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隨往日同窗好友一同去拜訪了研究生導師,這位學術界的大牛:78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博士、全國教指委委員、MIT高級訪問學者等。他曾經的學生現在就職于各種醫療相關行業:西門子、通用電氣等醫療企業;醫院等臨床機構;研究所或高校等科研中心;海內外名校的在讀學子等。
不過這次拜訪,我們明顯感覺到導師的變化:滿頭白發、嗜睡、記憶力下降、頭痛頭暈等。其實作為醫療行業相關人士,不管是導師還是我們都心知肚明:這是職業病和長期用腦過度的結果——腦供血不足以及神經性病變。
首先,腦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況下,給大腦供血的血管有兩套動脈,一套叫做頸動脈系統,一套叫做椎動脈系統,這兩套動脈血管在頭顱內還相互聯結,以確保腦部的血液供應。因此,任何原因引起上述給大腦供血的動脈血管的管徑變小或管壁變硬等,都可減少大腦的正常供血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
我們幾個同學在一起分析了導師腦供血不足的原因。早年求學環境惡劣,常在昏暗的燈光下伏案工作,導致頸椎變形(如頸椎盤突出)壓迫椎動脈。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么還可能引起“老年癡呆癥”和“腦梗死”的發生。可以說,慢性腦供血不足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針對這類疾病,康復措施如下:被動治療和主動治療。
大部分傳統的治療方法都屬于被動治療,也就是患者被動地接受醫生的藥物、牽引、按摩、理療、針灸和制動等等治療。用于頸椎病急性期緩解癥狀的治療,尤其是對于疼痛和眩暈具有較好的短期療效。然而由于不能提高頸椎的穩定性,如果僅僅依賴這一治療方法的話病情會反復發作,遠期療效較差。主動治療主要是指患者主動運動鍛煉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比如,讓患者對抗一定的阻力進行肌肉功能鍛煉,或者我們常用的健身體操均可。
大部分的頸椎病患者都不需要手術治療。然而,大部分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保守治療是無效的,建議手術治療。
根據手術入路的不同,手術方法分為前路手術和后路手術兩大類。根據手術創傷的大小分為切開手術和微創手術兩類。脊柱外科大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最適合該患者的手術治療方案,手術的目的是通過切除特定頸椎,減輕頸椎對脊髓和血管的壓迫。
除了頸椎壓迫椎動脈,其他的腦供血不足原因還有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內脂質和復合糖類聚集形成血栓,并逐漸行程鈣化,導致頸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一般的治療包括合理飲食、堅持鍛煉和生活規律。
隨著腦動脈硬化的逐漸進展,腦組織會因缺血而軟化、壞死,腦細胞變性死亡,最后產生腦萎縮和腦動脈硬化性癡呆。嚴重的病人可出現嚴重的腦中風(腦出血和腦梗塞)而危及生命,即使能活下來,也會遺留嚴重的后遺癥。因此及早認識和預防腦動脈硬化是十分重要的。
老年癡呆越早發現,越早開始干預是越好的,對于已出血癡呆癥狀的患者,常用的康復訓練有:
思維障礙康復訓練:充分利用殘存腦力,如數字排序訓練、物品分類訓練計算能力訓練等,訓練患者的綜合分析、判斷、推理和計算能力。
情感障礙康復訓練:對情感障礙的患者多給予信息及語言刺激訓練,對患者關心、體貼,多與其交談溝通,尋找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對思維活躍及紊亂的患者,改變話題,分散注意力,轉移思路,保持情緒平穩使思維恢復至正常狀態。對有妄想的患者,與患者交談時,注意談話技巧,不可貿然觸及患者的妄想內容。對幻聽、幻視的患者,要穩定情緒,分散注意力,盡快將其引導到正常的情境中來。
記憶障礙康復訓練:應反復訓練患者記憶居住的環境、物品的放置、周圍的人和事物。指導患者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讓其主動關心日期、時間的變化。每日活動安排由簡單到復雜,訓練患者從小到大排列等,以鍛煉患者的記憶和思維能力。
定向力障礙康復訓練:包括對時間、地點及人物認知訓練,誘導患者產生正向的行為改變,盡可能隨時糾正或提醒患者產生正確的人、時間、地點的概念,使患者減少因定向力錯誤而引起的恐慌和不安。
大腦重量約只占全身的2%,但能量消耗高達20%。我們的大腦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因為要做好隨時工作的準備,維持“預備”狀態就會消耗大量能量。善待大腦,希望每個人老了以后,身體健康同時還有清晰的往日記憶。同時,對各位康復醫生道一聲感謝:謝謝你們堅持不斷地走在康復的道路上,幫助患者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