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代成名的書法家當中,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在學習書法上有著極好的資源,加上良好的天分,才造就了其書法之名。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
漢魏時期有“書中四賢”,鐘繇為魏國大將軍,張芝乃是一代名臣,而王羲之、王獻之也是世家出身,有著極為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在王、謝家族當中,不乏書法好手。
到了唐宋時期,書法家亦是如此,你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書法家是平民出身,沒有良好的際遇和學習書法的環境,是幾乎不可能成名成家的。
我們今天聊一位唐代的楷書名家,他是在楷書上唯一能超越歐陽詢的人,千金難買一個字,達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
千金難買一個字這話是黃庭堅說的:
“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他就是虞世南!
虞世南的父親叫做虞荔,是陳朝的一位顯赫官員,后來唐朝建立之后,虞世南與他的哥哥虞世基一并來到了唐朝做官,兄弟兩人的文學才能極高,在全天下有著極高的影響力,被世人比作陸機與陸云兄弟。
在書法方面,虞世南的也是世家,他的老師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以此而論,虞世南可謂是王羲之書法的第8代傳人了。在唐代的楷書當中排第一名。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
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曾經說過,筆法在古人那里向來是秘傳的,非外人不傳,非有緣人不傳,非天分高者不傳。所以從蔡邕以下能夠真正得到筆法的,僅僅寥寥數人而已,而虞世南便是這其中的核心人物。
書法中的筆法與武術當中的秘笈一樣,沒有明師的指點與良好的天分,是很難學出來的,虞世南正是由此機緣,才能卓然成家的。
日本人評價中國的書法在唐朝有“三大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虞世南,另外是歐陽詢和褚遂良。虞世南書法的取勝之處在于將骨力內斂,在字的表現上是虛和與沖淡,而歐陽詢的字字字挺拔,險絕而謹嚴。兩者相較之下,虞世南向內求,歐陽詢向外求,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
但是從中國文化當中的含蓄美上來講,顯然虞世南的書法更勝一籌。
虞世南的傳世作品很多,比如《孔子廟堂碑》,比如《昭仁寺碑》,而在這些名碑當中,最能體現虞世南風格的作品是這件《演連珠》!此作達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
虞世南的這件《演連珠》歷來被皇家珍藏,世人知之不多,極為珍貴。此作的過人之處就在于用筆能夠“綿里裹鐵”,獨得王羲之楷書精髓。
晉人存世只有小楷,很多人將晉人小楷放大來寫,結果完全失勢,而虞世南則能對此游刃有余,這就是因為虞世南在用筆上外圓而內方,在轉折與起收之處,皆是晉人古法,能夠完美做到筆筆中鋒。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
在字的結構面目上,幾與歐陽詢相似,其變化之精微不輸歐陽詢,用筆之細膩也不輸王羲之。
虞世南的這部楷書長卷《演連珠》也是后人破解晉唐筆法的經典法帖,當你將這本帖臨摹數遍的時候,你就能真切發現晉人楷書的深厚意蘊了。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
如今,我們將虞世南的這幅楷書《演連珠》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超高清復制,還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
欲購虞世南此楷書《演連珠》,請點擊下面惠購: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