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時代,你和你的那些朋友還好嗎?如果你覺得不是太牢固,那么下面這十首李白浪漫的友情詩,希望能幫你穩固你們之間的友誼小船。
1.《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唐代〕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我們就會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就讓我們一起淋漓痛快飲盡手中杯!
這首送別詩以“醉別”開始,干杯結束,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詩中的山水形象,雋美秀麗,明媚動人,自然美與人情美——真摯的友情,互相襯托;純潔無邪、胸懷坦蕩的友誼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凈的徂徠山色交相輝映,景中寓情,情隨景現,給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2.《江夏別宋之悌》
李白 〔唐代〕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我的一生從未流過淚,現在卻在這里流淚不止。
這首詩前三聯寫得豪逸灑脫,最后一聯卻已悲愴沉郁作結。全詩大開大合,跳躍跌宕,情調悲切,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宋之悌以垂暮之年遠謫交趾的同情。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只能依依不舍順江去向渝州。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渡荊門送別》
李白 〔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我依然喜愛這來自故鄉的水,它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水擬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
5.《送友人入蜀》
李白 〔唐代〕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你的進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著去詢問擅長卜卦的君平。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的抒情詩。此詩以寫實的筆觸,精練、準確地刻畫了蜀地雖然崎嶇難行,但具備別有洞天的景象,勸勉友人不必過多地擔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熱愛生活。詩中既有勸導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祿中之意,又寄寓詩人在長安政治上受人排擠的深層感慨。
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全詩寓離情于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唐代〕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人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8.《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李白 〔唐代〕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您西去的身影已漸漸消逝,我只望見遮掩群山的煙霧彌漫而起!
最后兩句,寫詩人佇立凝望,目送友人歸去的情景。當友人愈去愈遠,最后連影子也消失時,詩人看到的只是連山的煙霧,在這煙霧迷蒙中,寄寓著詩人與友人別后的悵惘之情。“望”字重疊,顯出佇望之久和依戀之深。此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也抒寫了作者西望京華、思君念國之意。全詩用語自然,構思奇特,形象鮮明,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9.《送友人》
李白 〔唐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我們頻頻揮手作別就此分開,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地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10.《贈汪倫》
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這首詩是李白寫給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