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花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圖案形式,寓意花好月圓、幸福美滿。然而,并不是所有圓形的花紋都叫團花。團花是必須以圓形為結構的適合紋樣,內部結構多呈放射、旋轉、對稱形態。只要遵循適應了圓的法則,哪怕是動物、字體、幾何紋飾也都可以算是團花。千百年來,團花常開不敗,旋轉著就能開啟舊時代的詩情畫意。
不對芳春酒 只醉花草間
南北朝時期我國戰亂頻仍,佛教中的蓮花開始作為一種圓形裝飾紋樣在中原流行,這也是唐代寶相花的初始原型。新疆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剪紙團花中,有對馬、對猴、蓮蝶、金銀花、菊花、八邊形團花。其中由疊紙法剪成的北朝蓮蝶團花尤為精美,中心美蓮靜默綻放,16只蝴蝶盤旋環繞,外飾寶塔裝飾齒紋。南齊謝脁有詩曰:“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钡莱隽四媳背瘯r代清新自然的審美格調,以及頗有禪意的山水之姿。
漢代畫像石上的簡易蓮花
北魏蓮花
北朝蓮花石刻
游龍戲鳳成雙對 寶相花開是佛國
唐代是團花圖案最為鼎盛的時代。初唐時從西亞傳來的狩獵聯珠紋拉開了唐代團花繁榮的序幕。波斯薩珊王朝和唐朝關系密切,通過絲綢之路兩國文化時而交流碰撞,長安城中也不乏穿著各種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士。他們服飾上極具裝飾感的聯珠紋引起了唐人的注意,從模仿到創造,中唐時的外圈聯珠已經蛻變成了朵花聯珠和纏枝聯珠,主題圖案也不再是波斯流行的單只小獸,而是成雙成對的中原動物或單朵花卉。
聯珠四騎獵獅紋錦 唐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竇師綸,創瑞錦宮綾,彰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此類陵陽公樣就是圖案本土化的產物,以斗羊,翔鳳,游麟為主題,團間填以十字唐草、忍冬等邊飾,整體效果華麗繁復、燦若云霞。
蜀江錦殘缺 法隆寺藏(紋樣殆即陵陽公樣)
中土大唐,佛事鼎盛,很多寺院都以荷蓮紙花裝飾佛龕。單朵主題花卉在繼承了南北朝的蓮花形態后,又融合了牡丹、石榴、葡萄、如意頭等形態,形成花中有葉、葉中有花的富麗造型?;ò觊g綴以寶珠瓔珞、閃爍晶瑩,清麗絕艷,好似佛國仙花。
千佛洞出土 唐代紙團花
寶相炸珠瓔珞
寶相花藻井
寶相花藻井
朵花聯珠紋
朵花聯珠紋
朵花聯珠紋
朵花聯珠紋
纏枝聯珠紋
纏枝聯珠紋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宣和元年,宋徽宗廢佛入道,上層階級的審美歸回本土風格。喜相逢式的團花圖案開始流行于市井大眾。萬物負陰而抱陽,過去以正面俯視角度呈現的寶相花,此時變成了一正一反兩個折枝蓮花,以S為骨架分列左右,勢如太極,靜中有動,頭尾相接,遙相呼應。從北宋的《紫鸞鵲譜》中可以一窺變化的端倪,織物畫面依舊熱鬧非凡有大唐之韻,但過去俯視出現的狀寶相花已經變成了側面呈現的牡丹和佛蓮,補充邊花則是折枝荷花和海棠。
北宋緙絲《紫鸞鵲譜》
到了南宋,這種對于四季花卉的喜愛生發出了一種頗為奇幻的一年景紋樣。南宋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記:“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女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旙、燈毯、競渡、艾虎、云月之類,花則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為一景,謂之一年景?!?/span>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團花與文字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則天當政時期,佛教中的“卍”本是梵文,因其綿綿不絕的祥瑞寓意和美觀的裝飾感,被統治階級用作為主題紋飾。明清時期,吉祥文化成了社會主流,福、祿、壽、喜等隸書字體與圖案的結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團字、團龍、團鳳的紋樣層出不窮。宋代較為簡潔靈動的喜相逢圖案,在明清多表現為更平穩對稱的構圖,如鳳穿牡丹、鴛鴦戲水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安定飽滿的明清團花浸淫于世俗文化之中,自有一派靜謐祥和的詩情畫意。
喜相逢團花
獨一式
對稱式
團龍
更穩定的喜相逢式構圖
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