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
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那么乏力蒼白,在爭鋒相對的時候,又是那么兇狠尖銳。
幾米說,「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也不愿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p>
因為,至少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冷言冷語帶來的傷害卻是無形的
無從展示、無從傾訴、也就無人在意。
家應該是裝滿愛跟溫暖的地方,不要因為你不懂好好說話而讓這個家滋生怨懟跟寒冷。
01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么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么樣的孩子。
如果父母為人和善,說話時讓人如沐春風,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是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
如果父母喜歡講臟話粗話,那孩子長大了多半也會缺乏教養,出言不遜;
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長大后很可能性格孤僻,容易自卑,甚至懷疑自己。
02
看了一個初中老師講的故事:
說自己班上有個成績優異,打的一手好籃球的男生,也不是仗著自己的小聰明就喜歡捉弄同學的性格,在班上人緣卻奇差!
他如果不開口你可能怎么都想不通,一說話那種生冷硬倔讓人錯愕難堪。
他讓同桌讓一讓的時候,冷著臉說“起來”;平時同學聊天有口誤,一定嚴肅的糾正爭辯;
就連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講錯一個語法,他都會直接質疑“老師你昨天沒備課嗎?”經常弄得人下不來臺。
大家越來越不愿跟這個小男孩講話,他就越來越孤僻,變得越來越尖刻無趣。
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抽了個空就去小男生家里家訪,對男孩的成績予以極大肯定的同時,
挑了幾件無傷大雅的小事,委婉地提出,孩子如果可以更友善溫和一些,會獲得更好的成長。
話音還未落,男孩的父親瞬間就收起了一臉笑容,將男孩連推帶搡地從書房拉出來,劈頭蓋臉一頓罵:“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是不是?平時都跟老師同學怎么說話的,快,趕快給老師賠禮道歉?!?/p>
老師連忙擺手解釋,而他猶自喋喋不休地訓斥著兒子,直到那孩子低頭認錯才罷休。
還沒等一口氣舒完,夫妻倆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執,一個埋怨老婆天天加班沒時間教育孩子,一個指責老公太大男子主義,沒給孩子好的言傳身教。
老師手足無措地看著夫妻倆吵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而就在那個尷尬得要命的瞬間,她看見那個男孩站在沙發旁邊的樣子。
沒有怒火,沒有不滿,沒有恐懼,甚至沒有因為父母當著外人爭吵而生出的一絲嫌棄或羞恥。
他就只是站在那兒,不看她,也不看自己的父母,面無表情眼神空洞。好像只是在耐心地等待這一場爭吵的結束。
無動于衷,習以為常。
03
宋丹丹跟兒子巴圖一起參加綜藝節目,本來是開開心心的相聚時間,宋丹丹卻一直在吐槽巴圖,對兒子冷嘲熱諷。
早上起床后,宋丹丹以為兒子巴圖做了早餐,巴圖耿直地回答:啥也沒干,啥都不會干,你說能干嘛?
宋丹丹毫不留情地吐槽:怎么這么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
聽說大華做了早餐,連聲夸贊,并一本正經地說:要換兒子。
當巴圖為她手忙腳亂生火煮雞蛋時,她卻一邊奚落兒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兒子揚起的煙灰弄臟了自己的臉。
她還將巴圖小時候的糗事當笑料逗大家開心,看到巴圖腳趾發炎了,竟然說:「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
絲毫不顧巴圖的面子。
在節目中巴圖羞得一臉通紅,急忙躲到雞窩去「避難」。
何炅見狀都忍不住替巴圖打抱不平:
巴圖已經帶著男人的尊嚴去壘雞窩了,你卻讓他表演啃腳?
04
其實,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贊揚和肯定。
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
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
叫「打擊式教育」。
微博上曾有網友坦言,因為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唱歌難聽」,從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當中國唱歌。
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的時候,才剛說去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說:
「怎么就這么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后在社會上還怎么生存!」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
05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網友說,我特別羨慕自信的人,因為他們就算是錯的,也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我就算是對的,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
因為我害怕我真的錯了。
經常被父母打擊的人,會極度自卑,常常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
而父母卻總是一邊言語打擊,一邊懊惱為什么子女總是這么不自信。
06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當孩子做的不夠好時,我們可以鼓勵一句: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已經進步很多了;
當孩子幫著做家務時,我們可以真誠地感激:謝謝你的幫助,媽媽很開心;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我們可以由衷地贊許:孩子你真棒,我為你驕傲;
當孩子因為失敗感到迷茫時,我們可以引導他直面挫折:沒關系,我相信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的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上進心。這就像植物必須每天澆水,才能生存一樣。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永遠不要吝惜你的贊美,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對孩子。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直學習。
學會好好說話這一課,家長一定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