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過渡階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僅直接關系著小升初后的學習成績,更關系著孩子在中學的學習狀態。小升初家長暗暗相互切磋,為了孩子的前途,寧愿陪孩子“煎熬”過這一段日子,也不能因暑假的松懈而貽誤了孩子學業。
在小升初銜接階段,家長到底要幫孩子做些什么呢?到底什么才是準初中生在銜接階段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為此,我們將邀請中學生教育專家——昂立中學生VIP學習中心的老師,結合實際案例,總結歷年來預初新生的表現,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找到順利打開“小升初”銜接教育的“金鑰匙”。
[經典案例分析
小學尖子生進了初中看不進書
張琪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女孩,小學時的學習成績一直領先。因此爸媽對她也挺放心,想想升入初中后應該會繼續一帆風順。
然而,事情出乎父母的意料。開學后不久,張琪就說初中沒意思,老師沒小學時親切、同學沒小學時密切了。開始,爸媽以為女兒只是發發牢騷,也沒放在心上。可是沒過多久,他們就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張琪整天沒精打采,上課思想不集中、作業質量不高,近期考試成績退步很大。這下,家長著急了,找女兒細問,小家伙哭得挺傷心:“我也知道退步了,心里很著急,可打開書本就胡思亂想,看不進去。”面對女兒的這種情況,父母也陷入了困惑,一時無從入手。
[經典案例分析
溫和的孩子到了初中性情大變
林韜然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中上,性格很溫和、很聽話,很討長輩和同學的喜歡。但是,這么個可愛的小男孩到了初中卻性情大變了,作業拖拉,沉迷于游戲,經常無理頂撞和埋怨父母。老師反映林韜然有抄作業現象,平時小測試都很難及格,上課時愛開小差,不愛與老師交流。看著孩子的突然轉變,父母相當苦惱。
教育專家點評:
以上兩個案例是在預初學習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小升初階段是孩子身體、心理成長的分水嶺。與小學相比,初中學習突出呈現三多,課多、書多、作業多,很多預初孩子感到極不習慣,對功課也應接不暇。
同時,預初階段的孩子對老師的情感依賴依然是非常強的,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情感撫慰,最怕老師置之不理。有一位預初時學習情緒低落的孩子曾對自己的母親說:“老師很久沒摸我的頭了”。可以看到,這時孩子得不到有益幫助的話,就會出現一些不良突變。解決這些不良突變的源頭,就是要抓住小升初后的暑假。
小升初的銜接最重要的是知識斷層的銜接和學習習慣的銜接。唐希曦是育才初級中學的預初學生,認識他的同學都知道他在小學時成績可差了,成績總是墊底,說話總是低著頭。然而唐希曦進入初中后,成績在班里排名前五位,還竟選上了學習委員。這不可思議的變化,唐希曦認為,主要是得益于上預初前的暑假在學習中心的“深造”。
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學習中心不僅幫助唐希曦銜接好了小升初知識的斷層,提高了學習基礎,更著重地培養了他的抗挫折、自我管理、珍惜學習、學會感恩等方面的素養。唐希曦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認識到了學習的樂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他以“高分”為目標,對初中學習充滿了期待和信心。
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家長該怎么做?
作為滬上中學課程輔導專家,昂立中學生VIP學習中心是如何幫助大批小升初的孩子成功完成升學銜接的呢?學習中心教研主任袁老師指出,在小升初的過渡銜接階段,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先學一步,確立領先優勢,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中學的學習任務很重,昂立學習中心將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列入重要的教學內容,強調五個環節:預習、聽課、筆記、閱讀、復習、作業。
預習:在完成當天的作業后,一定要安排時間認真預習第二天學習的內容。預習的基本要求是: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層次結構、主要論點、基本概念和原理,讀懂例題,試著做習題或思考題,找出不會的疑點并用“?”做好標記,這樣第二天聽課就有了針對性。
聽課做好筆記:初中階段的學習,需要孩子邊聽、邊看、邊想、邊記。建議家長幫助孩子設置專門的筆記本,選擇孩子喜愛的電視節目,邊看、邊聽、邊拿筆做記錄,訓練做筆記的能力。
經常大聲閱讀:不少學生由于從小缺少訓練,沒有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不但在人前不敢大聲朗讀,即使獨自一人讀課文也不流利。而這些學生英語成績普遍不夠理想。因此,對于小升初過渡階段的學生,家長應當要求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如清晨)大聲朗讀課文,對語文和英語的重點課文,一定要讀出聲,而且要堅持不懈,養成習慣。
課后復習:為了防止孩子出現懶散的精神狀態,應給孩子布置一定量的作業,幫助孩子制訂作業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來執行,以改變孩子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使孩子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
正確做作業:很多學生都是一坐下來拿出作業就做,做錯了再訂正,結果事倍功半。正確的做法是,做作業之前,先認真想一想白天老師授課的內容,講了哪些概念和例題,有什么要注意的問題等,想不起來的時候翻翻書,將所學的知識理出一個頭緒,然后再開始做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