的積累和足夠的財力、魄力,絕難辦到,這正是牧心齋作為頂尖文房品牌的實力體現了!
盡管近些年來文人爐大行其道,但無論在任何時候,宮廷藝術永遠是市場的主旋律,不夸張的說,如果您將這整場銅爐收入囊下,您的銅爐收藏就足以超越絕大多數國家博物館了!絕對能奠定能在這里領域收藏的地位!以下,就讓我們按照年代為序一一欣賞吧。
LOT901
明正德 阿文戟耳爐
款識:大明正德年制
口徑 11.1cm,高 8cm,重 1108.5g
來源: 北美藏家舊藏
估價:RMB 180,000 -250,000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位被史書描寫為十分奇葩的皇帝——極好逸樂,縱情于聲色犬馬,封自己做大將軍,最后游玩落水,崩于豹房;但近年經史學界的研究,發現他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政治上有著相當的作為,無論如何,朱厚照稱得上是一位極具個性的皇帝。
明正德 白釉礬紅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盤 故宮博物院藏
正德皇帝在位期間,非常崇信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他還曾給自己取了阿拉伯文的名字,并敕令內廷鑄造具阿拉伯銘文的銅器,賜予國內清真寺。在此種背景之下,以阿文作裝飾題材也成為了正德一朝官作器物的顯著特點,出現在瓷、玉、琺瑯等多類器物之上。
明正德 阿拉伯文銅香爐 甘肅省博物館藏
如甘肅省博物館藏國家一級文物——明代阿拉伯文銅香爐,便是正德五年明武宗賞賜給當時西北地區一位伊斯蘭教長老的,本件阿拉伯文銅香爐也不例外,這種御制銅爐在正德朝多用于皇室內府,賞賜功臣或清真寺內殿堂陳設。
左圖:本品款識
右圖: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燭臺 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官造銅器區別于常見的宣德爐器,款落“正德年制”篆書或“大明正德年制”楷書款,民間少有流傳。所見阿拉伯文銅爐的形制以乳爐、筒式為多,而如此件戟耳爐形制則十分少見。底款結體風格與上述故宮博物院藏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燭臺所署“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一致,甚至可能出于一人之手!值得一提的是,正德仿宣德爐,應該是明代最早出現的偽托前朝年款的仿品。故此,這件“大明正德年制”款銅爐,尤顯珍貴。
LOT902
明嘉靖蚰耳爐
款識:大明嘉靖年制
口徑 12.7cm,高 7.1cm,重 1302g
記錄:MARIA KIANG Chinese Art﹣OBJECTS FOR THE SCHOLAR’ S DESK,PAGE84, LOT33, 2012,HONGKONG.
北京匡時 2013 年秋季拍賣會:瓷玉工藝品專場 / LOT 4340。
估價:RMB 2,200,000 -2,800,000
嘉靖時期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權臣倍出,張璁、夏言、嚴嵩你方唱罷我登場,盡管嘉靖皇帝為求長生不老,做了許多荒唐事,但他早期也曾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在位的四十五年,曾減免賦稅、賑濟災荒百余次,其時國家的經濟到達了空前的繁榮,也稱得上是一個中興時期。嘉靖一朝社會富庶開明,涌現出一批熱愛銅爐賞玩的知名文人,他們參與到銅爐的設計與鑄造中,將爐體的造型、線條的提煉推向極致。
受宮廷鑄爐的影響,明代晚期民間的銅爐鑄造十分繁榮,工藝極為成熟,且分為多個流派,以地域來劃分,有北鑄、南鑄、蘇鑄;以鑄爐名家論,有學道、施、蔡、甘,諸家爭鳴,各具特點。而留存于世的嘉靖一朝官鑄銅爐,則是極為罕見!
此蚰耳爐銅質精良,銅質致密,底泛金斑,雙耳出于頸而落于腹部高點,線條飽滿,器型端莊不失秀雅,為典型明爐風格。
左上:明 斗彩嬰戲圖杯 故宮博物院藏
左下:明 嘉靖斗彩靈芝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本品款識
爐底中央減底陽文“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筆畫清晰,字體奔放縱逸,風格特征與同時期官窯瓷器款識寫法相比,款字風格、韻味如出一轍,唯雙行六字的排列方式與銅爐略異,可見每一時期的官造器物均有相同的章法可循。正如前文所述,落嘉靖本朝款的官造銅爐,極其罕見,可遇不可求。
LOT903
明崇禎 鬲式爐
款識:大明崇禎年制
口徑 13.4cm,高 6.2cm,重 1785.7g
來源:杭州戶出
估價:RMB 1,500,000 -2,000,000
作為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一方面勤儉自律,清心寡欲,勵精圖治;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頻繁更換和濫殺大臣,以致眾叛親離,最終成為了一個悲劇人物,而特別有意思的是,崇禎朝銅爐的存世量略多于前朝——這與人們觀念中明末衰微的國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由于史料的匱乏,當時宮廷及民間的鑄爐盛況已難為今人所知,像這樣帶有明確官款的標準件,便顯得尤為寶貴,崇禎的銅爐,絲毫沒有衰落之象,相反,呈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此爐為精銅所鑄,爐身挺拔,爐壁厚實,頸部雙弦線條精準平行,三足雄壯有力,具備北鑄風格,然區別于民間所鑄,實為官鑄無疑,是崇禎宮廷鬲式爐的標準器。內部毛膛,符合崇禎一朝鑄爐特征。
左圖:明崇禎沖耳爐 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本品款識
爐身底部的“大明崇禎年制”楷款,風格具晚明樸拙野逸之風。大字一撇貫通上下,月下部幾乎封口,均為較典型的當朝寫法特征,可比之故宮所藏一件沖耳乳足爐的底款。
2020年中貿圣佳25周年拍賣
明崇禎 大明崇禎年制款沖天耳三足爐
成交價:172.5萬元
如此件般落崇禎本朝官款的器物傳世同樣極為稀少,市場上難得一遇。相對而言,沖耳爐還偶有所見,如本次呈現的崇禎御制鬲式爐,更是罕見中的罕見。
LOT904
清康熙 龍耳簋式爐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口徑 14.7cm,高 12.9cm,重 2381g
出版 :《明清宣德爐》( 張明 、何朝陽主編,紫禁城出版社, 2012 年 )204 頁 ,圖版 104 ;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北京正莊國際古玩藝術品有限公司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 2015 年) 210 頁, 圖版 190 。
展覽 :“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 ”,天津博物館,2015 年 7 月。
估價:RMB 1,800,000 -2,200,000
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像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一般,康熙朝的器物也往往挺拔雄渾,線條剛勁,尤其體現在迎合帝王審美的宮廷制器之中。
這件“大清康熙年制”款龍耳簋式爐的器型十分少見,由古代青銅簋演變而來,而爐身的左右兩側對稱裝飾龍耳,雙龍寬鼻凸目,龍口大張,露出利齒,銜變形夔式的半環為耳,龍首上各出一角,尖端連接至器口,耳后毛發向上卷曲如獅鬃,形態兇猛,是康熙一朝的龍紋特征,應為用于宮廷禮儀之器。
左圖:清康熙釉里紅折枝花紋水丞 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本件落款
此爐的底款,為典型的康熙朝官款樣式。在康熙朝的御制瓷器中常可見到,如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清康熙釉里紅折枝花紋水丞,底款三行六字的排列方式,及六字的間架結構與本爐底款皆一致。
清康熙 戟耳爐 清宮舊藏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清康熙戟耳圈足爐,其整器之氣韻與牧心齋本件底款的書風及工藝一致,據史料載,康熙十八年,由于缺銅,皇帝曾實行銅禁政策,禁止打造重量在五斤以上的銅器。因此,這類銅爐在制作之初已屬珍罕,而品質尤精者更為難得,市場上極為難得一見。
LOT905
清康熙 “萬壽無疆”筒式爐
款識:康熙六十年制(器底)、萬壽無疆(器身)
口徑 11cm,高 9.3cm,重 1498.5g
來源:自北京文物公司(附簽)
記錄:北京翰海 2007 年秋季拍賣會 :古董珍玩 II / LOT 2507(附證書)。
估價:RMB 2,000,000 -2,500,000
本爐作筒式,器身光素,唯一面浮雕篆體“萬壽無疆”四字,將本爐的制作初衷展露無遺,下設三蹄足,使得爐身富有變化又統一和諧。整體素樸無華,穩重而大氣,也符合康熙帝勤儉務實的風格氣度。
底部的“康熙六十年制”款,顯然指向了康熙六十壽辰慶典。在康熙五十二年,六十大壽時,便曾舉辦千叟宴,普天同慶,不僅是各地外臣和京官、皇子進貢壽禮,宮廷造辦處亦制作了一大批以慶壽為主題的吉祥器物。
清康熙 紫檀嵌螺鈿皇子祝康熙帝六旬萬壽詩文屏風 故宮博物院藏
《萬壽盛典初集》康熙帝六十壽辰場景中的“萬壽無疆”字樣
清 康熙帝御筆繡字“萬壽無疆”匾 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萬壽無疆仕女盤及局部“萬壽無疆”字樣
牧心齋本器器身銘文“萬壽無疆”
當年宮廷制作了一批材料、工藝皆精的器物,為皇帝祝壽,而署此“康熙六十年”為款,當也是有這個前所未有的年號為吉,并以鑄造銅器、銘款紀之的方式長久留存,作為歷史的見證。器身“萬壽無疆”的字樣則足以說明該爐非但為“御制”,且系康熙皇帝的“御用”之器,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一種象征,
2019年中貿圣佳秋拍
清康熙 御制銅鎏金百壽蓮紋朝冠耳象足爐
成交價:1155.75萬元
據故宮博物院張麗《清宮銅器制造考》,故宮今存康熙款銅爐6件,形制有魚耳圈足爐、沖耳乳足爐、戟耳圈足爐、四方爐,銘文、款識有『康熙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也有『大清康熙六十年制』,可佐證康熙六十年清宮曾鑄造一批具年款的專供康熙皇帝御用的銅爐,此爐便是其中一例。中貿圣佳曾經拍出過一件康熙御制銅鎏金百壽蓮紋朝冠耳象足爐,過千萬元成交,體量巨大,雖無款識,也指向了康熙六十歲壽辰的慶典,而牧心齋本品帶有明確款識,更為珍貴難得。
LOT906
清康熙 蚰耳爐
款識:康熙六十年制
口徑 11.7cm,高 6.9cm,重 1391g
記錄:天津文物 2010 年春季展銷會競買專場 / LOT 0767。
估價:RMB 1,200,000 -1,500,000
六十年辛丑春正月乙亥,上以御極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告祭永陵、福陵、昭陵。 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戊子,召八旗文武大臣年六十五以上者六百八十人,已退者咸與賜宴,宗室授爵勸飲。越三日,宴漢官年六十五以上三百四十人亦如之。上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戊申,上巡幸畿甸。
——《清史稿·圣祖本紀》
又一件落有“康熙六十年制”的官造銅爐,本爐當是為康熙皇帝的乾清宮千叟宴而專門燒造的銅爐。精銅鑄成,質地堅實細膩,皮色精美。兩側置一對蚰耳,充滿力度。內膛旋痕明顯,削磨工藝細致入微。
左:本場LOT906款識
右:本場LOT905款識
清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為清代宮廷作器的規制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檔案記錄可見,這些御用作坊的活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命活,也就是皇帝交辦的活計制作,往往由皇帝親自提出要求、武英殿畫樣并參與樣式的審查。另一種則是節活,就是宮內重大節日和皇帝壽辰(萬壽節)時專門制作,用以慶祝儀式使用或呈上的禮物。此件與上一件康熙筒式爐署款如出一轍,必為同一批所制作,作為進獻康熙皇帝即位六十年的萬壽節的節禮。如此特殊款識的銅爐一件已為難得,而兩件在同一場拍賣呈現,這樣的高水平專場,堪稱前無古人,難有來者了!
LOT907
清雍正 沖耳爐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口徑 8.7cm,高 5.6cm,重 475.1g
來源:蘇州戶出
估價:RMB 1,500,000 -2,000,000
前文中提到過,雍正皇帝本人超凡脫俗的修養與品味更是鑄就了雍正朝獨有的藝術風貌,因此,雍正的官造銅爐,其藝術風貌極具辨識度,呈現出精致秀美的風格,但帶有雍正本朝款的官造銅爐,罕見中的罕見!
左圖:中貿圣佳本品
中圖: 清康熙 掐絲琺瑯纏枝花紋乳足爐 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清 雍正粉青釉沖耳爐 2007年香港蘇富比(180萬港元)
此件為沖耳爐,造型秀氣,參閱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清康熙掐絲琺瑯纏枝花紋乳足爐與本爐,雖則尺寸不一,工藝有別,但仍可見兩者之間的傳承關系,而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出一件雍正粉青釉沖耳爐,與牧心齋這件的尺寸、形制均十分相近。唇口外侈,束頸圓腹,器壁厚度勻稱,皮色妙麗,將雍正官造的典雅端莊表現得淋漓盡致。
左圖:清雍正 銅沖耳爐 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本品款識
底署“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為典型的雍正宮廷銅器款識,故宮博物院藏『大清雍正年制』銅沖耳乳足爐底款,與本爐別無二致,可為參照。
據《清廷造辦處活計清檔》載:
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銅作,郎中海望持出銅雙螭耳罐一件。奉旨:照此罐款式做宣銅的二件、銀的二件,螭耳改夔龍式,欽此。于十二月初三日做得銀罐二件,……初四日做得宣銅罐二件……。
此爐氣質脫俗,線條洗練干脆,處處展現出雍正皇帝獨到的修養與品味。而市場上所見雍正本朝款的官造銅爐,兩三年來都難以見到一件!極為難得。
LOT908
清乾隆 蚰耳爐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口徑 7.2cm,高 3.4cm,重 284g
出版 :
《自珍集 :儷松居長物志》( 王世襄編著,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3 年) 41 頁,圖版 2.28;
《明清宣德爐》( 張明 、何朝陽主編,紫禁城出版社, 2012 年 )169 頁 ,圖版 76;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北京正莊國際古玩藝術品有限公司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5 年)43 頁,圖版 30;
展覽: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
器象:牧心齋乾隆宮廷銅器及文房展
記錄:
中國嘉德2003年秋季拍賣會
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 / LOT1128
北京匡時 2010 年秋季拍賣會
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 / LOT 0006
本場的一件焦點藏品,本件乾隆本朝款銅爐是王世襄先生的舊藏,業內盡知的一件大名品,也是王世襄先生舊藏銅爐中極為罕見的一件本朝款官造銅爐!
王世襄先生在《自珍集》中這樣記載:
李卿丈舊藏,小而扁,腹外凸幾成銳角,予人勁峭感。色澤亦佳,惟鑄款欠整飭。丈言乾隆爐極少,小而精者僅見此一件。1953年7月12 日龐敦敏出示,亟購之。
——王世襄 《自珍集》
書中所記,此爐原為趙李卿舊藏,1953年先生于龐敦敏處購得。王世襄先生的銅爐收藏,很多都得益于這位趙李卿,也就是趙沆年先生。趙與世襄之父王繼增是同僚,共職于北洋政府外交部。是民國初年的藏爐大家,收藏銅爐百余具,盡為精品。1950年趙沆年在自己的珍藏中挑出十件銅爐送給王世襄,并再三叮嚀:“爐乃多年性情所寄,皆銘心之物,幸善護持勿失。”而此件“大清乾隆年制”爐當時在龐敦敏手中,不在『十爐』之列,而趙沆年評之『小而精者僅見此一件』,可見對其念念不忘。在1953年,終于找到機會,終于從龐敦敏手中購回,以慰趙沆年先生。其中的收藏故事,令人動容。
此爐形制,確為蚰耳爐中特殊之例,爐高僅3.4厘米,為《自珍集》所錄爐中尺寸最小的一件。但小器大作,制作精良。最為特殊之處,在于其雙耳,直出于頸,至最外端陡然彎折,形成一個利落的銳角。與一般圓滑的蚰耳大有不同,應為新創的制式。
清雍正 蚰耳爐 清宮舊藏 故宮博物院藏
在如今的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銅爐資料里可見一例,大清雍正年制款蚰龍耳圈足爐,尺寸比牧心齋此件大,而圈足略直,可見如此奇特的器型應始于雍正朝的創新,但相比之下,本次牧心齋的這件更顯靈巧。而本件“大清乾隆年制”落款筆畫轉折分明,筆道勻整,布局謹嚴,與這件雍正的蚰耳爐風格一致。
左上:清乾隆 銅方鼎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左下:清乾隆 四出脊方瓶 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本品款識
這種款識的寫法在乾隆朝的其他官造銅器上也有反映,如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清乾隆銅四出脊方瓶、銅方鼎式爐,款字的結體、布局與本爐底款均一致,可見此式是乾隆朝宮廷款識諸多通用寫法中的一種。
LOT909
清乾隆 沖耳爐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口徑 11.8cm,高 6.3cm,重量 786g
來源 :北歐藏家舊藏
估價:RMB 600,000 -800,000
乾隆盛世前后共六十年,國力達到鼎盛,這期間宮中銅器多由鑄爐處鑄造,各式銅爐生產不曾間斷。檔案記載,乾隆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乾隆帝下旨:『鑄爐處錢糧甚大,著怡親王等即派能料理之員,明日就奏?!黄浜笏炫蓡T外郎溥惠和催總五十八,專司鑄爐處錢糧活計事務。僅一鑄爐處即派兩名官員專門管理,在造辦處各作坊中僅此一例,足見乾隆時期鑄爐處生產之盛。
本件沖耳爐,爐腹較一般沖耳爐略扁,三乳足沉穩挺拔,具盛世氣象。爐身皮色上佳,有露銅處可見銅質歷經久煉,其色已如黃金。通體斑駁閃爍,雍容富麗。底款工藝精湛,內膛處理整潔,官氣十足,實為乾隆宮廷銅爐中不可多得的美器。
上圖:本品
下圖: 清乾隆 沖耳爐 故宮博物院 藏
大清乾隆年制本朝年款,字口極深,款正工精,修磨獨到,字地平整如砥,前朝所未有。
《乾隆通寶錢譜》中的“正字隆”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者的“隆”字下面的“生”字部分,一撇消失,中央一橫的左側改為一豎,此種寫法,見于乾隆通寶之上,也就是俗稱的正字隆。清宮舊藏『大清乾隆年制』款沖耳爐,器型及款識中『隆』字寫法均與此件一致,為同一時期所鑄,彰顯出乾隆一朝文化藝術的繁榮和多樣性。
中貿圣佳2021春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2021年5月18日-19日 10:00-18:00
拍賣時間:2021年05月20日-21日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九?!列凝S明清御制銅爐專場
拍品總數:9 件
拍賣時間:2021年05月20日17:30 A廳
拍賣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三層紫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