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癰一證,多由乳汁排泄不暢,又受擠壓感受熱毒而成。治療上,多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原則。在常用清熱解毒藥物中,蒲公英,漏蘆和仙人掌最為常用。為何這三味藥善治乳癰? 從傳統思維角度如何發現這些藥對乳癰具有特殊作用?
蒲公英
又稱婆婆丁,華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莖是空心的,折斷之后有白色的乳汁。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的葉子呈蓮座狀平鋪,羽狀淺裂或齒裂。
冬末春初抽花莖,頂端生一頭狀花序?;榱咙S色,由很多細花瓣組成。果實成熟之后,形似一白色絨球,成一朵圓的蒲公英傘,被風吹過會分為帶著一粒種子的小白傘。
蒲公英做為鮮草類,多汁近地而性寒,嘗之味苦。苦寒之品,可以清熱解毒。故五味消毒飲含有此藥。
但蒲公英全株以及果實均為球形或半球形,與人體乳房相似,而其莖空而有白色乳汁,亦類似于人體乳腺中的乳汁,因而,除了清熱解毒功能,蒲公英于形于意均似人體乳房,能夠治療乳汁排泄不暢,熱毒蘊結的乳癰也就毫不奇怪了。
漏蘆
別名野蘭,鬼油麻,狼頭花。多年生本草植物。根狀莖粗厚,根直伸,直徑1-3厘米。總苞半球形,九層苞片覆瓦狀排列。
漏蘆之名,源于其根自蘆易朽。自蘆部開始,逐漸向下。腐朽之處,內空無物,僅余根皮。有漸而下漏之意。蘆者,又釋為黑色,因其皮發黑,內朽而漏,故名漏蘆。漏蘆雖根易腐,但其殘存皮部,生機仍在,往往來年又繼續生長。
漏蘆的藥用部位為根部。此根部直伸,中空,有通達之意。從上向下慚腐,示向下通泄。易腐朽,為熱壅局部,毒蝕血肉之象。皮色發黑,熱毒聚結之象,也是此物性寒之征。所以漏蘆可以清熱解毒,治發背等癰瘡。
漏蘆之花,與蒲公英極其相似,呈球形,全株植物,總體形狀與蒲公英亦大體相同。而花莖亦與其他莖葉分別而立,似乳腺。因而其形其意與乳房乳腺和乳汁排泄幾無二致,而所用根部,中空而直,其腐自上而下,故漏蘆善走乳房,清熱解毒通乳治癰。
至于漏蘆舒筋通絡的功能,則源于其根直伸而中空。直伸,為經絡,筋脈,肢體之象。中空則利氣血流通,氣血通剛筋伸絡通。而《神農本草經》之所以認為其可以輕身益體,與其雖朽不死,生機旺盛,通達氣血的作用密切相關。
仙人掌
仙人掌亦為治療乳癰之良藥。其一,仙人掌生活于沙漠地帶,體藏水分,以寒抗熱。所以可清熱解毒。
很多仙人掌呈球形,四周披刺。球形與乳房相似,而四周披刺,說明其氣外發,所以,仙人掌用于乳癰治療,一為清熱解毒,二為通乳排膿。
要言之,
蒲公英,漏戶,仙人掌三味,
因與乳房形似而專走乳房,
因其氣外發或通達而通乳,
因其性寒而清熱,
故為臨床治療乳癰之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