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30歲,2020年末就診。主訴婚后未避孕4年未育。
初見患者面色萎黃無光澤,述不能行重體力勞動,食欲不振,伴同房后腰酸,情欲低下,大便不成型,一日兩次,怕生冷油膩。舌淡苔白邊有齒印,脈細弱。
精液報告分析:精液量1.0ml,pH值7.5,液化時間35分鐘
精子密度8.3×106/ml,精子活率28.9﹪
前向運動精子8.7﹪、非前向運動精子20.2﹪、不動精子71.1﹪,正常形態精子85.0﹪。
證屬脾腎兩虛,治以補益脾腎。
藥用:黨參、炙黃芪、白術、山藥、當歸、枸杞子、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石榴皮、巴戟天、淫羊藿、杜仲
先予服7劑,患者訴藥后精神轉佳,食欲增強,同房后未見腰酸,欲望漸起,查精液常規:
精液量1.8ml,pH值7.4,液化時間30分鐘
精子密度36.3×106/ml,精子活率50.1﹪
前向運動精子20.5﹪、非前向運動精子29.6﹪、不動精子49.9﹪,正常形態精子89.0﹪。前方去石榴皮、杜仲,加鹿角膠。
續服10劑,患者精神好,面色光澤,食欲佳,現大便日行一次,
復查精液常規:精液量2.8ml,pH值7.4,液化時間30分鐘
精子密度102.3×106/ml,精子活率63.0﹪,前向運動精子40.7﹪、非向前運動精子22.3﹪、不動精子37.0﹪,正常形態精子90.0﹪。
告知患者精液分析各項指標均已正常。22年隨訪,其妻已育一子,年近1歲。
李杲《脾胃論》言“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
脾氣虧虛,運化失常,谷不化精,腎精失于充養,亦可導致少精子癥。脾腎氣虛,鼓動無力,精子活力低下,而形成弱精子癥。
點擊加載圖片
患者的臨床癥狀作何分析?
1、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故見不思飲食;
2、脾虛失運,清濁不分,水濕下注于腸則見大便稀溏,次數增多;
3、脾腎氣虛,精神失養,故見神疲乏力,大欲淡漠。
治宜脾腎雙補,如萬全所言:“腎為元氣之根,脾胃為谷氣之主,二者當相交養也。”藥用黨參,補中益氣,健脾養血。
黃芪,長于補脾肺之氣,為補中益氣之要藥,與黨參合用,健脾益氣尤佳,輔以白術、山藥,補益脾氣,氣旺則精充,脾健則腎強。
患者氣血虧虛而見面色萎黃,當歸補血活血,與黃芪相伍而成當歸補血湯之方,可益氣生血。
枸杞子、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鹿角膠補腎精之不足。氣分陰陽,氣虛日久,可致陽虛,用巴戟天、淫羊藿溫補腎陽,增強情欲,以助氣生。腎精得充,腎氣得復,故患者較快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