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的消息傳遍全國,老百姓們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就連戰犯管理所的犯人們也開始積極地為前線的戰士炒炒面。
與此同時,“末代皇帝”溥儀在監獄思考良久后,突然撕開自己的棉衣,取出一件東西道:“我自愿上交!”
看守人員仔細看清后,竟當場傻眼。
溥儀究竟拿出了什么?他又為何要上交?
1945年,隨著美軍在日本投下第一顆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正式向日本宣戰,宣布出兵我國東北。
日軍大勢已去,此時偽滿洲國的皇宮里也亂成一團,溥儀沒功夫再做“復辟大清”的美夢,腦子里只剩下該如何保住性命。
他認為自己此時已經走投無路,若是被八路軍抓住,很有可能只有死路一條;但若是跟著日軍逃走,他們也有可能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從而殺自己滅口。
但他該如何選擇也從來由不得他自己。
就在蘇軍出兵東北時,日軍高級長官吉岡安直便來到溥儀的辦公室,通知他日軍已經給他安排好了飛往日本的飛機,要求他立即撤退。
在臨走之前,他還撂下一句:“要做好戰敗自殺的準備。”意思是讓他寧可以身殉“國”,也不能成為對方的俘虜。
但溥儀若是有這種志氣,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了。
無可奈何之下,溥儀不得不與自己的“皇帝夢”再次說再見,之后便急匆匆地坐上了開往沈陽的火車。
就在逃亡的第五天,一行人從廣播中收到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至此,溥儀心中最后一絲僥幸徹底消失,心中只剩下無盡的絕望。
就在他手腳癱軟地抵達沈陽機場,在休息室等待飛往日本的飛機時,蘇聯紅軍及時趕到,將整個機場控制了起來。
而溥儀也終于被抓。他知道,他再也逃不了了。
之后,他被蘇軍押著登上了一架不知道飛往何處的飛機,等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是深夜。
他看不清周圍的情況,只聽見旁邊有個軍人用中文問:“有人要上廁所嗎?”
溥儀以為自己被交給了八路軍,頓時魂飛魄散,差點昏過去。
直到這個軍人告訴眾人,他們已經到達蘇聯境內,之后要在這里服刑,溥儀才恢復知覺。
在蘇聯的這些日子里,可以說是他最愜意的時光,蘇軍不僅沒有對他進行打罵,甚至還一直給予他優待。
漸漸地,他心中萌生出一個念頭,或許比起回到國內,或者去往日本,待在蘇聯才是最佳選擇。
于是他多次上書蘇聯領導人,表示愿意永遠居留蘇聯,并請求入黨。但不管他申請多少次,蘇方均沒有任何回應。
直到1946年,蘇聯高層才開始對他進行傳訊,一開始溥儀不知道這是要干什么,一直等到8月時,蘇方通知他到遠東國際法庭當證人,他才明白過來。
在法庭上,他將日本入侵東三省,以及奴役滿洲的計劃和過程詳細訴說出來。
期間,他極力推脫自己與日軍的關系,聲稱自己從旅順到長春,都是被日軍強迫的,一直到當上“滿洲國皇帝”,他都沒有任何人身自由。
溥儀說著說著情緒開始失控,拍著桌子講述日軍如何將自己的妻子設計致死,又如何對自己進行“賞賜”,以此諷刺自己。
或許是內心積怨已久,他往日所遭受的痛苦經歷又被喚醒。
溥儀第一次感受到悔恨,也第一次直面自己一直逃避的事情:他是國家的罪人,對國家所遭受的苦難,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作證完畢后,他又回到蘇聯監獄,繼續他的俘虜生活。
就在他以為自己會在這里了此余生時,他最不敢面對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1950年,蘇方突然通知他,他即將被引渡回中國。
溥儀害怕我軍對他追責,于是再次向蘇方申請留在蘇聯,這次依舊沒有得到回應。
8月1日,溥儀被蘇方正式移交給我軍。
在前往撫順的火車上,溥儀驚魂不定,以為自己“死期”將至。為了早日解脫,他甚至想在廁所自殺。
所幸,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將他救了下來。
為了減輕他的心理壓力,干部們輪流給他做思想工作,勸慰他只要好好改造,國家和人民會給他機會。
但溥儀從小就生活在爾虞我詐,利用與被利用的環境中,他早已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
即使到了撫順戰犯管理所,他生活得也并不好,每天晚上抱著自己的皮包,整晚整晚地睡不好,生怕有人“偷”他東西,或是對他不利。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溥儀發現我軍并沒有要“殺”他的意思,反而在生活上一直給予他優待,因此慢慢放下心來。
但他的改造之路依舊沒有這么容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適應不了一切要自己動手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總是放不下“皇帝架子”,不愿意與別人平起平坐。若是在排隊打飯時有人排在他前面,他干脆不排隊,寧可餓一天肚子。
最初,他的侍衛李國雄還會幫他洗衣服、打飯。
可隨著接受教育的深入,李國雄的思想也開始慢慢轉變過來:自己已經不再是舊社會的奴隸,而是新中國的公民了,他們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國雄也不愿意再伺候他,溥儀徹底淪為“孤家寡人”,無奈之下,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一開始他極不習慣,不是衣服經常扣錯,就是忘記關水龍頭,不是剪指甲剪到肉,就是縫襪子扎到手。
但好在,他總算慢慢開始改了,管理員們對此非常欣慰,平日里也時常幫助他。
在大家的關懷下,溥儀漸漸適應這里的生活。
不僅是行動,就連他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后來,他還做出了一件讓所有人傻眼的事情。
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又是如何改變的?
他記得管理員曾找他談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所犯的錯誤,并不僅僅是你的個人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歷史造成的。”
“國家理解你,愿意給你機會,只要你積極改造,將來一定能得到人民的原諒。”
溥儀聽了這話后,頓時淚如雨下。
他犯的錯太多,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他害怕人民的唾罵,所以才抗拒改造。
但現在的新政府說理解他,讓他十分感動,他的出身不是自己能選擇的,他從一生下來就帶著周圍人的期許。
但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僅僅是清朝權力的象征,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沒人教他分辨是非,只教會他如何爭名奪利。現在他想改,所幸國家給了他機會。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積極勞動,糊鉛筆盒、拔草、抬煤,他總是最積極的那一個。
參加勞動后,他不僅身體越來越強健,就連精神狀態也慢慢變好了。
后來,管理所安排他們到社會上參觀,當親眼見到日軍在國土上犯下的累累罪行時,他才明白自己當初錯得有多么離譜。
有一個從日軍手里幸存下來的小姑娘方素榮,聲淚俱下地為大家講述著當年的一幕幕慘狀。
她對著所有戰犯說:“慘痛的歷史我永遠不能忘記,但你們既然放下武器認了罪,我可以不提那些……”
方素榮的寬容讓所有人都為之觸動,包括溥儀。
他認為自己為國家做得太少,自己的贖罪之路還很長。
1950年,抗美援朝的消息傳來后,家家戶戶行動起來,紛紛為國家貢獻出一份力。
戰犯所也忙活起來,大家為前線的戰士們做棉衣,炒炒面。
而溥儀在思考一番后,撕開自己的棉衣,拿出了一個自己一直不愿上交的東西——“三鏈章”。
這是乾隆皇帝尋遍天下名匠,用上好的田黃石雕刻而成的珍寶,價值連城。
當初溥儀離開故宮時,為了今后的生計,帶走了很多寶貝,如今手里只剩下這么一件。
而他如今愿意主送上交,支援朝鮮戰場,恰恰說明他已經徹底與過去告別,管理員們感到非常欣慰。
1959年,溥儀由于表現良好,被特赦出獄。
之后,在國家的關照下,他成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開啟了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