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盡快改道江蘇的理由
黃河流入渤海,陸地增加1平方公里,我們的內海渤海就少1平方公里,領土加領海的國土總面積一分都不增加。
可黃河改道從江蘇入海,每增加一米,我們的領海就向東增加一米。讓黃河自然造陸,有海流,向東10公里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維護黃河啊,
修河堤,約束黃河流向,甚至可以造兩排特種船,先修堤壩,讓黃河在指定路線上快速造陸。
黃河輸送的泥沙多達16億噸,4億噸泥沙殘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新的平原,12億噸泥沙流入大海。
1噸黃土是0.25立方
12億噸是3億立方,
按500米寬,40米深計算,每年可以向東方推進15公里。
從蘇北灌溉總渠到韓國最近的地方算400公里,20多年就能把整個黃海北部變成我們的內海。
黃海海域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在黃海東南部,約為140米。
從淮河口到韓國,內海怎么也能增加25萬平方公里吧?內海的意思我就不多說了哈。
至于留出航道過船,對基建狂魔來說,沒難度吧?
來分析改道造成的影響。
每年黃河水使用指標:山東70億立方米,河南55億立方米,河北和天津合計20億立方米,加起來145億立方米。受改道影響的水量估計在100億立方米。
2022年12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周年。8年來,已累計向北方調水586億立方米。每年約73億立方。
也就是說,黃河改道,華北還缺一個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的調水量。
農業用水是按季節的,可以在用水時,讓黃河流入現在的河道。閑時再去造陸。同時加大東線調水量,長江水白白流入大海是沒用的。
黃河舊道還存在,整修一下,在駱馬湖,保留沂河入海道的分洪能力,防止洪水禍害下游。沿舊道奔洪澤湖,通過泗陽城子河進洪澤湖。順淮河入海道向海造陸。
有人擔心下游發洪水,除非是淮河還有黃河中上游全是大雨,有一定危險,否則沒事。
黃河有三條入海通道,一是現有通道,二是駱馬湖通過沂河入海,這個用來泄洪。三是從洪澤湖和淮河一起,去為國造陸,為民族開拓未來。
至于河道是奔韓國,還是奔濟州島,或者是日本,或者是去成山頭,又或者只是在黃河造島玩,看心情嘛!
什么和韓國的經濟區糾紛,蘇巖暗礁爭端,還是個事嗎?
花費不大,技術可行,促進就業,擴大內需,拓土開疆,威懾日韓,能名垂青史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