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期盼著下雪,雖然我生長的地方不能常見到雪的身影,但姍姍來遲的冬日里凋零的萬物都需要那一份靜謐的點綴。輕輕的,細小的,晶瑩的,也許是甘甜的,它的深沉凝重的美麗不僅僅只體現在棱角分明的狀貌上。分明不想沾染凡塵,卻義無反顧的撫慰著大地的每一處傷痛的瘡痍,于是來春的它們用淚水詮釋了自己的固執與堅韌。我會對雪天充滿憧憬與幻想,對其抱有童話里的浪漫色彩,那樣一點一點明亮的光線透過我的窗扉,將屋里的世界融成一片暖黃。
不過,我忽略了雪天其實富有些許的悲劇成分,也不知道悲劇里不純粹只有悲情,那錯綜復雜的感覺也許會改變我原先的看法。一個男孩在雪天時不幸遇難,由此引出了兩個女孩互通書信的片段,愛情在某時如夢初醒,友情在那時塵埃落定。這是一個很美麗很簡單的關于初戀的故事,羞澀的男孩與女孩都默默地凝望彼此,不多言語,可在往后的歲月里,記憶卻倏忽間回到過去,透析了一切真相。也許這是殘忍,但并沒有很深刻的疼痛。
博子在下雪的天氣祭拜在登山中死去的阿樹,在翻閱他的遺物時找到了他生前的相冊。也許是出于內心的眷戀,她就寫了寥寥幾句的信箋,并寄到了“藤井樹”家的地址。她誤以為她的阿樹是獨一無二的,并且忽略了一些淺顯的細節。于是,那封信陰錯陽差的到了另一個藤井樹的手里。雖然沒有期盼回音,但博子的內心也隱藏著莫名的失落;不知道寄信者的藤井樹也出于禮貌的回了信。冥冥之中,男生的生命里注定著和兩個女孩的相遇,并在另一個國度,讓她們因此而結緣。這樣的故事一開始都被賦予了悲傷的格調,并讓人在回憶里思考,那樣的憂傷并美麗著。
我們的身邊充滿著意外,也有許多的不確定與未知的事情。男生和女生同名的不多,女生和女生長相相似的也罕有,可是這些意外編織成了一種因果,卻總是覺得意外也格外令人喜悅。那是在人世間跋涉,過了很久,驀然遇見與自己同名的人,會覺得在這薄涼的塵世有了慰藉,即使那樣很渺小不明晰,總讓人的心底升騰起一股暖意。
巖井俊二的文字有一種清新的雅致,蘊含著晦暗的凄楚與憂傷,還融合著一種特殊的意象。純美的場景,干凈的鏡頭,打上柔光的臉龐,棱角模糊的輪廓,他的電影體現了他風格的細膩與婉約。作為作家與導演,他的作品都共同衍生出宛如童話的迷離之美,雖不華麗,卻令人無比動容。
摘自書中的評價:
寄往天國的信箋帶來了時光的回音,他,她,她,還有我們,這樣的微妙與青澀,美的讓人心碎。
無論如何,他都像是緩慢滲出、靜水流深的清涼泉水一樣,是能讓人的心變得柔軟及澄澈的回溯。
單純、唯美、干凈的愛情,像一幅小小的淡彩畫,讀到最后,心頭像是飄下了一片雪花,微微地涼,暖暖地融化。
找不到音樂原聲資料
01 His Smile
02 Childhood Days
03 Flow in the Wind
04 Letter of No Return
05 Sweet Rumors
06 Forgive Me
07 Fading
08 FROZEN SUMMER
09 THE FLIGHT
10 HE LOVES YOU SO
11 A WINTER STORY
12 ECCENTRIC LOVE PARADE
13 SOIL OF HIS TEARS
14 GATEWAY TO HEAVEN
15 SMALL HAPPINESS
16 girlfriend2
17 Letter of No Return (Fixed)
18 girlfriend
19 Hiroko1
20 bluecoralreef
21 hiroko
《青色珊瑚礁》 中文歌詞
演唱:松田圣子 歌詞:三浦德子 作曲:小田裕一郎 編曲:大村雅郎
啊 我的愛已隨那南風遠去
啊 都到了那熏風吹拂的珊瑚礁
每次和你不期而遇
總讓我徹底忘記一切
就像個小女孩般玩鬧嬉戲
你能聽到我咚咚的心跳吧
珊瑚礁將我們的肌膚映照地斑斑駁駁
只有我們兩個人一起也好
因為我喜歡你!
啊 我的愛已隨那南風遠去
啊 都到了那熏風吹拂的珊瑚礁
我的眼淚可在簌簌地流
才不想看你溫柔的眼神
就像個小薔薇般低垂腦袋
想觸及那朵朵花瓣
岸邊滿是象征愛的苔綠色
我們兩人的臉頰漸漸地靠在一起
因為我喜歡你!
啊 我的愛已隨那南風遠去
啊 都到了那熏風吹拂的珊瑚礁
可遇之哀 可求之傷
2008-08-07 19:44:44 來自: 張怡微(寫,為了那繚繞于人的種種告別。)
Love Letter / 情書的評論 4 可遇與可求之間,只在太過年少的時地看來,才仿佛隔著滄海桑田。
偏偏又是年少,才會為一束日光、一盞窗臺、一級臺階的微涼而哽咽。
誰又能想到,這哽咽竟能這樣頑強地蹣跚過歲月,恍恍惚惚,清濁相間,一點一點鑿穿世間最頑冥的時間之石。
直至透亮透亮,凝成哀而不傷的漬。
生命正因此不輕不重、卻獨一無二的痕,在陽光下閃耀著生生不息又遙不可及的希冀。
許多人看《情書》,許多人寫《情書》,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梳理著年少,回味著愛的博大與徒勞。也許只有到了可以追憶的時候,愛才稱其為愛。它永恒、它不朽,因為它深植記憶。它可以分享、可以遺忘,卻無法互相替代。無法爭搶,無法偷竊,無法模擬,因而具有天然的神圣性。
《情書》日本式的優雅與委婉常常給人一種震懾的美,日本電影人精微的創作力和感受性,使得他們的作品在模仿之外,更具有獨立的詩性追求。“尋找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是世界電影中一個經典的主題,新銳導演們總是能夠敏感地捕捉這種鏡像中的自識,從而通過膠片——這一特殊的情感載體,細密地、委婉地傳達對于生命的詩意追問。無常、宿命、極端美學常常是日本電影中最為鮮明的基調,然而《情書》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并沒有過多地展現這種淋漓的殘酷之美,而是將“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學觀念詮釋得精準到位。
渡邊博子因為強烈的思念而去尋找死去戀人青年時代的記憶,導演給予她的鏡頭色調總是暗暗的,與女藤井樹的溫暖色調對比,悲憫之心躍然顯現。從影片一開始的雪中祭奠,到渡邊博子壓抑、內斂的臉部特寫,整個故事都籠罩著死亡的陰影。
死亡不是遺忘,而是未知,是無助,是傷痛。渡邊博子靜靜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試圖通過這種親近死亡的方式緩解兩年以來的強大孤獨感,試圖走出這段無果的愛情企盼。深情的女子,像沉默的雪,綿延浩瀚。在她的眼神中,投影的不僅僅是她無措的命運感,更有她企盼能夠互通情感的對話世界。情書,是最為古典的傳情方式。它不需要直面,不需要聲音。它承載著等待、承載著希望。它是自我敘述,也是自我認識。
“你好么?”“我很好”
這似乎遠遠超越的問話本身,而成為了追問生命的直接表達。
日本文化素來有著“死亡崇拜”的特殊傳統,在最美的時刻凋零也成為了詠嘆青春的經典手段。但是巖井并沒有選擇傳統日式對于櫻花般剎那芳華的迷戀表達,而是選擇了對于生者的鼓勵和關懷。在這里,男性藤井樹的遇難,少女藤井樹父親的去逝都被淡化為一種哀思和懷念。渡邊博子在對愛人的懷念和追思中終于下決心把握秋葉的愛情,走出曾經的陰影;對女藤井樹的病危、搶救情節的描寫,更是肯定了生命的延續。似乎與青春有關的所有感情都會無疾而終,在這部電影中,這種無疾而終的方式通過“死亡”來展現,頻添了一種清冷的韻味。女藤井樹的生命歷程交織著對于生死的認知,她在醫院產生的對于父親死前的恍惚幻覺正是深埋于心底對于死亡的恐懼,護士的呼喚又讓她不經覺想起了年少時同名同姓的男孩。當得知男孩過世,她最先想到的便是父親離開時的記憶。此時敘事的節奏頓時被悲哀籠罩,在這種悲哀中,融會著日本式的安慰和解脫——即雪景鋪陳。那是埋葬父親的地方,也是男孩離開的地方。生命終結于自然,就仿佛終結于永恒,而此時將悲哀視為美,無疑是最好的安慰。探討生存與死亡也許并不是這部影片的主旋律,但青春并不是僅僅以單線鋪成的成長經歷,它更多承載著我們對于生命最樸質的感知,也即是對于永恒之愛的渴望。
年少時的愛,清澈得不沾染絲毫欲望,純潔如雪,深遠若天際。如果不去深究,或許我們永遠不會如此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別人心中,究竟曾是怎樣的位置。能夠記憶的,或許只有窗前那恍惚的身影,靜默的臉頰,或許只有那些點點滴滴的荒唐片斷,以及百折千回的細密情懷。寂靜而坦然地走向離別,就好像藤井樹騎著單車消失在小樽的街道,沒有背負絲毫的哀痛。時間深處的心意也只有經過時間的蕩滌,才能夠如此雋永悠長。
博子的愛濃烈深沉,藤井樹卻如此內斂羞澀。然而愛,卻偏偏相差不起一毫厘。曾經因羞澀而錯失,如今的熱烈又留不住。愛的無措、命運的無可言喻,或許是這段故事永遠無法抹去的悲傷特質。
當藤井樹打開《追憶似水年華》的扉頁,看到了那張書簽的背面,相信所有的觀者都會被她含著淚水又不知所措的笑容所打動。仿佛一瞬間,渡邊博子的全部酸澀與思念都轉移到了她的心上,莞然間已隔滄海桑田。遺憾的是,藤井樹到死都沒有忘懷初戀的女孩,女孩卻毫不知情;遺憾的是,藤井樹愛的并不是渡邊博子,渡邊博子卻深愛他;遺憾的是,藤井樹未曾愛過的男孩竟然成為她永遠無法忘記的回憶。“徒勞”的愛成為了影片中最感人至深又讓人唏噓不已的因緣。日本似乎偏好這種“徒勞”的渲染,不在乎自己的愛是否能有回報,不在乎這種無望的愛將能帶來什么……“徒勞”憑借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無怨無悔的信仰,可以超越生死而永恒存在的力量。想起雪地中渡邊博子的呼喊,想起病榻上藤井樹的呢喃,想起那束日光,那盞窗臺……也許,她們都背負著徒勞之愛而孤獨行走,面帶微笑、隱忍堅強。
自然地體現出幻覺式的纖細哀愁和象征意象是電影中最為成功之處,玄虛的哀感遷移和清冷的風韻將影片定位于青春卻又不止行于青春。初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并沒有體會到這番意蘊,只是為曾經年少的浪漫哀愁所感動,只是猜想倘若女藤井樹與男藤井樹曾經相愛,結局又會如何。于是想著,這“情書”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是渡邊博子寄往天堂的信?還是少年藤井樹細心描畫喜歡女孩的書簽?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情感訴求的對象,這似乎與成長無關,而是隱秘于心的古典情懷。年輕時,我們總有許多話想對暗戀的人說,即使與他根本不相識。長大以后,孤獨站立在十字街頭,看人影穿梭卻沒有一個人會為自己停留。冥冥間是否會有一個人和我一樣面貌、一樣寂寞、一樣站在黑暗的舞臺上,等待照亮彼此的光線?
是女藤井樹的回憶讓博子終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淵,也是博子讓藤井樹了解到從未深究過的記憶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卻從未相逢,似乎沒有人為她們遺憾。她們已然融為了一體,成為愛與記憶的象征。
他們各自徒勞之愛,在這一刻平添了動人的韻味。若是沒有辦法遺忘,不妨就銘記著哀傷吧。就如我們無法回避死亡,卻仍然要勇敢地生活、相愛,至死不渝。
“你好么?”
“我很好”
我只愿在心里,再為你投遞一封情書,最后一次忘記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