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心理概述
個性氣質差異與管理
個體能力差異與管理
個體性格差異與管理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一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差異 ,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形成的 , 同時又對前者產生重要影響。
個性心理概述個性的定義及其結構
(一)個性的定義
心理學所講的個性就是人的個性心理 , 它指一個人 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既比較穩定 , 又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代表一個人基本的精神風貌。
生理素質使人的個性形成具有了可能性;
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生活實踐決定了個性的現實表現;
個性是體現意識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二)個性的結構
個性結構 , 是指組成個性心理的各部分及其相互關系。
個性傾向性:指人對事物態度和行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系統, 是個性心理結構中最活躍的成分, 包括需要、動機、興趣、 理想、信念、世界觀等。
個性心理特征:指人在各種心理活動過程中經常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 主要包括氣質、能力和性格。
個性的基本特征
個性的穩定性:個性的穩定性 , 是指一個人心理活動中比較穩定的 心理傾向與心理特征的總和。
如果對一個人進行長期觀察 , 發現他在 大多數情況下對人是熱情的 , 只是在少數情況下對人冷淡 , 那么 由此就可判定他具有為人熱情的性格。
個性的獨特性:每個人的個性是由不同的心理傾向、心理特征構成的獨特的心理結構。
個性的整體性:每個人的個性心理傾向與心理特征都不是各自孤 立的 , 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一般說來,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生活目標, 他就會有什么樣的興趣與愛好 , 隨之就會有其相應的行為動機和態度。
個性的傾向性:人在同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 對現實事物總有一定的看法、態度和傾向。
一個人追求什么 , 為什么而工作 , 對什么感興趣 , 有什么樣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 , 都屬于人的個性傾向性。
個性的形成
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 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 雖然人的遺傳因素對人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 但人的個性主要還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 , 經過長期的塑造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兒童時期:受父母、兄長及親友的熏陶和影響 , 即通常人們說的,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 大人在孩子的個性發展 上 , 打下的烙印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
學生時期:其個性的形成深受師長和同學的影響 , 個性的發展按照一定的規范去實踐。
走向社會:這是個性發展最復雜的階段 , 有許多因素影響著個性的發展 , 如社會制度、階級關系、政治形勢、文化教育等。
個性與管理
學習與掌握個性理論 , 對人的管理與教育工作非常必要。對個性心理差異進行引導 , 要注意把握以下思路。
(一)測定個性差異的內容和程度 , 是進行科學管理的前提
對個性差異進行心理測定的方法很多 , 主要分為:
人格測定:主要通過作業測驗法、投射法等, 測定個體在傾向性、氣質、性格等方面的差異;
能力測定:主要通過智力測驗、知識測驗、成就測驗、操作測驗等 , 測定個體在智力、學習、成就、技能等方面的差異。
(二)正確看待個性差異
所謂 “樹有百種, 人有千面”, 在組織中要正確對待個性差異。在進行測試后, 若發現存在差異:
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對待, 加強引導 , 揚長避短 ;
另一方面要認識到 , 個性差異 , 尤其是在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 , 是組織人力資源優勢互補、提高 能力結構的有效保證。
(三)彌補組織成員由于能力方面的差異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對成員進行培訓 , 通過學習強化等手段, 提高成員的能力水平, 以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
對個體進行教育 , 使其正確認識組織上對自己的要求 , 以求得自己與環境間的平衡。
個性氣質差異與管理氣質概念
按照心理學的解釋 , 氣質是指一個人所固有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 , 即表現人們的心理活動在速度、強度、靈活性、穩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差異。
心理過程的強度:指情緒的強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定性:指知覺的速度、思維的靈活程度、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等。
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指有的人傾向外部事物, 從外界獲得新印象;有的人傾向于內部, 經常體驗自己的情緒 , 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人的氣質具有明顯的先天遺傳因素 , 以人的生理機能(內分泌系統機能, 特別高級神經系統機能)為基礎, 雖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 但穩定性是主要的。
氣質類型
公元前 5 世紀 , 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氣質劃分為四種類型 , 即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郁質。后來,巴甫洛夫又為它提供了較可靠的科學依據。
(一)情緒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
多血質的特點:耐受性高, 感受性低, 能忍耐較強的刺激。
情緒興奮性高 , 有較大的可塑性 ; 面部表情豐富生動 , 對人熱情友好 , 善于交際 , 富有感染力。心理外向 , 容易適應環境變化 , 性情不甘寂寞 , 但堅持性差 , 容易出現厭倦和消極情緒。
在對新事物敏感, 認識快, 但認識不深刻。容易受暗示, 意志薄弱, 注意力不穩定, 辦事輕率, 不深摯, 好表現自己, 少知己。
(二)性情沉靜、動作遲緩的黏液質
黏液質的特點:耐受性高, 感受性低, 動作反應慢, 不靈活。
這種人性情安靜 , 脾氣柔和 , 交際適度 , 遇事謹慎 , 善于忍耐 , 不輕易與人發生沖突。
不尚空談 , 富實干精神 , 注意力不容易轉移 , 但認識不敏感 , 對新事物缺乏熱情 , 易因循守舊 , 創新精神差 , 性格內向不外露。
(三)性情急躁、動作迅猛的膽汁質
膽汁質的特點:耐受性高, 感受性低, 興奮性強而不均衡。
這種人情緒容易激動 , 態度坦率 , 熱情直爽 , 意志堅定。辦事果斷、精力充沛。但情緒控力差, 心境變化劇烈, 易怒好斗, 性情魯莽 , 倔強 , 脾氣暴躁 , 認識事物快但不準確 , 行 為冷熱不均衡 , 常給人以剛愎自用之感。心理外向。
(四)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抑郁質
抑郁質的特點:耐受性低, 感受性高, 情緒發生慢而強, 體驗深刻 , 感情脆弱。
這種人觀察思考全面透徹 , 善于覺察到別人不易覺察到的細節。但言行遲緩、無力;膽小怕事, 容易多心 , 神經過敏 , 性情孤僻。自卑感強。心理內向。
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硬套入上述四種比較典型的氣質類型中去 , 而應當對每個人的氣質類型及其特征進行具體的科學分析。
氣質類型與高級神經活動及其特征:
氣質類型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神經過程的基本特征氣質類型
強度平衡性靈活性
膽汁質興奮型強不平衡
直率, 熱情,精力旺盛,情緒 易于沖動,心境變化劇烈,具 有外向性
多血質活潑型強平衡靈活活 潑好 動 , 敏 捷 , 反應 迅 速 , 喜歡與人交往, 注意力易轉 移 , 興趣易變換 , 具有外向性
黏液質安靜型強平衡不靈活安靜, 穩定,反應緩慢,沉默 寡言 ,情緒不易外露 , 注意穩 定但難以轉移,善于忍耐,具 有內向性
抑郁質抑制型弱
孤僻,多疑,敏感,行動緩慢, 情緒體驗深刻, 善于觀察別 人不易覺察的細小事物,具 有內向性
氣質差異與管理
(一)要正確理解氣質類型
氣質沒有好壞, 在思想認識上要等同看待人們的氣質類型。
首先 , 氣質是不同的神經活動類型在心理及其行為中的表現 , 它 只代表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上和風格上的差異 , 而不涉 及心理活動的內容 , 不具有社會性、階級性 , 不代表個性品質的優劣。
其次 , 任何氣質類型都具有兩重性 , 即長處與短處 , 沒有 一種氣質 十全十美 , 也沒有一種氣質一無是處。
第三 , 氣質的類型不決定人的活動成就的高低。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證明 , 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有成才的可能。
(二)發揮個人的氣質特點 , 盡量做到人崗匹配
一般說來 , 現代組織的各種工作 , 都存在人與工作是否匹配的問題, 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求其人員具備相應的氣質特征。
研究表明 , 一些 特殊的工種 , 如駕駛員、消防員、宇航員、調度員等 , 這些工種要經受高度的身心緊張 , 要求與其相關的氣質特征 , 主要是精神高度集中 , 反應靈敏、冷靜、理智、臨危不懼 , 有對工作的膽量和忍耐力 , 具有行為的強度、速度、靈活性等等。
如果人的氣質符合各種工作的需要 , 則能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 , 反之 , 輕則影響工作效率 , 重則造成重大事故。
(三)對不同氣質的員工 , 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
對員工進行思想教育 , 如果必須對其采取批評教育 , 也要考慮到因氣質差異而運用不同的批評方式。
對外傾性明顯的員工采取公開批評 , 即使嚴厲一些 , 他們也能接受 , 同時可以促使他們改正錯誤。
而對內傾性明顯的職工, 就不能采取如此的批評方式 , 因為他們害怕暴露思想 , 無法接受公開批評的刺激 , 并會產生抵觸情緒 (逆反心理)。這不僅不利于溝通, 而且還可能產生消極作用。因此 , 對他們適于采取非公開的批評 , 多從正面加以鼓勵 , 對于抑郁質者更應如此。
(四)組織工作班子時 , 要考慮氣質結構
在組織工作班子時 , 管理者要考慮將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員作合理安排 , 使之互補 , 相互協調 , 不同氣質類型的人組成的班 子 , 可以集思廣益 , 群體氣氛活躍 , 人際關系密切。
(五)針對不同氣質的員工 , 做適度心理調節 , 以減緩心理壓力
不同氣質類型的人, 對社會刺激的反應不同, 承受能力不同 , 特別在重大挫折面前尤為明顯。
為此 , 管理者要多注意員工 的氣質特點, 在保證員工身心健康的基礎上, 要特別關心員工, 開導他們。如:
膽汁質的人, 爭強好勝, 精力旺盛, 多是工作狂 , 管理者不能因為他們能干 , 就一味壓擔子 , 忽略他們的身體健康;
抑郁型的人, 遇事多想法, 內心感受強烈, 遇到大事, 往往難以接受, 管理者不能因為他們內向, 就置之不理, 任意調遣 , 導致他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 工作效率低下。
個體能力差異與管理能力概念與分類
(一)能力的概念
心理學中 , 能力是指一個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
能力總是同人的某種活動相聯系并表現在活動之中的:人們從事任何一種活動 , 都需要一定的能力 , 只有從活動中 才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能力的有無 , 決定人們能否從事某項活動 , 而能力的大小 , 則是影響某項活動效率的重要因素。
完成某種復雜的活動 , 往往需要幾種心理特 征的有機結合: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 , 稱為才能。
能力是保證活動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 , 但不是唯一條件:活動能否順利進行, 能否成功, 還取決于整個個性的特點。
(二)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自然素質:主要是指大腦系統、神經系統、感官及運動系統的特性 , 包括先天遺傳、后天營養與鍛煉。
環境和教育:在社會環境中 , 教育對人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教育主要是指系統的社會教育, 包括胎教、幼教、小教、中教、高教等一系列環節。
社會實踐:人的能力是自然素質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 而這種相互作用是通過人的社會實踐得以實現。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它是指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程度 , 包括理想、愛好和勤奮。
能力的分類
(一)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人在一切活動中都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 即通常所說的智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等)。
特殊能力:指人在完成某種專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音樂能力、繪畫能力、演算能 力、飛行能 力、教學能力等)。
(二)再造能力與創造能力
再造能力:指人順利地掌握前人積累的知識和技能 , 按照原有的模式進行活動的能力。
創造能力:指人根據一定的目的 , 運用既有的知識和技能 , 創造出具有新的社會價值的獨特事物的能力。
(三)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組織管理過程中 , 按照活動的性質 , 還可以把人的能力分為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認識能力:指的是人們對工作目標和任務的理解與領會能力;
實踐能力:指的是員工具體實施工作計劃、完成生產任務、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
社會交往能力:指員工在生產 (工作) 和生活中保持良好人際關系和迅速準確傳遞信息的能力。
(四)實際能力和潛在能力
實際能力:是指實際作業已經達到的能力水平。
潛在能力:是指將來有機會學習和接受訓練時可能達到的能力水平。
(五)智力和情緒智力
智力:是指人們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經驗解決事物的能力。
情緒智力:是指人們有效地自我管理和處理人際關系中所具備的能力。
情緒智力
20 世紀 90 年代, 由美國心理學家彼 特·沙洛維 (P.Salovey) 和梅耶 (J.Mayer) 把 “情緒智力” 從人類的智慧中分離出來, 并把它界定為人的社會智能的一種類型。情緒智力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
情緒知覺、評價和表達能力;
思維過程中的情緒促進能力;
理解與分析情緒可獲得情緒知 識的能力;
對情緒進行有效調控的能力等。
沙洛維和梅耶認為, 情緒智力以自我意識為基礎, 包括樂觀、同情心、情緒自制、情緒偽裝等。情緒智力影響和支配著 的決策和行為 , 對人的成就具有決定性意義。
能力差異與管理
(一)能力差異
各種能力都有發展水平上的差異:在相同條件下 , 如果一個人在某種活動中表現出比別人更好的成績 , 就表示他比別人有較高的能力水平。
能力的發展水平差異在智力上有最為明顯的表現。心理學上將智力水平由低向高分成許多等級 , 如低常、中 常、超常三級或智力缺陷、臨界狀態、中下、中等、中上、優秀、非常優秀七等。
能力類型差異:能力的類型差異是人的能力在質的方面的差異。
例如 , 有人善用形象思維 , 有人長于抽象思維 ; 一些人的知覺屬于綜合型 , 長于概括和整體把握 , 但在細節分析方面較弱等。
能力表現早晚的差異:有的人在兒童時就表現出優異的能力, 稱為 “早慧”, 有的人能力發展遲緩 , 到年齡較大時才顯露出較高的水平, 并作出杰出的貢獻, 稱為 “大器晚成”。
(二)能力差異與管理
能力管理要求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能力閾限原則:每一項工作所要求的最起碼的能力水平叫做能力閾限。在錄用人員時 , 必須堅持被用人達到能力閾限這就是能力閾限原則。
能力合理安排原則:在安排職工的工作時 , 不僅要堅持能力閾限原則 , 而且要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特長 , 合理地安排他們 的工作, 這就是能力合理安排原則。
一般說來 , 管理者應該具有三種基本能力 , 即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際關系能力 , 不同層次的管理者面臨的對象、任務、管理范圍的不同 , 對以上三種基本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能力互補原則:指安排職工工作 , 要考慮他們的能力有可能相互補償和相互促進。
個體性格差異與管理
性格概述
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如寡斷、剛強、懦弱等 , 它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的性格受一定思想、意識、信仰、世界觀的影響和制約 , 再加上人們所走過的生活道路不同 , 使其在各自的性格特征上留下了深刻烙印 , 每個人性格具有了獨特性、復雜性、整體性和持續性。
性格的特征
(一)表現在對實現態度上的性格特征
對待社會、集體、他人態度的性格特征:如,公而忘私或假公濟私、待人禮貌或粗暴等;
對待勞動、工作、學習態度的性格特征:如,勤勞或懶惰、認真或馬虎 ;
對待自己態度的性格特征:如,嚴于律己或放縱自大、大方或羞怯等);
對待財物態度的性格特征:如,愛惜或浪費、慷慨或吝嗇等。
(二)表現在行為方式上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性格中表現在對自己行為如何調節方面的特征。如,自覺性或盲目性、紀律性或散漫性、獨立性或依賴性等。
性格的情緒特征:它指性格在處于情緒狀態時對人們行為支配程度方面的特征。如,情緒的高漲與低落、情感的深刻或淡薄等。
性格的理智特征:它指性格中表現在認識過程中人的個別差異方面的特征。如,主觀性或客觀性、深刻性或膚淺性等。
性格的類型
(一)按照心理活動的指向性分類
內向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于內部, 感情較深沉, 待人接物較謹慎小 心 ; 處理事物缺乏決斷力 , 但一旦下定決心辦某件事總能鍥而不 舍 ; 能夠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 ; 不善交際 , 反應慢等。
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于外部 , 活潑開朗 , 感情易外露 , 待人接物 決斷快, 獨立性強, 但比較輕率; 缺乏自我分析與自我批評精 神 , 不拘泥于小事 , 善社交 , 反應快等。
(二)按照何種心理活動機能占優勢分類
理智型的人:善于思考問題 , 三思而后行;
情緒型的人:情緒易波動 , 并左右行為;
意志型的人:辦事目的明確 , 自覺支配行為。
(三)按照心理活動的主見性程度分類
順從型的人:易接受暗示 , 不加批判地按照別人的意旨辦事 , 在緊 急和困難的情況下表現驚惶失措 , 自己不知所措;
獨立型的人:善于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 不易受外來因素所干擾 , 在緊急和困難情況下鎮靜自如 , 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
(四)按照行為模式的不同分類
A 型人:傾向于把敵意爆發出來 , 事業上雄心勃勃 , 好與人競爭 , 急躁并好斗;
B 型人:與 A 型人相反, 表現為與世無爭, 安然自在, 不急不躁;
C 型人:傾向于克服或壓抑自己的情緒 , 往往為了使別人高興不惜犧牲自己的愿望 , 而對自己的挫折和憤怒 , 則采取忍讓態度。
(五)按照社會生活價值觀的不同分類
經濟型的人:用經濟觀點看待 事物 , 從實際效果來判斷事物價值 , 以獲得財產、追求 利潤為生活目的 ;
權力型的人:重視權力并努力去獲得權力 , 總是指揮別人或命令別人 ;
理論型的人:冷靜而又客觀地觀察事物 , 根據自己的知識體系來判斷事物的價值 , 以追求真理為生活目的 ;
審美型的人:不大關心實際生活 , 而是從美的角度來判斷事物的 價值 , 以追求美感享受為主要目的 ;
社會型的人:重視愛 , 以愛他人為其最高價值 , 有志于增進友誼或有益于社會 ;
宗教型的人:相信上帝 , 有感于圣人的助救之恩 , 堅信絕對永恒的生命。
性格差異與管理
(一)性格與人員選擇
根據組織實際情況 , 從組織選任、管理角度 , 將組織中的個體按其共同特征劃分為員工性格的六種類型, 且每一種類型中又區分為對立性質共十二種個性類型。
(員工性格的六種類型)
從個性與職業角度, 員工性格還存有六類不同的個性特質:
個性的特殊性質與崗位的角色要求之間具有相關性;
不同個性的人應按其所長分配到不同的崗位工作;
當工作環境與人格類型協調一致時 , 會產生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更低的離職可能性。
(個性與職業)
根據個性特質因人置崗的建議:
(二)性格與思想教育
通常改變性格特征是不容易的 , 有些性格特征也沒有必要加以改變。因此 , 我們要從工作出發 , 按照性格順應原 則辦事。
如 , 權力型的人相互之間因爭奪權力而發生矛盾 , 可以將其中之一調離 ; 由于態度不同 , 允許人員保留對有關問題的看法等。
(三)性格與工作效率
人們的工作效率不僅與他的能力水平有關 , 而且與他們的性格品質有關。
良好的性格品質, 如責任心、自信心、勤奮、堅強、樂觀、進取等 , 既可彌補能力不足 , 又可促進能力發展 , 從而在學習工作上取得優良的成績。
相反 , 如果單憑天資聰明 , 沒有好的性格品質 , 學習不求甚解 , 工作情緒浮躁 , 那么學習和工作效率不但不會提高 , 甚至還會下降。
(四)性格與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影響管理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 :
優良的性格特征 , 如謙虛、熱情、真誠、慷慨、寬厚等,有利于人際關系的改善;
不良的性格特征 , 如冷淡、虛偽、傲氣、吝嗇、嫉妒等 , 則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
氣質、能力與性格的關系
氣質、能力與性格是個性心理特征的三個方面 , 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一)氣質與能力的關系
氣質與能力的關系是基礎與指導的關系。
一方面 , 一個人的 能力總是建立在一定生理稟賦的基礎上 , 這個生理稟賦的基礎其中就包括大腦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和特征,即神經活動的強度、靈活性等影響著人的一般能力的發展。
例如: 神經過程強的人, 注意力容易集中而持久 , 而神經過程弱的人 , 注意力則難于集中和保持 ; 神經過程比較強又靈活的人 , 認知速度快 , 廣度大 , 而神經過程較弱又欠靈活的人, 則認知速度慢, 廣度小。
另一方 面, 一個人已形成的認知能力水平, 對氣質的調控具有指導意義。
實踐證明 , 凡認知水平高的人 , 往往能對自己的氣質特點做 出正確的分析 , 常常發揮自己的氣質優勢 , 引發工作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能力與性格的關系
能力與性格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的。
首先 , 能力的發展受性格的制約 , 即人的事業心、勤奮、責任感、堅持性、自 信、自制等性格特征影響能力的發展;
同時 , 良好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夠補償某種能力的缺陷, 所謂 “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其次, 在多種能力發展過程中 , 相應的性格特征也會發展起來。 例如 , 人能力的高度發展 , 會促使人堅忍不拔性格的培養。
(三)氣質與性格的關系
氣質與性格的關系是互相影響的。
一方面 , 氣質影響性格的色彩與風格。
表現在:
氣質影響性格的表現。例如 : 同樣具有勤勞性格特征的人 , 膽汁型的表現為精力充沛 , 直接釋放能量完成任務力度大而迅速; 黏液型的表現為從容不迫、注意積蓄能量, 完成任務有耐心且踏實;
氣質影響性格的形成速度。例如: 膽汁型的人比黏液型的人更易于形成勇敢、果斷等性格特征; 黏液型的人比膽汁型的人更易于形成鎮定、自制等性格特征 ;
另一方面 , 性格對氣質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蓋或改造氣質 , 使氣質的消極因素得以抑制 , 積極因素得以發展。
陪你一起成長
更多分享共享筆記
新媒體丨公眾號排版術手繪丨一種被封印的天生的技能手繪丨你真的了解色彩嗎?文案丨文案大神訓練手冊廣告丨秒懂廣告學IT 相關丨SEO 零基礎教程IT 相關丨PHP 全棧基礎設計丨設計的基本規則設計丨AutoCAD 基礎教程設計丨CINEMA 4D 建模與動畫影音丨Adobe Premiere 剪輯影音丨Adobe After Effects 動畫與特效攝影丨Adobe Bridge 全局調色管理丨管理學管理丨行政管理學管理丨酒店管理原理管理丨品牌管理策劃丨商務策劃外語丨英語語音知識金融丨教你炒股吖金融丨會計學原理效率工具
Tampermonkey 腳本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