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哈佛備受歡迎的課程:放棄這5件事情后,我幸福多了!
今天文章的開頭,阿信想問你一個比較老套的問題:你幸福嗎?
其實每每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大部分人都會處于一個比較蒙圈的狀態。
不過,既然說到了“幸福”這個話題,那么阿信家有這么一套書,不得不向你強烈推薦:
作者沙哈爾博士,出生在以色列,十幾歲就已經成為以色列最年輕的壁球冠軍。在一次重大比賽中,巨大的壓力和對失敗的恐懼,導致他的腳、腿還有手臂抽筋,與世界冠軍失之交臂。在21歲的黃金年齡,不得不因為過強的訓練帶來的傷病選擇退役。結束了職業運動員的生涯,沙哈爾選擇去哈佛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他課業成績也非常優秀,但是讓沙哈爾感到非常的焦慮的是,他一直感覺過得并不幸福,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中途申請去了劍橋大學,攻讀心理學。自身的經歷,讓沙哈爾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幫助自己和更多人理解幸福,找到幸福的方法。他被評為“哈佛最受歡迎的哈佛導師”,他關于幸福的課程也被評為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他的理論被譽為“摸得著的幸福”。其幸福課視頻在各大公開課的網站上點擊率長踞首位,《幸福的方法》一書在阿信家已經出版近9年,被4000多位讀者打出了8.2的高分,就用網友的評價就是:在人生的所有目標中,幸福是至高無上的,其他所有目標的終點都只是去往幸福的起點。如果你相信這一點,務必讀一讀這本書。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拆墻,拆掉我們以往的錯誤認知。有一個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來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況,而是依靠內在的情況。沙哈爾的觀點也是如此,但是他說得更具體。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他提出三種最常見的錯誤追求幸福的方法。我們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拼命工作攢錢,對于當下想吃的美食,想去的城市,想要體驗的運動等等欲求,一概壓制,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他的理念是,現在的犧牲是為了未來的幸福和美好生活。《父與子》作者屠格涅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幸福沒有明天,也沒有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有現在。”是的,我們無法預知幸福何時來,又何時離去,只能珍視當下,當下的犧牲并不一定能換來未來的保障,但是當下錯過的快樂,未來一定無法彌補,這是肯定的。這類人群和忙碌奔波型恰恰相反,他們追求及時行樂,當下的欲求立馬就要滿足,即便資金不夠也會用信用卡或者分期拿下,他們穿梭于各種交友圈,各大娛樂場所,每天都在朋友圈被人羨慕的活著,他們追著幸福的感覺走,從不考慮“以后”這個話題。享樂主義型,且先不考慮他未來的經濟保障,享樂主義最大的危險在于過于的及時行樂會導致我們對幸福的耐藥性越來越高。簡單來說,一頓火鍋可能會讓普通人的周五晚上充滿期待,但是對于享樂主義來說,這頓飯能帶來的快樂激素卻并不高。他需要早上喝一杯奶茶,下午逛淘寶買件衣服,晚上吃頓火鍋后還要再去酒吧喝一杯,他們得到快樂幸福的門檻被提高了,日常生活中簡簡單單的一點美好已經無法讓他們產生幸福的感覺,這才是最危險的信號。有一類人常說的口頭禪是:這事兒有什么好干的?沒什么意義?這是沙哈爾所提到的第三種類型——虛無主義型。他們傾向于用負面的情緒看待一切,習慣于否定的方式拒絕別人的提議。他們對于當下沒有興趣,對于未來沒有期待,所以也不會有任何意愿去推進事情,自然也不會體驗到事情過程中以及結果所帶來的幸福感。《幸福的方法》書中,沙哈爾教授用“四個漢堡理論”形象地表達了幸福的真正意義。他說第一種漢堡,雖然口味誘人,但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你吃了它,確實在當下享受到了,卻為以后的身體健康,埋下了禍根。對應到幸福模式中,這就屬于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型人生”。第二種漢堡,雖然口感欠佳,但里面全是蔬菜,還是那種純天然無公害的,它可以讓我們以后的身體更加健康,不過現在吃起來,很煎熬。對應到幸福模式上,就屬于“忙碌奔波型人生”。第三種漢堡就比較悲劇了,口感差,對身體也不會帶來任何益處,如果把這種狀態類比到幸福模式上,就屬于已經喪失了希望的咸魚了,眼前的生活得不到享受,未來也是一片黑暗,讓人提不起信心,這就是“虛無主義型”。那最后一種“漢堡”,口感好,對身體也好,這種漢堡就是沙哈爾教授所說的“感悟幸福型”,能享受當下的生活,而且通過當下的行為,也能達到未來的目標,讓我們對未來有所期待。幸福應該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其中,快樂代表現在生活的美好,屬于當前的利益;而意義則來自于我們內心的目標,是我們所追求但是還沒有實現的,屬于未來的利益。當兩者有機地結合,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的狀態。這是沙哈爾對于幸福的解釋,他告誡我們:避開過度的享樂主義,忙碌奔波,虛無主義和完美主義,告誡我們不可能一直幸福的事實。這五點關于幸福的認知,也許能幫助我們掌握住幸福的方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