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孫思邈生平簡介
孫思邈,陜西耀州(現陜西銅川耀州)人,不僅醫術高超,被稱作藥王,而且善于養生,按照正史記載,他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活了101歲,壽逾百歲。
這與他獨有的食療思想分不開。
二、孫思邈食療思想
1、孫思邈首次提出了食療的概念。
《千金方》中指出“夫為醫者,當須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痊,然后命藥。”而且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專設“食治”專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碧貏e強調飲食在治療中的作用。這段話也說明了飲食與心理調節的相關性。
2、孫思邈強調飲食知識的重要性和普及性。
他指出,人的生存繁衍離不開膳食,但是,“食之有成敗,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難識。”老百姓缺乏健康飲食知識,所以他才在撰寫醫學論述的同時,撰寫了《食治》篇來進行科學飲食的普及。這也是孫思邈獨有的飲食思想。
3、孫思邈強調飲食導致疾病的問題。
他指出“夫萬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之患。”
“之所以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這是飲食的病因問題。
“勿食生菜、生小豆,陳腐物。”體現了安全飲食,食品衛生的思想。
在日常飲食,食量上,要求人們“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少欲頓而多,多則難消矣。”強調飲食的規律和節制。
“食不欲雜”。食物種類過于繁雜,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懊渴潮丶捎陔s,雜則五味相撓,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以食瞰鮭肴,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span>
清淡飲食,主張“常淡食。”“每食不必重肉,喜生百病。”
不得夜食。晚上盡量不要吃東西。與現代的健康理念非常符合。
“季節不同,冷熱肥膩不可太過。”比如夏至以后,到秋分,應慎食肥膩的食物,春夏不可貪涼太過。也符合現代的健康觀點。
三、孫思邈食療貢獻
對食物進行科學分類?!肚Ы鸱健肥持纹兴d可供食療的食物達154條。果實類29條、菜蔬類59條、谷米類27條、鳥獸類29條、蟲魚類11條。
利用食物去治療營養缺乏的疾病。用含碘豐富的動物甲狀腺(鹿靨、羊靨)治療甲狀腺腫,用動物肝(羊肝、牛肝)治療夜盲癥,用赤小豆、烏豆、大豆等治療腳氣病,用谷皮(楮樹皮)煮粥常吃預防腳氣。
孫思邈學生孟詵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食療食材學專著《食療本草》,首次提出“食療”一詞。
所以,孫思邈對中醫食療學的貢獻有目共睹,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研究。
本節小結:古有藥王出陜西,長壽大醫自精誠。食治為先立千金,食養重在淡而簡。
食療小貼士:四合湯
原料:白面500克,芝麻500克,茴香50克,鹽20克。
制作:將白面等均炒熟,并為細末;每日空腹時,以白開水沖適量。
功效:溫中和胃,活瘀散滯,理氣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