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運用講的是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在《內經》中,只提到這三點,當時讀《內經》就納悶,為什么《內經》不講到單味藥,而只講到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呢?后來才明白,四氣五味就是藥物的偏性,中醫用的就是偏性,比如酸味,凡是酸味的藥物都一樣,但有層次之不同,如特別酸、一般酸、微酸,故歸經是中醫運用中藥最重要的一環,同一種藥物,有的俱備幾種味,如五味子就俱備五種味,但氣卻只有一種,或寒、或涼、或熱、或溫,總的來說,不是寒就是熱,沒有一種藥物又寒又熱,這就是偏性。俱體開處方時,如脾胃虛,開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這些都是甘味藥,主歸脾胃經,如果是甘味的藥,但不歸脾胃經,我們就要從其他方面一起考慮用或不能用了。中藥提純分離冇效成份,實際上是西醫西藥的搞法,完全違背中醫醫理,如麻黃含多種生物堿,按西醫的說法,中醫用的麻黃是多種生物堿的結合體,而西藥就要找,看是哪幾一種生物堿治療感冒效能最好,然后把它分離開來,得到單一晶體,這就是精華,療效快,簡單明了,不然,為什么科學發展如此的快,把中醫打壓到一邊去的原因。我們許多網友天天噴西醫好中醫差,或中醫好西醫差,其實,所謂的西藥中藥都是來于這個自然界,甚至是一個東西,只是看符不符合這個理論來指導用藥罷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