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早春的上海竟這般之冷。穿著厚重的大衣,來到了久違的中華藝術(shù)宮。
老上海人的我,在新上海人的保安人員極不耐煩的指點下,找到并走進了夾在中層的上海國際攝影展大廳。
觀賞攝影展,觀眾中有激動者,也有淡泊者。發(fā)現(xiàn)并欣賞好的作品,比拼的本身就是觀展者的眼光和眼界。
我在這張照片前整整站了15分鐘,至少有數(shù)十名青年人從總理的照片前面走過。但能停留下來,像這位長者彎腰鞠躬似的細看畫面的小青年,幾乎無一人耳。希望是我站得時間太少,或者我沒能遇見他們在關(guān)注。
凡可休息的地方,都被上海老爺叔們占領(lǐng)著。他們高談闊論,上知天文,下懂攝影,國內(nèi)侃房價,國際上關(guān)注馬來西亞的北朝鮮人。
公眾場合里的上海人樂意抱團,攝影愛好者更喜歡合群擺拍。他們可以旁若無人地叫人家走開,然后擺拍他們設(shè)計出的畫面。
比如,他們叫這位人到中年的美女在這條影廊上來回走動。
一直走到她生氣了,說:“奈還沒好啊,影響人家了!”
后來,被攔在圈外的觀眾,走到自己要看的作品前,仔細欣賞起來。
估計她被這幅作品深深打動著,她叫愛人為她攝影留念。
終于,在形形式式的攝影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這位精神矍鑠的老太太。
有人問她高壽多少?是否一人獨自來觀展?她利索地答道:“對,一個人乘地鐵而來,今年92歲。”
她說,她熱愛攝影。攝影是她晚年人生的一部分,攝影為她帶來了許多快樂。
當然,也有人根本不在乎擁有海量作品的2017年度上海國際攝影展盛況。她們只在乎自己,尋地方,拗造型,你拍我,我拍你,忙得不亦樂乎。
攝影就是這樣一個世界,有大師,有專家,有發(fā)燒友,有器材黨,有評論家,有策展商,有真心想在這方領(lǐng)域里有所作為的耕耘者,還有的就是來白相相。攝影啊攝影,只要你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