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憂郁癥
【辯證診斷】
1、(1)焦慮、急躁都是心臟的問題。
(2)憂郁、心情不佳是肝木脾土失去平衡。
(3)腎藏志、主恐,腎功能正常,人才會有安全感,反之則會焦慮。腎臟功能強大,就不會害怕任何事,能控制情緒,不易焦慮憂郁。
(4)肺有熱而魄不能靜故焦慮。
【辯證治則】
1、呆病無熱癥。呆病郁抑不舒,憤怒或羞恚而成。方用人參一兩,柴胡一兩,當歸一兩,白芍四兩,半夏一兩,甘草五錢,生棗仁一兩,天南星五錢,附子一錢,菖蒲一兩,神曲五錢,茯苓三兩,郁金五錢,水十碗,煎一碗灌之。倘或吐出不妨,益妙,盡灌完為止。彼必罵詈,少頃人困欲睡。聽其自醒,切勿驚動。使彼自醒來則全愈,驚醒來則半愈矣。
2、人病花癲,婦人忽然癲癇,見男子則抱住不肯放。此乃思慕男子不可得,忽然病如暴風疾雨,罔識羞恥,見男子則以為情人也。此肝木枯槁,內火燔盛,脈必弦出寸口。法當用平肝散郁祛邪之味。用柴胡五錢,白芍一兩,當歸五錢,炒梔子三錢,甘草一錢,茯神三錢,菖蒲一錢,麥冬五錢,元參三錢,白芥子五錢,水煎服。服后彼必罵詈不休,久之人倦欲臥。臥后醒來,自家羞恥,緊閉房門者三日,少少與之飲食自愈。一劑后不必更與之藥也。
3、憂傷肺,半夜不能睡覺、口干、胡思亂想,就是標準的桂枝二越婢一湯。
4、精神情志疾病,若見舌紅而干、無苔的陰血虧虛之象,心肝血虛,神魂失養,雖見各種情志疾病,俱可用防己地黃湯治療。丁徳正經驗,本方干地黃“甘重于苦”,用量以150克為妥,多則服后心煩,少則難收滋陰養血之效,并改蒸法以濃煎,法雖簡而其效相同。
5、桂枝龍骨牡蠣湯:
(1)脈象:脈虛芤
(2)腹診:臍上中脘處動氣強、小腹若弦繃急者,常見沖逆為患,此乃上實下虛,上熱下寒之證。
(3)應用:失精、夢交、小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皆沖逆、下虛,發落為上實,乃因淤血聚于頭部故也。所謂虛勞、郁證、赤白濁,小兒胎驚、夜啼,客忤驚癇等病,均可隨證施應用。沒有原因的頭發脫盡,如麻風者,也可試用。
6、二十歲前后的女孩子,突然肥胖,沖逆氣盛,兩頰潮紅、經水短少,情志郁悶。 此肥胖之病,雖似發育所致,然其實屬于表虛,若見經水不利,而誤投通經破血之劑,非但無功,反招禍至。方用防己黃芪湯。
7、(1)甘麥大棗湯治療她無原因憂郁傷心。
(2)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憂郁癥:百合地黃湯。
8、憂郁證可用當歸、郁金、黃芩、遠志、茯神等情志藥。
9、傅青主:“手痛足痛,心腹痛,一身眾處皆痛,將何以治?治肝為主。肝氣一舒,諸痛自愈。”并以消遙散變方為治,其方為:“當歸6、白芍15、柴胡3、茯苓15、蒼術6、甘草3、苡仁15、梔子3、陳皮3”。然有效有不效,諸痛不盡屬火,風、寒、濕、淤皆令人痛。兩脅痛,亦不盡屬肝。肝氣從左升發,其氣一郁,欲升不得,故痛發于左,亦有竄及右脅時,但始發于左,蓋無疑問。肺主氣,從右肅降。其氣滯郁則欲降不能,故右脅痛。必兼見胸中滯悶。以柴胡疏肝散加瓜蔞枳殼白芥子之屬,舒肝之郁,通肺之滯,便各不相犯,生克制化復常,則兩病皆愈。
10、癲癥與精神分裂癥相似,是指精神分裂癥出現有憂郁癥狀者。然本病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癥見滿面愁容,比平時蒼老憔悴,對任何事物都興致漠然,憂念叢生,悲觀失望,甚至消極厭世。有些病人自覺變得麻木不仁。不能體會歡樂,對同志、對親人喪失了原有的親切感情,較深的憂郁情緒總是帶來負罪感。遲鈍的病人擔心自己喪失工作能力,有些病人把過去的缺點錯誤無限上綱,有的病人拒絕進食,有的病人認為親屬厭惡他,有的甚而疑別人陷害他等。袓國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情志有關,前人有“陰氣衰者為癲”之說。故治療時用桂枝龍骨牡蠣湯以滋陰潛陽鎮靜,使陰氣得益、陽氣得潛,癲癥自愈。
11、勾陳也是可以止頭痛,還可以讓一個人情緒會比較好,不要那么煩躁。
12、日本經方家經驗: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去桂枝,加白薇、附子,則為二加龍骨湯,用于郁郁不樂者,常出現較好的療效。
【辯證比較】
1、防己地黃湯和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兩方的共同點是都治療精神癥狀:如狂、發狂,都有脈浮,即都有桂枝證。尺脈沉用防己地黃湯,尺脈沒有問題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1)脈浮就是桂枝證,如果病人發狂,就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發狂不能用芍藥。
(2)防己地黃湯,要看尺脈,尺脈如掉下去就用防己地黃湯,因為腎不足。
2、(1)氣虛者,用六君子湯、四君子湯。
(2)血虛者,用四物湯。
(3)腎虛無火者,用腎氣丸;腎虛有火者,用六味地黃丸。
(4)肺虛者,用生脈散。
(5)心虛者,用歸脾湯或天王補心丹。
(6)肝虛者,用建中湯(小建中湯)。
(7)胃虛者,用四君子湯。
(8)脾虛者,用補中益氣湯。
(9)郁癥,用消遙散。
(10)傷風,用小柴胡湯或參蘇飲。
(11)有熱者,用二黃湯。
(12)胃熱甚者,用竹葉石膏湯。
3、(1)甘麥大棗湯:鎮靜神經過度興奮、緩解各種瘙攣,主要用于癱癥、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小兒夜啼癥、不眠癥、癲癇等,亦可用于舞蹈病、抽搐癥、精神病(憂郁癥、狂躁癥)、笑中風、泣中風、夢遊癥、胃痙攣、子宮痙攣、痙攣性咳嗽、蛔蟲所致之腹痛與嘔吐;以兩側腹直肌攣急,右側腹肌尤甚,腦神經系統急迫癥狀為目標。
《金匱要略》條文中之“婦人臟躁”,即今日之癔病,或相當于躁郁癥,無故悲傷,小事哭泣,痛苦不眠,重則昏迷、或呈狂躁狀態、呵欠頻作等癥狀為目標。
(2)半夏厚樸湯:神經癥,氣郁,咽中炙臠。
(3)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神經癥,心下痞硬,臍上動悸。
(4)甘草瀉心湯:神經癥,心下痞硬,下利,腹中雷鳴。
(5)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神經癥,心悸亢進。
4、(1)大柴胡湯:肝郁,實熱證,心下急,郁郁微煩,神經癥狀少。
(2)苓桂術甘湯:癇癥,心下悸,胃內停水,脈沉,發則頭暈。
(3)苓桂甘棗湯:癇癥,臍下悸,脈沉數。由少腹至心下,水氣上沖,臍下動悸亢進
(4)抑肝散加陳皮半夏:癇癥,腹動,神經癥狀,臍左旁大動悸,虛證。
(5)柴胡姜桂湯:肝郁,腹動,虛證。
(6)甘麥大棗湯:狂證,急迫,躁狂,神經癥狀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用于實證(大小便秘、胸滿煩驚)之癲癇。淺田流用此方去其鉛丹,加鉤膝、羚羊角、芍藥、甘草。
【經典回顧】
1、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2、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藏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冷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沖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郁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
3、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于?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
4、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5、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誦書者,若能覽觀雜學,及于比類,通合道理,為余言子所長,五臟六腑,膽胃大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子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原因】
到目前西方醫學家認為,情緒的失控是來自腦內部失去平衡導致的,而使用大量的藥物來建立平衡。而中醫卻認為肝與脾二臟若失去平衡,則會產生強烈的沮喪與憂郁,此藥的目的就在使肝脾二臟保持平衡,自然情緒就回復正常。
肝主怒,故一個人的易怒,表示肝已出了問題,脾主思,思念過度,則影響脾,一旦此二者同時發生,混合在一起就是沮喪與憂郁。人體中胰與脾所占的壓力比例與肝臟是相等的,如肝腫大則必壓制脾,使人無胃口,又如脾腫大,必壓制肝臟,使人無力倦怠,這是內臟病變的相關性。而情志方面本身不是內臟疾病,只是二者間失去平衡而已,要讓此平衡回歸正常,則須加強肺臟的壓力,肺臟吸入大量氧氣,吐出大量二氧化碳,吸吐之間產生極大的壓力,此壓力不但可以令氧進入血液,同時可以讓金屬物質如鐵、鎂等進入血液,橫膈膜強力的下降,可產生推擠的壓力,使脾及肝釋放出來大量的能量,供應全身肌肉及筋,橫膈膜在吐氣時向回升,令肝脾二臟產生吸力,使脾臟能自小腸中吸取營養,使肝臟能自脾臟中吸取必須的營養,這才是真正的平衡。 一旦平衡回復,則人必自覺暢快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