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湯
【原文】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jīng)典回顧】
1、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傷寒論》
2、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金匱》
【劑量】
1、如果單味藥開一兩二兩沒有關(guān)系,甘草2桔梗1。
【組成】
甘草 桔梗
【加減】
1、有燥熱,加丹皮3錢,桃仁3錢;
2、咳嗽,加葦莖3錢,冬瓜仁3錢。
【應用集錦】
1、婦科子宮里的胎盤或殘渣沒有完全排出來,時間長了化膿,從陰道或肚臍排出來,都可以用桔梗。桔梗1兩,甘草5錢,桔梗甘草湯。
2、桂枝加桔梗湯:桂枝湯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湯。主治:桂枝湯證而有咽喉痛,或有黏痰,難以咯出者,或有化膿證者。本方雖為吉益東洞翁之創(chuàng)方,實合仲景之桂枝湯、桔梗甘草湯、排膿湯三方而成者也。
3、肺癰病證方治表
肺癰重證
咳唾濁沬、口干、喘滿、咽燥不渴,時振寒,吐膿如米粥,喘不得臥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寒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
肺癰輕證
胸滿、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咳吐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
桔梗湯
4、肺癰病附方表
已成證
肺癰重證唾不得臥
三物小白散
初起證
肺癰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
千金葦莖湯
5、舌癌,化膿了,爛掉,透出來,也是用桔梗、甘草這個處方做基礎(chǔ)方。病人有舌癌,就知道上焦痰就比較多,就用桔梗甘草湯做基礎(chǔ)方。
【比較集錦】
1、咽痛,少陰寒熱俱有:咽干腫痛者為熱(桔梗甘草湯),不干不腫而痛者為寒(通脈四逆湯)。
2、單味甘草為甘草湯,加干姜為甘草干姜湯,加桔梗為桔梗甘草湯,加附子、白術(shù)、桂枝為甘草附子湯,加麻黃為甘草麻黃湯,加大黃為大黃甘草湯,加藜蘆為藜蘆甘草湯,加桂枝為桂枝甘草湯,加芍藥為芍藥甘草湯。
3、甘草湯、桔梗湯曰咽痛,半夏散及湯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湯曰咽中傷而生瘡,則皆咽痛為主者也。蓋咽痛本有輕重之分,輕者未必腫,重者必大腫。以是
(1)咽痛不腫之輕者,為甘草湯。
(2)其大腫之重者,為桔梗湯。
(3)但不腫或涎纏咽中而不堪痛楚者,為半夏散及湯與苦酒湯也。
【名家論述】
1、桔梗湯《金匱筆記》(倪海廈)
病人嘴巴不口渴的時候,又吐出很臭的膿痰,像膿血一樣,并不是濁痰。皂夾丸吐出來痰很黃很黏的,像膠一樣。這個膿痰是很濃稠的痰,如果此時不治好,再一段時間,就會吐得像米汁一樣,就已經(jīng)真正成膿了,這時就是西醫(yī)說的肺癌了。如果吐的很濁很臭的,還是要用葶藶子來攻它,就是葶藶大棗瀉肺湯證,如果已經(jīng)全部成膿,吐出來的痰全部都會像米水一樣,白白的顏色呈泡沫狀,這就完全進入肺癰了。這個時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桔梗甘草湯證。桔梗甘草湯由兩味藥組成,用桔梗與甘草二味藥而已。上次在介紹傷寒論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講過,經(jīng)方中有兩個排膿湯,第一個,就是是這里的桔梗甘草湯,是專門治療肺癰用的。第二個排膿湯是當歸赤小豆散,主治中焦腹膜炎,就是膽結(jié)石造成膽管破裂,變成腹膜炎,還有盲腸炎治療太慢轉(zhuǎn)變成腹膜炎。這是下焦腹膜炎,講到腸癰篇,我再跟各位詳細介紹當歸赤小豆散的用法。
使用桔梗甘草湯時,比例上桔梗要用一,甘草用二,病人已經(jīng)化膿,仲師說過膿成則死。這是很危險的時候,絕對不可以用輕劑量一錢二錢的用,必須用重劑到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重劑量給病人吃,排膿湯吃下去,就能夠把膿清出來,此時煮法是放進六碗水煮成二碗,分溫再服,病人服后會吐膿血就對了。因為肺的組織整個都爛掉了,就會吐血出來。一般西醫(yī)遇到肺有膿時就直接去抽膿,病人會很難過。中醫(yī)的排膿湯喝下去以后,膿也會被排出來,之后就轉(zhuǎn)成麥門冬湯證了。當病人轉(zhuǎn)成麥門冬湯證后,就表示快要好了。多數(shù)時我看到大部分的都會轉(zhuǎn)為麥門冬湯證,如果不是麥門冬湯,而是射干麻黃湯證,就用射干麻黃湯,你需要臨癥決定,不過不太可能是射干麻黃湯證,大部分都是麥門冬湯。肺膿被排出去以后,同時因為肺的組織也腐爛掉很多,使得肺整個萎縮上來,這就是標準的麥門冬湯證了。千萬要記得,如果你的麥門冬湯里面沒有加半夏,就不叫麥門冬湯,以前為了加不加半夏而吵翻,像經(jīng)方家曹穎甫、唐容川等意見都不一樣,他們在吵的就是半夏的使用時機。反對者的重點是:'渴怎么可以用半夏?’其實用半夏是取其有降逆之性,可以讓胸隔、橫膈膜稍微降下來,肺氣才有機會重新擴張,這里不靠半夏是不行的。排膿湯從肺結(jié)核到膿胸等,我們都可以使用。我們北派經(jīng)方家,遇到越重的病,我們用的藥就越少,藥味少,劑量重,就是經(jīng)方的特色。
如果是實寒,所謂的實寒也可以講寒實。所謂實,就代表有東西擋到,膿胸的痛是熱擋到造成的。如果是寒堵到而結(jié)實,就是三物小白散證。諸位看這個處方名字很好聽,叫做三物小白散,事實上最兇的就是它。此藥是桔梗、貝母、跟巴豆三味藥所組成。因為桔梗、貝母、巴豆都是白色的,所以名白散。因為這個藥很強,只需要吃一點點劑量就好了,所以用小來做名稱,這就是三物小白散名字的起因了。堵到上焦的寒實,就是三物小白散證。如果是堵在下焦的寒實,就是大黃附子細辛湯證。如果上焦是實熱,就是我們的桔梗甘草湯證。如果是痰堵在中焦造成的實,就是我們的大陷胸湯證,大家千萬不要弄錯。如果肺已經(jīng)化膿,你還使用大陷胸湯就失治了,這時就要靠桔梗甘草湯。經(jīng)方大師曹穎甫,有一次治一個上海浦東陳性病人,其癥狀“胸中痛,咳痰腥臭如米粒”,咳出來一粒粒白色狀的痰,其實就是肺結(jié)核。初診時他一看:“糟糕,已經(jīng)變成膿胸了。”就是已經(jīng)變成肺膿瘍了。這個時候他用桔梗一兩,甘草五錢。其實甘草用的太輕了,甘草應該用到二兩。甘草是解百毒的,可以和中,但他用得太輕了。五劑下去胸痛止,止了以后二診,他發(fā)現(xiàn)肺里面還有許多尚未被清除的象白米的痰,于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去痰水。如果在一開始就重用甘草,可能就不需要用到葶藶大棗瀉肺湯。“五劑而如米粒之膿盡”。第三診在用千金葦莖湯,因為病人咳出黃濁的痰,于是“五劑而腥臭盡”。然而,“豈知病根未拔,九月初十日復來。”看到腥臭又跟以前一樣,這時候再用桔梗甘草湯加冬瓜仁、昆布、海藻、大小薊來消毒,用犀黃丸九錢,就是犀角地黃丸。犀角是南派用藥,所以曹穎甫還是受到南方溫病派的一些影響。這里寒涼的藥就是犀角,其實還不如用石膏來的更好。
這里要講就是這千金葦莖湯了,千金葦莖湯是出自千金方一書。此書是唐朝名醫(yī)孫思邈所寫的。當他寫完千金要方以后,他才看到:“咦,漢朝有個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寫得很好。”當他看完傷寒雜病論一書后,受到極深的刺激,于是趕快在補寫千金翼方,就是希望他之前寫的千金要方像長了羽翼。孫思邈的千金葦莖湯方有四味藥,葦莖,薏仁、桃仁、冬瓜仁這四味藥。葦莖就是蘆葦?shù)那o,薏仁去濕、桃仁去熱活血,能夠?qū)⑻倒ハ拢先士梢孕巍R驗椴〖覜]有表癥,我們用的藥就比較緩,像白前、冬瓜仁等比較緩的藥來發(fā)汗。如果病人沒有表癥且病人的肺里面都是膿,而你隨便就用麻黃來發(fā)表的話,結(jié)果膿胸一定更嚴重,被麻黃打開了。
西醫(yī)遇到結(jié)核病時是沒有辦法的,病人恍惚、面黃肌瘦,整個人都痩掉了。如果你要瘦很簡單,你找個肺結(jié)核病人,等他一咳,再打個噴嚏出來,你趕快去多吸幾口,于是就得到肺結(jié)核,以后人就瘦掉、就黃掉了,再也胖不起來了。病人的脈是大脈,脈形中間是空的,也就是勞脈,這是結(jié)核病的脈診。結(jié)核病西醫(yī)是無治的。我們辨癥的方式很簡單,看是虛熱在里面還是實熱在里面、還是虛寒在里面。只此幾個辨癥,而就這幾個方子加減而已。吃對處方,藥一下去很快就好轉(zhuǎn)了,同時我們可以在這些方子里面做加減。西醫(yī)叫結(jié)核病人有三黃:小便黃,皮膚黃、還有眼睛黃。黃是脾臟的原色,我們除了用入肺的藥以外,還要有健脾的藥一起開在里面,黃就會退掉。病人胃口大開,精神就恢復了,結(jié)核病是可以治療的,只是你要治他,也要離他遠一點,不然他吐口痰在你家的煙灰缸里,過一段時間,煙灰缸里就有滿滿的一泡痰在那里。他只吐一小口痰,就變的很大塊,因為里面有結(jié)核菌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