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噎膈多以情志不遂、酒食所傷、年老體弱、臟腑失調為病因,痰氣交阻、痰瘀互結、津虧血燥,致胃失和降為病機,臨床以吞咽困難,飲食哽噎難下,或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現代醫學中食管炎、食管良性狹窄、食管賁門弛緩癥、賁門痙攣、食管憩室、食管癌、賁門癌以及食管的其他疾病出現本病主要表現者,均可參照本病辨證施治。
診斷依據:
1、主癥:吞咽食物時,自覺胸骨后有哽噎難下之感。久則飲食難下,甚則食入即吐,夾有痰涎,形體逐漸消瘦。
2、起病形式因于情志不暢、正氣虧損者,起病較緩;因于飲食所傷、痰瘀交結于食管、賁門者,發病迅速。
3、誘發因素外邪入侵,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勞欲過度等,均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4、理化檢查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顯示食管或賁門部有痙攣、狹窄、腫瘤等病變。食管鏡檢查及作組織病理活檢,或食管細胞學檢查,可確定病變部位及性質。凡具備主癥,結合發病、誘因及理化檢查,可以確診。
鑒別要點:
1、反胃:表現食入于胃,停滯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嘔吐酸腐,進食時并無吞咽困難,哽噎難下之感。
2、嘔吐:以嘔吐宿食、痰涎、水液或干嘔為主癥,病位在胃,預后較好。
3、梅核氣以自覺咽中如有物哽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但并不妨礙進食,吞咽食物時也無哽噎難下之感。
4、關格:關格與氣虛陽微型噎膈均有嘔吐不止,二便不通,湯水不下,形瘦神衰等危候,然而,關格初起即以嘔吐不止,小便不通為主癥,并無咽食哽噎難下感。
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辨病位:本病病位在食管,主要與脾、胃、肝、腎等臟腑有關。具備本病主癥,伴胸膈痞悶,與情志密切相關者,主要關系肝、胃;伴形體消瘦,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者,主要關系肝、腎;病變日久,嘔吐清水,面浮肢腫者,主要關系脾、腎。
(2)辨虛實:一般初起多為實證,繼則虛實夾雜,最終導致陽氣衰微,正氣大傷。若吞咽哽噎不順,胸膈痞悶,與情志關系密切,食少痰多,苔膩脈滑者,屬痰氣阻膈;飲食難下,食入即吐,吐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舌紫有瘀點、瘀斑,脈澀者,屬瘀血阻膈;食入不下,口燥咽干,形體消瘦,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脈細數者,為津虧熱結;水飲不下,嘔吐黏液,肢冷畏寒,面浮肢腫,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弱者,為氣虛陽微。
(3)辨輕重:吞咽受阻,但食物尚可咽下者,屬噎,一般病情較輕;進食格拒,固體及流質食物均不能咽下,伴胸骨后疼痛,大便不通,形瘦神衰者,屬膈,病情較重。
2、治療原則
噎膈的治療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為總原則。初期,應針對氣結、痰阻、血瘀、化熱、生毒等情況,分別施以行氣、祛痰、散瘀、清熱、解毒、散結等治標之法,并根據病情輔以滋陰潤燥等治本之法;晚期正氣大傷,則應以補虛扶弱為治療大法,氣虛陽微者,溫補脾腎,津血虧耗者,滋陰養血,并適當輔以攻邪之法。
3、分證論治
(1)痰氣阻膈
【證候】吞咽梗阻,胸膈痞悶,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口燥咽干,泛吐痰涎,舌紅苔膩,脈弦滑。【治法】行氣開郁,潤燥化痰。
【方藥】以啟膈散為主方。郁金10g,砂仁殼6g(后下),丹參12g,北沙參12g,川貝母9g,茯苓15g,瓜蔞12g,陳皮12g,荷葉蒂9g,杵頭糠6g。
(2)瘀血阻膈
【證候】飲食難下,食入即吐,嘔吐赤豆汁樣黏液,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舌質紫,有瘀點或瘀斑,脈細澀。
【治法】破結行瘀,滋陰養血。
【方藥】通幽湯為主方。當歸15g,生地黃15g,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熟地黃、海藻各9g,升麻4.5g,瓜蔞12g。
(3)津虧熱結
【證候】飲食格拒不下,入而復出,梗塞而痛,但湯水可下,形瘦,咽干,便結,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而干,脈細數。
【治法】滋養津液,泄熱散結。
【方藥】五汁安中飲為主方。韭汁、梨汁、藕汁、生姜汁、牛乳、北沙參各15g,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石斛各12g,當歸9g。
(4)氣虛陽微
【證候】水飲不下,泛吐黏液涎沫,形瘦神衰,形寒肢冷,面浮足腫,舌質淡胖,舌邊有齒痕,苔白滑,脈弱無力。
【治法】
溫補脾腎,益氣回陽。
【方藥】補氣運脾湯加減。黃芪20g,白術12g,黨參15g,茯苓15g,陳皮9g,制半夏9g,當歸12g,枸杞子12g,熟地黃12g,菟絲子12g,山茱萸12g,附子9g(先煎),肉桂9g,甘草6g,生姜6g,大棗4枚。
4、針灸療法
痰氣阻膈者,以毫針刺中脘、期門、太沖、足三里、陽陵泉等穴,每日1次;脾胃陽虛者,取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補法,可針、灸并用,每日1次;吞咽梗阻,進食困難者,可酌取膈俞、啟膈、內關、中脘、足三里等穴,平補平瀉,留針15到20分鐘;噎膈中晚期,可酌取天鼎、天樞、合谷、足三里、膻中、中脘、內關、膈俞、脾俞等穴,平補平瀉,每日1次。
5、按摩療法
令患者仰臥,以拇指、示指點按膻中、上脘、天突、足三里等穴,每次2分鐘。然后,令患者俯臥,用手掌沿脊柱兩側膀胱經自上而下推至透熱,再點按脾俞、胃俞、膈俞各2分鐘。
6、中成藥
瘀血阻膈及津虧熱結者,可用脈絡寧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每分鐘40到60滴,每日1次;氣虛陽微者,用生脈注射液40到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每分鐘40到60滴,每日1到2次;吞咽梗阻,湯水難下,食入即吐者,可含化玉樞丹,或以煙斗盛藥,點燃吸入;食管癌患者,可服用蟾酥丸,每次5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7、單方驗方
(1)山慈菇120g濃煎,加蜂蜜120g,熬成膏狀,每次服用15ml,每日3次。
(2)守宮酒:活守宮(壁虎)5條,浸白酒500ml,7日后服用,每次10ml,每日2次,對于緩解早、中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難有一定作用。護理精神護理尤為重要。應鼓勵患者調節情志,舒暢心情,開闊心胸,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飲食宜進清淡、細軟、多湯汁、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豆腐、甲魚、肉糜等,忌辛辣刺激食物。湯藥宜濃煎,少量頻服,服藥嘔吐者,可在服藥后用生姜擦舌面以止嘔。
預防與康復
1、預防少吃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熏肉、腌肉、腌魚、酸菜、泡菜等,不吃太燙的食物,進食不宜過快,應細嚼慢咽,多吃大蒜、獼猴桃等防癌食品。中年以上患者出現吞咽哽噎、胸骨后疼痛者,應及時就醫,定期檢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刺激,積極鍛煉身體,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2、康復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不吃刺激性食物,進食不宜過快。
(2)堅持治療,鞏固療效,防止病情惡化,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3)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