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思想品德課怎樣給學生好印象 |
昝崗鎮中學 朱新彩 師生初次見面的第一堂課,我們常常稱之為“見面課”,學生會有強烈的好奇和期待。如果第一節課,教師能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就為以后的教學工作開個好頭。對教師威信的形成有很大影響,而教師威信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效果。反之就會給以后的教學造成困難,由此可見,學生對于老師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不相識的教師,學生將通過教師所講的頭幾節課來獲取最初印象,形成直觀了解,教師在學生中形成的這種印象往往非常深刻。 大多數老師“見面課”都講“緒言”,一般是講本學科有何意義,如何重要,然后是講本學科該如何學,脫離具體知識講學習方法,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最后再向學生提一些學習要求。本來,學生剛剛接觸新的老師,對一切都感到特別的新奇和關注。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完全把學生擺在聽眾的被動地位,毫無學生的主體性可言,令學生很失望。學生的任務,就是坐在那兒等著老師的“灌輸”和“訓示”,這樣的課往往會感到乏味。 因此,把這些內容作為第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定位是不恰當的。第一堂課是師生了解和認識的開始,是要為以后的教學打下初步的良好基礎。為了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學生自覺地配合教師教學,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我總結了一些上好第一課的方法: 一、具有恰當得體的儀容儀表和教態 每次與學生見第一面,我們都應該精心準備一番。因為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服裝的職業傾向性,應該文雅、莊重和樸素,既不呆板,又不矯飾,要符合教師文質彬彬的氣質,又合乎教師審美情趣、傾向于含蓄、樸素的特點。教師的著裝打扮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要得體,服裝的色彩、線條要適合人的體型。同樣,合體還要求考慮年齡因素,比如:年輕教師可穿得較為艷麗嫵媚,中年教師就要注重端莊典雅,老年教師則要不失深邃持重。 其次要和諧,服裝打扮要體現整體美,顯示和諧感。 再次要適度,衣著打扮要根據不同時間(季節)、場合(環境和氣氛)而有所區別,恰到好處,分寸得當。 最后要顯示個性,教師的服裝,應為體現個人獨特的風格服務。一個活潑好動的女教師穿一身色彩艷麗,線條多變的服裝,會顯得更有朝氣;一個溫文爾雅的女教師,配上一身色澤淡雅、線條柔和的服裝,則更顯得嫻靜秀美。 除了著裝要精心,我們還要準備好最佳的教態,讓我們活靈活現的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從踏進教室起,就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一開始就給學生良好的印象。微笑,充滿自信地走進課堂,情態親切、謙和,不可裝腔作勢、面無表情或惶惑不安。 二、巧妙的開場白,開口就把學生“震”住 對于新老師,學生以充滿好奇和期待的眼光看著我們,想知道教自己的這位老師會有何表現。上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很重要,尤其是第一課的開場白,是學生與教師溝通的第一座橋梁。更要教師煞費苦心,精心準備,教師可以借鑒和學習大師和明星們的開場白。例如;某班課堂紀律極差,上課時,學生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不論老師是大聲吆喝,還是拍桌子打板凳,就是靜不下來。一日,國內幾個著名笑星來給該班上課,其開場白的效果就好多了。 趙本山老師抄著雙手,跨上講臺,以獨特的步伐,來回轉悠了幾圈,一瞧班里學生仍沒有安靜下來的意思,心里說:“小樣,我就不信整不住你們。”趙老師于是提高嗓門,開口說道:“全班同學請聽題!且說有一個人走進了鴨棚,馬上退了出來。請問――-為什么?”學生們一時呆住,靜了下來。趙本山老師笑了:“這還用說嗎,鴨子們嘎嘎地叫喚個不停,吵的唄。” 潘長江老師一蹦三跳地躥上講臺,一邊揮著雙手,一邊高聲喊道:“同學們好,同學們好!濃縮的都是精品,吵個不停的那是烏鴉。你們是跟我一樣,做人中的精品,還是呱呱呱像一群烏鴉?” 范偉老師背著雙手,邁著四方步,踏上了講臺,伸出一個手指,神秘兮兮地對打家說:“噓,想知道后天考試的試題嗎?”同學們一聽,頓時安靜了下來,支著耳朵,準備聽下句。范偉老師仍然不緊不滿地邁著四方步,在講臺上轉悠了幾圈,回過頭來說了句:“一般人兒,我不告訴他.....”下面頓時氣暈一片。 馮鞏老師的開場白依然那么煽情,滿臉哭相,邊說邊抹眼淚:“同學們,我可想死你們啦!”學生們討論的熱情頓時降到了零度以下。 為了給學生一種干凈、利索、雷厲風行的感覺,開場白要少而精,還要使學生感到自然、新穎、生動、富有吸引力,既能使學生忘記緊張感,又有助于消除陌生感。切忌為了表現自己知識淵博過多地介紹自己過去的輝煌歷史,給學生一種老王賣瓜嘩眾取寵的感覺。通過精心設計的開場白,又一次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威信。 三、展現獨特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學生對教師產生良好印象的根本決定性因素。新課程標準衡量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不是以教師教了多少作為標準,而是以學生學了多少作為標準。思想品德教學,本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比較強的學科,僅僅是依靠理論的教育很難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思想品德教學承擔著兩種使命,教書的同時還要育人,不僅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材理論知識,還要學會理論聯系實踐,學會如何做人。 在平時的教學中,許多教師課前查閱許多資料,課上滔滔不絕教得十分賣力,總以為所有的知識全部講了,才得到安慰,才“對得起學生”。但結果往往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對此,我們有的老師“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嘆: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真難教!其實問題不在學生,而在教師,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采取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方法,所以學生不“領情”。 我們必須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而不是讓機械的學習書本知識。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師很好的掌握教材知識,另一方面更要求我們教師去了解更多的社會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出發,改變教學觀念,精講教學內容,對于一部分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則重點把握,對于需要舉例分析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嘗試完成,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學生課后多關心時事政治。這樣,在講清教材知識后,可以適當的留一部分時間給學生去思考、探索,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又能很好的達到教學效果,杜絕放羊式的自習方式,充分的利用課堂的45分鐘。 教學藝術還要求課堂語言要準確、精練、幽默、富有感染力,還要講究邏輯性、藝術性,力求優美動聽。 四、盡量多聽學生說才更有利于師生間的互相了解 師生見面的第一堂課,一般都是老師做自我介紹,而我卻反過來,讓學生來說出對老師的期待。我會問同學們喜歡怎么樣的思想品德教師?”學生頓時熱情高漲,暢所欲言。“不只在乎分數”“沒作業、不要背、不做作業、不體罰、不拖堂、不罵人”,“可以睡覺”,“幽默”,“看新聞、社會實踐”,“多講有趣的事”,…… 學生一古腦兒把自己對思想品德課的真實愿望和想法和盤托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希望學得輕松,要老師善待自己,課堂教學方法多樣,要有趣、生動、直觀,不要死記硬背等等。盡管有些不盡合理,但都是我們老師必須面對,進而合理解決的。要讓自己的思想品德課深受學生的歡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提的這些要求,某種程度上不正是我們的指路明燈嗎? 總之,與學生見面課的設計,各有千秋,采用哪種方法恰到好處,應因人而異,因班而異,因時而異,不能搞僵化的模式。這也是一種科學性、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的藝術,它有待于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更多的研究、探討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