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司法案例數據庫目前主要有北大法寶、天同、法律家三家司法案例數據庫提供商。我校對三家的案例數據庫均在進行了安裝和采購。本人作為校圖書館電子圖書法律專業負責人,通過對以上三家法律專業案例數據庫及圖書出版情況進行介紹,并針對案例庫案例來源、數量、質量、原創性、內容等方面進行相關比較,供兄弟院校參考。
一、案例來源及數量
1.“北大法寶”的司法案例數據庫名稱為《司法案例數據庫》。案例來源為《中國審判文書網》等公布的司法案例,案例實際數量基本與《中國審判文書網》公布的案例數量相同,內容為裁判文書原文。
2.“天同”的司法案例數據庫名稱為《司法案例數據庫》,案例實際數量基本與《中國審判文書網》公布相同,內容為裁判文書原文。
“天同”另一數據庫產品為“天同碼”案例圖書系列。案例來源為“二最高”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二最高”院《公報》發布的案例,《人民司法?案例》發布的案例,其他書籍刊物上刊登的案例等,案例數量約為五千余例。
3.“法律家”司法案例庫名稱為《中國案例裁判文書檢索》,案例實際數量基本與《中國審判文書網》公布相同,內容為裁判文書原文。
“法律家”另一數據庫產品為《法學多用途教學案例庫》。案例來源與“天同”案例圖書系列基本相同,案例數量約為二萬余例。
二、案例加工處理
1.“北大法寶”的《司法案例數據庫》中絕大部分案例為法院的裁判文書原文,其中約一萬例案例進行了部分內容的整理、分類,提煉出“核心術語”“爭議焦點”“案例要旨”等案例核心內容。
2.“天同”的天同碼圖書系列,其將“二最高”院系統及各地法院、檢察院發布的案例原文進行了歸納整理、分類,但是并未對案例內容進行原創加工、編寫,提煉出“標題”“副標題”“實務要點”“案情簡介”“法院認為”等案例核心內容。其圖書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發行。
3.“法律家”系列產品的主要數據庫《法學多用途教學案例庫》。其將數據庫中的案例進行了整理,提煉出該案的“知識點”“審判規則”“法理評析”等內容,并進行了評述。
三、案例分類及編碼
1.“北大法寶”《司法案例數據庫》按照最高法院公布的案由對案例進行了歸類。同時按案例的來源和時間順序對案例進行編碼,稱為“法寶引證碼”。
2.“天同”圖書出版的案例借鑒西方法律公司的“鑰匙碼”編碼方式,對案例進行了編碼,稱為“天同碼”,其編碼規則主要依據刊載案例的出版物進行了分類編碼。對于案例的參照效力,可以依據“天同碼”中含有的案例來源標識進行判斷。
3.“法律家”同樣借鑒西方法律公司的“鑰匙碼”編碼方式,對案例進行了編碼,稱為“中法碼”,其編碼規則主要依據案例本身的法律系統門類進行了編碼。對于案例的參照效力,劃分為星級進行區分。
四、案例內容
1. “北大法寶”《司法案例數據庫》中對裁判文書原文進行加工編寫的內容有:核心術語、爭議焦點、案例要旨。“核心術語”概括了案例涉及的法律點及事實關鍵詞;“爭議焦點”概括了雙方爭議的核心點及裁判結果;“案例要旨”概括出案例的核心法律點。以上內容均為基本概念或法律規定,未對案例進行論述分析。
2.“天同”圖書系列中對案例裁判文書原文進行歸納和整理。內容包含:標題、副標題、實務要點、案情簡介、法院認為等內容。其中,“標題”為對核心焦點的提煉;“副標題”對主標題進一步擴展閱讀;“實務要點”為本案例的核心要點,是其重點內容;“案情簡介”加工提煉本案例事實,反映案件糾紛發生的原因和過程;“法院認為”基本為裁判文書原文中內容摘錄。
3.“法律家” 《法學多用途教學案例庫》內容主要包括:“知識點”“教學目標”“基本案情”“裁判結果”“裁判要旨”“爭議焦點”“法理評析”“適用法律”等。其“主標題”概括案例的核心法律點;“知識點”為本案例在法學教學課程中的知識點;“裁判要旨”將案件中的各種事實狀態整理歸類到一定的法律規范之下,為案例的核心內容,但是有的案例不夠準確;“法理評析”對該審判規則進行理論評析,但是案例分析深度不夠;“適用法律”匯總了案例中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及修訂情況;“專著與論文”相關法律要點的書籍論文標題,但是不夠全面。另外還有“授課教案”“筆記評語”“思考題和試題”“裁判文書”“同類案例”等內容。
五、案例對比
現選取一個三家均有的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5年第1期(總第219期)上的最高人民法院終審的案例,具體看一下三家的異同。
以下為三家數據庫或者圖書中的原文主要內容,按原文格式摘錄。
案例名稱:成都訊捷通訊連鎖有限公司與四川蜀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友利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1.北大法寶—《司法案例數據庫》
【權責關鍵詞】
無效 撤銷 委托代理 實際履行 違約金 恢復原狀 支付違約金 不可抗力 基本原則 第三人 鑒定意見 反證 新證據 關聯性 合法性 質證 財產保全 訴訟請求 變更訴訟請求 增加訴訟請求 反訴 中止審理 開庭審理 申請再審 執行
【核心術語】
預約 本約 單方解除 約定解除 法定解除
【爭議焦點】
1.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是預約還是本約應如何來界定?
2.當事人之間未對單方解除合同作出約定,也不存在法定解除情形,一方當事人要求單方解除合同,能否獲得支持?
【案例要旨】
預約,即“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契約的契約”。通常,人們把將來要訂立的契約稱為本約,而以訂立本約為其標的合同便是預約。因實際中預約的形態多種多樣,僅根據當事人合意內容上是否全面,并不能準確的界定預約和本約。因此,界定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是預約還是本約,不能簡單孤立的僅憑借雙方之間訂立的協議來加以認定,而是應當綜合審查相關協議的內容以及當事人嗣后為達成交易進行的磋商甚至具體的履行行為等事實,從中探尋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并據此對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性質作出準確的界定。
《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四條規定了合同解除的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兩種情形。當事人之間未對單方解除合同作出約定,即當事人不享有約定解除權,此外,其也不存在法定解除情形,因此,一方當事人要求單方解除合同的,不能獲得支持。
2. 天同—《天同碼》
副標題:
預約合同簽訂后,雙方間是否成立事實本約的認定——當事人之間雖只簽訂預約性質合同,但嗣后一方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應認定雙方之間成立事實本約關系。
標簽:
合同解除 預約合同 本約 事實本約
案情簡介:
2006年,實業公司與通訊公司簽訂購房協議,約定了房屋位置、面積及價款,同時約定“待購房合同簽訂時,已支付1000萬元定金自動轉為購房款”。隨后,實業公司交付房屋。2008年,實業公司取得該房屋產權證。2009年,雙方就場地使用權、過戶稅費、付款分期等問題反復磋商,未達成一致。2010年3月,實業公司發出合同解除函。同年5月,通訊公司訴請繼續履行。
法院認為:①預約是指將來訂立一定契約的契約。僅根據當事人合意內容上是否全面,并不足以界分預約和本約。判斷合同系預約還是本約的根本標準應系當事人意思表示,即當事人是否有意在將來訂立一個新的合同,以最終明確在雙方之間形成某種法律關系的具體內容。如當事人存在明確的將來訂立本約的意思,那么,即使預約內容與本約已十分接近,即便通過合同解釋,從預約中可推導出本約全部內容,亦應尊重當事人意思表示,排除此種客觀解釋的可能性。本案中,案涉購房協議明確約定了房屋位置、面積和價款,具備正式房屋買賣合同主要內容,可直接據此履行而無須另訂本約,但當事人在協議中又約定繼續磋商及自動失效條款,表明當事人一致認為在付款方式等問題上需進一步磋商,并明確在將來訂立一新合同,以最終明確雙方之間房屋買賣法律關系具體內容,故僅就案涉購房協議而言,其性質應為預約。②但對于當事人之間存在預約還是本約關系,不能僅憑一份孤立的協議即簡單加以認定,而是應綜合審查相關協議內容及當事人嗣后為達成交易進行的磋商甚至具體的履行行為等事實,從中探尋當事人真實意思,并據此對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性質作出準確界定。本案中,當事人在簽訂購房協議時,通訊公司已實際交付定金并約定在一定條件下自動轉為購房款,實業公司亦接受通訊公司的交付,在簽約后交付房屋,通訊公司亦接受該交付。而根據購房協議的預約性質,實業公司交房行為不應視為對該合同的履行,在當事人之間不存在租賃等其他有償使用房屋的法律關系情形下,實業公司該行為應認定系基于與通訊公司之間的房屋買賣關系而為的交付。據此,由于實業公司在該房屋買賣關系中的主要義務就是交付案涉房屋,根據《合同法》第36條、第37條規定,可認定當事人之間達成了買賣房屋的合意,成立了房屋買賣法律關系。③因本案不具備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定解除情形,故實業公司發出解除函,通訊公司在法定期間內通過起訴方式提出異議,該解除函不產生解除合同效力,故通訊公司要求繼續履行的訴請應予支持。
實務要點:
認定當事人之間形成本約還是預約,不能僅依協議約定,而應綜合審查相關協議約定內容及當事人嗣后為達成交易進行的磋商和有關履行行為等事實,從中探尋當事人真實意思,并據此對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性質作出準確界定。
案例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90號“某通訊公司與某實業公司等房屋買賣合同案”,見《成都訊捷通訊連鎖有限公司與四川蜀都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友利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審判長辛正郁,代理審判員司偉、沈丹丹),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裁判文書選登》(201501/219:11)。
點評:
提審一改原審對合同性質認定,從事實本約角度廓清迷霧,理據豐贍。近年來少見優秀裁判文書之一。司法智慧,不外如此。
3. 法律家—《法學多用途教學案例庫》
【主標題】
房屋處分權不能對抗房屋買賣負擔行為
【教學學科類別】
房地產法→房地產交易制度→房地產轉讓→商品房預售→預售合同→合同性質
【知識點】
預約合同 合同成立條件 合同解除條件 負擔行為 物權行為
【教學要點:】
預約合同與本約合同的區別,合同解除的條件,物權處分權的邊界
【爭議焦點】
1. 買受人與出賣人簽訂購房協議書,對房屋位置、面積及價款等信息做出
約定,同時雙方亦做出另行磋商確定購房合同的內容及付款方式的約定,該購房協議書的性質是否為預約合同。
2. 約定買賣房屋未辦理所有權變更登記,但是房屋已經交付的,出賣人有
否權利解除購房協議書。
【裁判要旨】
1. 買受人與出賣人簽訂購房協議書,對出賣人向買受人出售房屋的位置、面積及價款等內容做出約定,亦約定雙方另行磋商確定購房合同內容及付款方式等事項。雖該購房協議書已包括了房屋買賣的基本事項,但雙方訂立該協議書的真實意思表示為在將來另行訂立房屋買賣合同,故該購房協議書的性質為預約合同。
2. 購房協議書簽訂后,買受人向出賣人交付定金,出賣人向買受人交付,同時買受人接受了房屋。因交付房屋并非買受人應履行的預約義務,且出賣人無義務基于其他約因關系向買受人交付房屋。因此,應認定買受人與出賣人具備房屋買賣的合意,雙方形成房屋買賣合同關系。
3. 買受人與出賣人簽訂購房協議書后,按照約定向出賣人支付定金,接受買
賣房屋,獲得買賣房屋控制權。同時買受人為訂立房屋買賣合同積極與出賣人磋商。因房屋買賣合同效力不受房屋處分權約束,非因法定或者約定事由,出賣方無權單方解除買賣合同。
【基本案情】
略
【審判結果】
略
【適用法律與法律修訂】
略
【法理評析】
1. 契約自由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民事主體可以自由選擇合同的內容與形式等,預約為合同的一種。所謂預約,是指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合同的契約。預約與本約相對,相較于本約而言,預約最大的特點為以將來訂立合同為標的。當事人既可以在預約中訂立詳盡的預約條款,亦可僅約定日后協商決定本約內容。如預約條款比較詳盡,則預約的內容可能與本約相似,此時應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和合同的真實目的判斷合同性質。若當事人訂立合同的標的為將來再訂立新合同的行為,那么即使本合同的內容與將要訂立的合同基本相同,亦應將本合同認定為預約。同時,當事人訂立預約后,雙方的法律關系不能僅憑預約認定,還要對當事人的負擔行為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最終確定當事人之間為預約還是本約法律關系。
買受人與出賣人就房屋買賣事宜訂立購房協議書,該協議書中明確約定了買賣房屋的位置、面積及價款等基本信息,即已具備了房屋買賣合同所需的基本信息。但雙方在購房協議書中同時約定,雙方應就購房合同及付款方式等問題在本協議的原則下進行具體再磋商。據此,雖購房協議書具備了房屋買賣合同本約的內容,但買受人與出賣人簽訂該協議的真實意思為在將來訂立房屋買賣合同,故購房協議書的性質應認定為預約而非本約。
2. 在簽訂購房協議書時,買受人已支付了一定金額的定金,并約定該筆定金在一定條件下自動轉為購房款,出賣人接受了買受人交付的購房款,且將房屋交付給買受人。出賣人交付房屋非為履行預約義務,且雙方并不存在出賣人需向買受人交付房屋的其他約因關系。故應將雙方交付和接受房屋的行為認定為對房屋買賣合同義務履行的行為,買受人與出賣人之間達成了買賣房屋的合意,形成了房屋買賣法律關系。
3. 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合同當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合同的解除包括約定解除與法定解除兩種情形,對此《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與第九十四條分別做出了規定。合同約定解除需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或雙方約定的解除合同條件成就;法定解除則需具備特定情形。一方當事人行使約定的合同解除權,應向相對人履行通知義務,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行為的效力。對于提出異議的期限,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有約定的從約定,無約定的為合同解除的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內。相對人在該異議期限內請求確認一方解除合同效力的,該解除合同行為不產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果。
買受人與出賣人就房屋買賣問題達成購房協議后,受讓人按約向轉讓人支付了定金,并按約就訂立房屋買賣合同與轉讓人進行積極磋商,亦具備履行協議義務的意愿與能力。雙方在購房協議中約定該協議的解除條件為雙方訂立房屋買賣合同,但是買受人與出賣人并未實際訂立房屋買賣合同,且購房協議不存在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等轉讓人享有單方解除權的法定情形。
另外,從物權法律制度方面考慮,雖然物權效力優先于債權,但是亦受到一定制約。處分行為有別于負擔行為,解除合同并非對房屋所有權進行處分,合同的解除與否不涉及房屋所有權的變動,而只與當事人是否繼續承擔合同所約定的義務有關。
根據《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的精神,房屋買賣合同成立后,所有權變更登記前,賣出人仍然對該房屋享有所有權。但是,賣出人受房屋買賣合同的約束,也即處分行為受負擔行為的約束,其應當依約全面、實際履行其在房屋買賣法律關系項下的義務,這也符合《合同法》保障交易安全的基本原則。
六、結論
根據以上對北大法寶、天同、法律家三家案例數據庫和書籍的內容的比較可以看出,“天同”多為對原案例裁判文書的原文的摘錄。“北大發寶”與“法律家”內容較為豐富一些,其內容為對案例裁判文書原文進行了加工、提煉。“法律家”的法理評析更加多一些。
以上三家案例數據庫在內容的豐富全面,觀點的準確性,案例更新的及時性及法學理論的引用等方面,與國外的三大判例數據庫Westlaw International、LexiNexis、HeinOnline,尚有很大的差距。
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 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