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軍
【摘 要】語文教學應加強單元整組意識,重視目標和資源的統整,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可實施以下單元整組教學策略:整體解讀,確立指向素養發展的單元目標;整合資源,構建基于言語實踐的任務框架;轉變方式,開展導向深度學習的實踐活動;以評促學,設計基于目標導向的情境測評。
【關鍵詞】單元整組;創造性復述;民間故事
引導學生在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語文學習任務中,用整體化的思維方式自主探索、不斷反思,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走向,也由此引發了教師對大單元教學及單元整組教學的思考。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用“雙線組元”的方式進行編寫,并加強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語文園地”之間的聯系,在單元設計上有所突破,為實施單元整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教學時,教師應重視目標和資源的統整,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打破單篇課文教學的藩籬,以便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下面試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探討基于大單元理念的單元整組教學策略。
一、整體解讀,確立指向素養發展的單元目標
本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詳細復述、簡要復述的基本方法,對復述故事已有一定基礎。創造性復述是更高層次的復述,需要在把握故事內容、理解故事內涵、了解故事特點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讓故事更有新鮮感。教材這樣編排,旨在讓學生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有吸引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教材在課后題、“交流平臺”、“口語交際”中融入了創造性復述的練習或方法。其中,《牛郎織女(二)》布置了“繪制連環畫”的任務,除了梳理故事情節之外,還暗含了合理使用媒介輔助復述以增強趣味性的要求。“口語交際”提出“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旨在引導學生立足真實的生活情境,復述時有聽眾意識,更好地提升復述表現力。本單元還安排了“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一步了解民間故事,感受閱讀的快樂。從編排整體來看,教材旨在引導學生多閱讀,多表達,多展示,多體驗。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通過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習提升方向,基于大單元教學“整體育人”取向,可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
1.主動運用學過的閱讀策略閱讀民間故事,學習字詞,把握故事主要內容,學會縮寫故事,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樹立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2.通過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初步了解民間故事在情節安排、想象創造、形象刻畫、情感表達、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特點。
3.掌握創造性復述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方法,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講述民間故事,合理選用媒介輔助學習。
4.在討論、交流、講述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提升思維水平,獲得審美體驗。
二、整合資源,構建基于言語實踐的任務框架
大單元理念下,教學時,教師應統整多方資源,通盤考慮課文、課后題、“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等內容,將它們交叉、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多向聯結,發展系統思維。如“詞句段運用”應隨機嵌入課文,引導學生在復述中發現民間故事語言通俗、對話豐富的特點。又如可以將“快樂讀書吧”的閱讀篇目引入課堂,進行類文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對民間故事的認識。
對學生而言,掌握有關創造性復述的知識并不難,難的是化知為能。因此,設計有價值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素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教師可以根據單元內容特點,結合校園活動,設計“民間故事代代相傳”這一基于真實情境的主題活動,激發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該主題活動可安排三個任務(如下圖)。
任務一:民間故事我閱讀。通過單元導讀課,學生整體閱讀本單元的三篇課文,把握故事內容,初識民間故事。在統整推進課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學習創造性復述,同時借助課后練習、“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的小貼士,發現、梳理民間故事的文體特點,并將其反映在創造性復述中。教師可前置“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在推進過程中重視激勵、檢查、交流、反饋,確保學生高效完成閱讀任務。
任務二:民間故事大探秘。該任務指向對民間故事特點的探究和梳理,這是創造性復述的基礎,同時對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有重要作用。除了進行課內閱讀,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中的發現,從民間故事奇特的想象、主人公的形象、通俗的語言、固定的類型和重復的段落、人們樸素的愿望等多個角度進行探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破譯民間故事的密碼。之后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梳理,把它作為單元顯性學習成果之一。
任務三:民間故事分享會。學生分享“民間故事大探秘”的成果,在交流展評中深化對民間故事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開展民間故事推薦活動,把自己喜歡的課內外民間故事以縮寫版的形式推薦給同學,將“故事縮寫”習作任務轉化為體現真實需求的交際任務;開展“民間故事大擂臺”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的創造性復述方法,借助連環畫、PPT等,講好民間故事。
以上學習任務,屬于整合了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的大任務,不是以知識點、能力點的排列為主線的,而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核心,兼顧方法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的協同發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的學習任務,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學生會有較高的參與度,主體作用也就發揮得更為充分。
三、轉變方式,開展導向深度學習的實踐活動
基于大單元理念的學習任務具有較強的統整性和開放性,強調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使得課堂活動由小步子、碎片化、短程性走向大板塊、系統化、長程性。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更強調自主、合作、探究,重視高階思維的參與,可以更好地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以終為始的長程性學習
單元整組教學重視“以終為始”,在學習起點就要預見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尤其對于表現性任務,可以在學習初期制定清晰的評價目標,引導學生經歷相對長的學習周期。將評價目標前置,一是有利于學習“定向”,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持續地向著目標努力;二是有利于學習“提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進行自我監控,為高效、優質地完成表現性任務奠定基礎。
如可以在單元導讀課之后,教師以“怎樣把民間故事講得生動、有吸引力”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綜觀整個單元,制定關于素材選擇、復述要求、動作表情、媒介輔助等方面的目標。這樣,學生就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為了達成目標實現一次次進階。每一次依托課文展開的創造性復述,都在為最后的成果展示奠定基礎;在針對課文局部進行復述時,就會主動關注動作、表情方面的練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錄視頻,自我對照改進,還可以在小組內互講互評,最終水到渠成地達成口語交際的目標。
(二)縱向深入的結構化學習
單元整組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言語實踐的空間和時間,也使得學習更具深度。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核心目標,遵循“感知—實踐—遷移”的路徑,引導學生展開縱向深入的結構化學習,在“學結構—用結構”中提升語文能力。
創造性復述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單一到多元、從單項到綜合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牛郎織女(一)》的創造性復述,重在把情節說得更具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經歷如下結構化學習過程。
◎以“牛郎照看那頭牛挺周到”為例,學習怎樣把情節講具體。
◎教師出示故事中有想象空間的地方,引導學生結合作業本中的練習、“口語交際”中的提示以及“詞句段運用”,思考、交流把情節講具體的多種方法。
◎ 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展開合理想象,把情節講具體。
◎ 依托《牛郎織女(二)》一文中的相關情節,小組合作把情節講具體。
這樣,由學到用,由單一到多樣,學生的創造性復述呈現縱向深入的態勢,言語思維品質逐步得到優化。
(三)凸顯主體的協作式學習
研究表明,當有共同興趣的人組成學習圈時,成員之間會彼此共享信息、互相指導、互相鼓勵,學習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主題情境下的學習任務大多需要團隊協作,因此,學生的主體作用更為凸顯,學習效能感進一步增強。
如“縮寫故事”,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民間故事進行縮寫。而后,縮寫相同故事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動交流,欣賞評議,重點指向是否提取了故事的主要信息,是否保持原文的中心意思不變。學生在互動評議中修改、優化習作,在此基礎上開展民間故事推薦活動。
教師作為協作成員之一,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適時給他們提供一些支架。如為了讓學生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有吸引力,教師在學生準備的過程中可提供不同視角的支援性素材,供學生選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表現性任務(見下表)。
[資源類型 主要內容 文本拓展資源 不同版本的民間故事 典范視頻資源 名家講故事的典范視頻、少兒故事大賽獲獎作品 技術輔助資源 PPT制作中可能用到的圖片、音樂等 主題網站資源 中國民間故事主題網站、外國民間故事電子書庫等 ]
四、以評促學,設計基于目標導向的情境測評
“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除常規紙筆測評外,根據單元學習重點和之前制定的評價目標,教師可以設計基于目標導向的情境測評,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
以“民間故事分享會”為例,可以學校讀書月活動為契機,在小組練習的基礎上,每個小組推薦一位學生參加班級擂臺賽,由班級同學組成評委會,根據評分表(見下表)進行評議。最后,優勝者代表班級參加全校的故事演講大賽。這樣,從小組練習到最后的比賽,都是在目標導向下的基于真實任務的測評,使“所評”即“所學”,體現了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充分展示了學生富有個性化、創造性的學習成果。
綜上,基于大單元理念,從“整體育人”視角出發,以統整化的思路、情境化的實踐展開單元整組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能動性,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注意的是,“任務驅動”應取舍有度,不宜掩蓋學生對課文的沉浸式學習,否則過猶不及,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五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何致文.統編教材文體組元單元的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20(8):52-54.
[4]孫世梅.統編教材“雙線”教學的誤區及改進策略[J].語文建設,2019(22):11-14.
[5]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實驗小學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