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糖尿病知識來源: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運動)
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陪伴終身,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導致慢性組織、器官的損害,從而出現各種慢性并發癥。
被診斷為糖尿病后,如果不加以控制,隨著病情進展,會慢慢出現心血管并發癥、腦血管并發癥、腎臟并發癥、眼部并發癥和糖尿病足,最終可能因為這些嚴重并發癥而過上“輪椅生活”。所以,得了糖尿病,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好,就容易發生并發癥,而并發癥是可以累及全身的——從頭到腳,糖尿病可累及身體各個器官、組織。
糖尿病并發癥嚴重危害生活,若要遠離并發癥,控制血糖長期達標是關鍵。假設兩個人同年患有糖尿病,但由于血糖控制水平不同,兩者的命運卻迥然不同。血糖控制不好的很快出現了并發癥,并逐漸加重。而從一患病就注意血糖達標的,延緩了并發癥的發生、發展,生活質量明顯不同。
控制血糖達標,病友們要記住幾個關鍵的數值
空腹血糖應控制在4.4-7.0mmol/L之間,非空腹血糖應≤10.0mmol/L,且糖化血紅蛋白﹤7.0%。這是2013版的指南推薦的。
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發癥1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并發癥是2型糖尿病最常合并的大血管并發癥,也是導致病友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心腦血管疾病常被稱為糖尿病的第一“殺手”!
糖尿病患者腦卒中(中風等)發病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現有胸悶、胸痛、壓榨沉重感,嚴重者出現心肌梗死、心衰;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現有頭暈、肢體麻木,嚴重者造成腦血管堵塞、破裂引起癱瘓,甚至死亡。
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最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有5%-10%的人會發生視網膜病變。隨著視網膜病變的加重,視力減退直至失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工作年齡段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它的主要癥狀是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前黑影,眼底黃斑受損,雙眼視野縮小,嚴重者發生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應對措施
定期到正規醫院做眼科檢查,建議每年1次。
>>>>
檢查包括
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等;尤其注意需將血糖控制在達標范圍內,血壓控制在140/80mmHg以下;另外,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限制高糖、高脂飲食等。
3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在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達到34.7%,常與糖尿病眼病同時發生,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糖尿病病友病程達10-20年后,約半數以上病友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腎臟早期損害會先出現微量蛋白尿,腎臟損害加重后會出現大量蛋白尿,最終發生腎功能衰竭。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嚴重、治療費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輕則發生足潰瘍、足壞疽,重則截肢。糖尿病下肢截肢的相對危險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約85%是由足潰瘍引發的。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與五個方面病變有關: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生物力學異常、下肢潰瘍形成和感染。
病情發展到糖尿病足時治療會很困難,病人往往花費很多,但是效果卻不理想。如果早期進行有效預防,則對于阻止病情進展非常有效。
糖尿病足的早期應對措施包括
①定期檢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如既往有足潰瘍史,有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和(或)缺血性血管病變,有周圍血管病變,足部畸形(如鷹爪足、壓力點的皮膚增厚、Charcot關節?。┖碗蓦?,有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發癥(嚴重腎臟病變,特別是腎功能衰竭以及視力嚴重減退或失明),鞋襪不合適等。
②定期去除和糾正容易引起潰瘍的因素。
③進行糖尿病足的保護:
每天檢查腳,特別是足趾間;
有時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幫助檢查足;
定期洗腳,用干布擦干腳,尤其是擦干足趾間;
洗腳時的水溫要合適,低于37℃;
不宜用熱水袋、電熱器等物品來直接對足部進行保暖;
避免赤足行走;
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學制劑來處理胼胝或趾甲;穿鞋前先檢查鞋內有否異物或異常;
不穿過緊的或毛邊的襪子或鞋子;
對于干燥的皮膚可以使用油膏類護膚品;
每天換襪子;
不穿高過膝蓋的襪子;
水平地剪趾甲;
由專業人員修除胼胝或過度角化的組織;
一旦有問題,應及時找到??漆t生或護士尋求幫助。
④穿合適的鞋襪。
⑤最重要的一點別忘了是保持血糖達標!
5糖尿病神經病變
因人體神經遍布全身,因而病變表現多樣。主要是周圍神經病變及自主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表現有肢端麻木、痛覺過敏或痛覺喪失、活動受限、肌無力、肌萎縮;自主神經病變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胃輕癱),排尿困難(尿潴留),便秘或腹瀉,直立性低血壓,心悸或心動過緩,出汗異常等。
嚴格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首要前提,所以在糖尿病神經病變早期做到嚴格控糖,戒煙、限酒,定期篩查,做到早期防治。
了解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危害及應對措施,歸根結蒂是為了預防這些并發癥的發生或延緩其發展,我們要在早期保持血糖達標。那么血糖達標有哪些方法呢?
糖尿病的綜合治療離不開五駕馬車:飲食是基礎,藥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運動是手段,監測是保障。另外,加上心理健康和及時預防并發癥,成為了我們防治糖尿病的“健康新7點”。
“7”代表達標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目標調整到小于7.0%!
“7”代表起點
如果您血糖未達標,可向醫生咨詢起始胰島素的治療或調整劑量,實現達標,開啟生活新起點!
借用這個國際幸運數字,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享受幸福生活!
所以,健康新“7”點也可以總結為五駕馬車是治療的基礎,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前提,而預防并發癥是糖尿病綜合管理的終極目標。
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關注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