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橋高吧?還不上錢,你就給我們表演一下百米高臺跳水咯?”
“你利息還不上的話,就讓我們開心開心,怎樣開心么,你懂的哈哈哈!”
“其實錢還不上,我們可以幫你,你先去夜場陪酒,陪酒錢還不夠還的話,你這個姿色,還可以出臺嘛!”
……
很難想象一個18歲的小姑娘,天天被兩個彪形大漢貼身跟著,時不時就在耳邊來上這么一句,心里會是個什么滋味。可這就是杭州下沙某高校就讀的大一女生小高的現實遭遇。
高姑娘的成績不算好也不算壞,大學考來了離家不遠的杭州。高中里,她可說是個樸素的女孩子,吃穿用度跟同學們沒什么兩樣,可進了大學,認識了幾個年級里“受歡迎”的女孩子,她想法變了——因為常跟這些同學們出去玩,高姑娘越來越愛打扮,而且是直接跟成熟女性接軌,絕不是學生小妹學化個淡妝那么簡單。她在朋友們的“教育”之下,化妝品、衣服、包包,非名牌不買。
父母都是工薪階層,起初女兒來要錢,想想她長大了用錢的地方是多,爸爸媽媽都給了。可是漸漸的,女兒每次都是5千、1萬地來討,這就完全超出了家庭的經濟水平了。
見父母沒法繼續依靠,去年12月中旬,高姑娘在幾個同學的介紹下,向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借了2萬元。
不需要任何擔保和條條框框就能幾萬幾萬地借,高姑娘很興奮,這錢要怎么還,并不在她當時的考慮范圍之內。
但去借款的當天,做著美夢的她其實就有點慌了:對方全是些“流里流氣”的“社會人”,寫借條的時候,對方更強行要她把2萬元的借款金額寫成4萬元。
“這是行規,你懂不懂!”高姑娘很想回答不懂,然后逃出去,但對方一堆人把她圍在中心,她沒膽子說不借。
4萬塊錢的借條寫好,對方馬上又說,第一個月的利息和中介費現在就得扣除,說著一口氣取走4000。這樣,高姑娘真正到手的借款才1萬6000元。
到2017年春節,高姑娘手里的錢已經不夠還利息。討債的電話來了。“不還錢就到你們家門口來噴油漆、抹大便!你的照片我們也有,給你合成艷照印成傳單,一開學就去你們學校發,怎么樣?”
高姑娘苦苦哀求,但劫數難逃。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晚上,高利貸公司老板親自出馬,帶著兩名大漢,在學校附近抓住高姑娘,把她帶到了下沙某跨江大橋上,威脅高姑娘當晚必須還款。“跳百米高臺”的那番恐嚇,就是他們在大橋上說出來的。
驚惶間,高姑娘答應再去別的貸款公司借錢還款,這時候她心里早就都明白了,這些公司跟現在的這一間是一丘之貉,全是高利貸。但她別無選擇。
按照“行規”,在另一家高利貸公司,她陸續簽下多張借條,賬面借款金額共計10萬元,而她實際只拿到2萬5。
最開始借的2萬利滾利,此時已經翻番,高姑娘借來2萬5,卻還是不夠還債。她被關進了一間小黑屋,隨后又被帶到一家浴場。在浴場里,她被要求脫掉衣服、換上浴袍,同時被沒收了手機和存衣柜的手牌。
就這樣,她全身上下只剩下一件不怎么安全的浴袍,被兩名大漢看管著,就這么在浴場里被控制了12個小時。這種極度的不安全感折磨著她,徹底摧毀了她的意志,第二天下午2點,她被那兩個大漢又帶去了新的高利貸公司,又申請借款3萬元,隨后簽下賬面總計15萬元的借條。
就在高姑娘以為這下終于能暫時解脫的時候,高利貸公司的老板微笑著走過來,叫她交出4000元,算是兩個大漢看管她一夜的“辛苦費”,“你不肯也沒關系,明天學校里就都是你的艷照!”
被逼到絕境后,姑娘選擇了逃跑。她跟學校請了長假,回了家。父母聽說了她的經歷,悲憤報案。
下沙檢察院在今天的公開通報中表示,像高姑娘這樣的經歷,絕非個案。“類似的非法貸款案件,相關部門正在嚴厲打擊,截至今年年5月16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已對55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涉及的罪名非常繁復。”檢察官說,“這些嫌疑人日常都盤踞在高校周邊,據他們說,他們的目標主要就是大學生,因為大學生沒有什么社會經驗,臉面比較薄,膽子又比較小,簡單嚇唬嚇唬就把他們嚇住了,后面都會乖乖地受放貸人的控制。在他們借款的時候,一個接一個的圈套就早都設計好了,只要踏進半步,接下來就會被連環套套死。”
檢察官在此也鄭重提醒:
1、合理控制自身消費行為,切勿盲目貸款消費。
有的大學生基于愛慕虛榮、物質攀比心理,無視自身消費能力,追求奢靡生活,追捧奢侈品牌,出入高檔商場、夜店,每月消費輕松破萬,高者甚至達到十幾萬。面對如此高額的消費,除了父母提供的每月生活費外,其余的開銷怎么填補?沒有穩定收入的這些大學生只能四處借貸,借款越來越多,利息越滾越高,等到無力償還時,最后釀成的苦果,只能由自己來品嘗了。
2、認清貸款公司資質,謹防上當受騙。
現在面向大學生的貸款越來越多,貸款的手續也越發簡單。一些校園貸的借款平臺對緩解大學生暫時的經濟危機確實提供了較大的便利,但很多貸款平臺資質不健全、甚至根本沒有資質,他們本身的目的就是以借貸為名非法牟利。所以,有現實需要的大學生們在貸款時,一定要注意貸款平臺的資質以及貸款平臺的流程和相關貸款的規定,謹防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記者 鄭億
通訊員 金凱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